圓桌

有志於公共政策的香港年輕人,該進入政府還是留在民間?

直接走入政府參與決策和建議,或在民間留作壓力團體,青年該如何選擇?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改組中央政策組(中策組),變成「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並招聘20至30名有志參與政策研究的年輕人。這是自1990年代初港督衛奕信設立中央政策組後,第一次重大改革。圖為2014年9月大專罷課時期的添馬公園。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改組中央政策組(中策組),變成「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並招聘20至30名有志參與政策研究的年輕人。這是自1990年代初港督衛奕信設立中央政策組後,第一次重大改革。圖為2014年9月大專罷課時期的添馬公園。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小二2017-11-03 發起

林鄭改組中策組為創新辦,可以調和政府與政見不同的青年之間的矛盾嗎?

相比形成民間壓力,走入政府直接參與政策建議或討論,可以更好的發揮影響力嗎?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改組中央政策組(中策組)為「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創新辦),招納20至30名有志參與政策研究的青年,並於10月27日刊登廣告招聘「高級政策及項目統籌主任」及「政策及項目統籌主任」,最高月薪達9.5萬港元。

林鄭稱,創新辦主要有四大功能:一、作為新成立「行政長官創新及策略發展顧問團」秘書處;二、作高層次政策統籌工作,例如統籌各部門開放大數據;三、在大型項目中作一站式諮詢服務;四、就公共政策研究資助項目進行審批。

於1989年4月成立的中央政策組,林鄭曾稱其為「與政府各個局合作做研究的智囊」,主要職責包括研究政府政策、協助起草施政報告、通過民調、小組討論等方式了解分析民意等,其不時聘請非官方組織研究公共政策,但整份報告並不向公眾公開。

為什麼要改組中央政策組?林鄭月娥撰文表示,政府架構引入新思維的難度不低, 須有更大的突破界限、統籌全局的助力,期望不屬於任何政策局、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的中策組改組後可扮演這種角色。

改組的另一個目的是,希望「提供更多機會給青年人直接參與制訂公共政策」,在政策制定過程時考慮青年人的意見和建議,讓青年人對公共政策有更深的了解和實際的體會。「我期望新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是個朝氣勃勃、包容不同意見、突破固有思維的行動型隊伍, 與我和問責團隊同行,為香港出謀獻策」。

時事評論員劉細良認為,林鄭月娥的此次改革是廢除了中策組核心幕僚的功能,變成青年統戰機構,但這些僅兩年至五年政策研究經驗的年輕人對具體政策認知有限,可能無法發揮實質作用。

雖然創新辦職位薪水極具競爭力,但民間研究機構「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在Facebook撰文籲年輕人堅持公共政策民間獨立研究。他認為,「加入威權政府,就會成為獨裁的一部分」。

陳劍青同時質疑,進入政府並不能有效推動公共政策。他引述一名中策組全職顧問的話,鼓勵年青人做民間獨立研究,認為民間力量才是公共政策是否可以推動的關鍵。

事實上,去年10月,「從g0v到gov」,台灣主導「開放政府」運動、曾為g0v零時政府核心成員的唐鳳就職行政院政務委員一事就曾引起一番青年參政模式的討論。走入政府體系與留在民間做壓力團體,對青年而言哪種方式可以發揮更大影響力?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