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格鬥俱樂部收養孤兒,給他們衣食,送他們上擂台,有錯嗎?

涼山的「格鬥孤兒」面前只有「格鬥」或「回家吃洋芋」兩條路嗎?

「格鬥孤兒」的短視頻展現了成都一家格鬥俱樂部收養四川涼山的一些孤兒,並將之訓練成為少年拳擊手,每日需練習綜合格鬥術,偶爾參加商業演出。

「格鬥孤兒」的短視頻展現了成都一家格鬥俱樂部收養四川涼山的一些孤兒,並將之訓練成為少年拳擊手,每日需練習綜合格鬥術,偶爾參加商業演出。攝:Fred Dufour /AFP/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7-08-18 發起

格鬥俱樂部是一條可考慮的孤兒收養路徑嗎?如何填補它在文化教育的缺失,如何確保它訓練中對孩子們的安全保障?

12名「格鬥孤兒」在媒體披露和輿論熱議中被送走,這對於他們而言,是可能的悲劇重複還是另一種希望的開端?

「格鬥」或「回家吃洋芋」,涼山的「格鬥孤兒」面前只有這兩條路嗎?孤兒收養的困局該如何解決?

不久前,一段名為「格鬥孤兒」的短視頻引起大陸網民的關注和討論。視頻圍繞兩位14歲均來自四川涼山、失去雙親的男孩展開,他們被成都一家格鬥俱樂部收養並訓練成為少年拳擊手,每日需練習綜合格鬥術,偶爾參加商業演出。8月16日清晨,在其他媒體繼續報導和輿論熱議發酵數日後,12名涼山越西縣的「格鬥孤兒」被送走,曾表示「堅決不走」的一位孤兒,也被強行按了手印。

最初引起討論的視頻由一私營直播視頻網站梨視頻拍攝,男孩小吾帶着四川口音描述了格鬥訓練的艱辛和一開始對比賽的恐懼,「籠子裏一進去,就害怕得很」。視頻中,兩個孩子在商業表演賽的擂台上格鬥,伴着實時解說,鐵籠外一些圍觀的成年人拿着手機拍照,「阿傑的鼻子現在已經被打出血了,比賽工作人員待會兒給他治一下傷」。然而與此同時,格鬥俱樂部又為這些失去父母或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們提供了保障衣食的生活,小吾說,相對於「只有洋芋(薯仔)」和幹苦活或外出打工的家中生活,俱樂部中「有牛肉、雞蛋」的飯菜「好吃多了」。

這家名叫「恩波」的格鬥俱樂部由曾是武警戰士、8歲喪父的四川人恩波創立,前身為2000年私人出資創立的一支武術散打隊,至今已「收養」過逾400個孩子。俱樂部中的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其他媒體的後續採訪中說,俱樂部「收養」這些孩子均具備正規收養手續,且事實上,孤兒在「收養」的孩子中比例並不高,多數為留守兒童。

視頻流出後,輿論隨即形成對立面,有網友指出這些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們在文化課教育上存在缺失,這些孩子的生活「不應只剩打拳或吃洋芋」;也有網友認為俱樂部讓這些孩子學到一技之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在拯救孤兒的道路上,恩波不應該被一棒子打死,其經驗應該被納入考量之中。」

創辦人恩波曾在後續其他媒體的採訪中表示,他曾嘗試送五個孩子到附近公立學校上學,終因「暫住證」等手續不全、孩子成績不好等問題被退學,學校甚至要求他為每個孩子繳三萬元。隨後,恩波便僱用了四位兼職教師,將孩子們大致分為三個班級,為他們教授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等課程。但同時恩波也承認,這樣的教學方式並不能和學校中系統的教育相比。

然而,在網友的爭論和聲討聲中,格鬥俱樂部的孩子們卻又有許多表示他們很樂意在俱樂部生活,「在這裏可以看電影、吃牛排」「有個大哥哥帶我們去山東玩,坐了飛機,第一次」「打拳並不殘酷,難道要回去像他們一樣吸毒或打工嗎」。12位「格鬥孤兒」最終在一波波爭議和採訪中被送回涼山,持續報道「格鬥孤兒」事件的記者王志安寫道:

「還記得我採訪時說不走的那個阿杰麼?他的爸爸出車禍去世,媽媽拋下他們姐弟三人改嫁了。他來恩波俱樂部已經有兩年,網上最早流傳的視頻裏,就有他的影像。昨天,他被爺爺強迫按了手印,爺爺是拿着印泥印在阿杰的手上,再拿着寫好的協議貼在孩子的手指上,必須走。阿杰哭成了淚人,其他孩子也哭成了淚人,教練,還有恩波也哭了,現場哭成一片。」

被「強制」送離格鬥俱樂部似乎對這些已經習慣俱樂部生活、甚至建立起格鬥比賽理想的孩子造成了傷害,但格鬥俱樂部中文化教育的缺失又的確難以填補,這些孩子只有「格鬥」或「回家吃洋芋」這兩條路嗎?孤兒收養的困境又該從哪裏突破?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