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台灣丟,大陸撿。」古文教育,究竟重要不重要?

中國大陸及台灣教育當局,對古文教育有截然不同的舉措,你覺得呢?

高中國文文言文比率引發爭議,圖為台北一所高中生的上課情況。

高中國文文言文比率引發爭議,圖為台北一所高中生的上課情況。攝:Mandy Cheng/AFP/GettyImages

端小二2017-08-22 發起

你還記得學生時代讀過的古文嗎?你覺得學習古文有用嗎?

古文是負擔,還是苦口良藥?

台灣丟,大陸撿,為什麼兩岸對古文的態度上有如斯分別?

小時候,你是不是曾經讀過很多古文/文言文?你對古文深感受用,還是敬而遠之?

中國大陸及台灣教育當局,則對古文教育有截然不同的舉措。

在9月新學期,中國大陸的中小學生將會有新的語文教程,被指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一次重要改革,也是教育理念的一次大更新。

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部編本)由中國教育部組織編寫,並為大陸統一使用的教材。教材中,文言文比例大增。小學課文的文言文內容增加80%,佔課文總數的30%,初中語文教材的51.7%為文言文內容。

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認為,教材選文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還兼顧時代性,並回到「守正」的立場。

支持者表示,多讀文言文可以加深國人對歷史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有反對者指出,這可能會增加學生的壓力,如果小學生難以理解古文涵義,只能依靠背誦,又何以汲取其精華?

當中國大陸加強文言文教學之時,台灣走的可能是另一個方向。

8月21日,台灣教育部課程審議會委員提案,將高中國文的文言文比例從45%-65%降為30%;課綱內必選的古文篇章,從現在的20篇降到10至15篇,委員會又通過網絡票選,列出了十篇推薦選文。

提案一出,引發社會極大爭議。有中學教師提出,中國古典文學確實有其價值,擔心削弱古文教育將大大影響學生語文程度;同時有人認為審議會討論過程黑箱作業,未充分聆聽民眾聲音。

有人認為,過去古文比率過重,文章艱深,理應減量調整,也有人認為學生不應成為古人思想的奴隸,更有人質疑讀古文是否真能提升學生的文字能力。

你又如何看古文/文言文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