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為什麼回看自己從前寫的文字,總會覺得尷尬?

凝視過去的自己會讓你尷尬嗎?讓你尷尬的是什麼內容?

看自己過去的文字,凝視過去的自己會讓你尷尬嗎?

看自己過去的文字,凝視過去的自己會讓你尷尬嗎?攝: Ulrich Baumgarten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7-08-06 發起

看自己過去的文字,凝視過去的自己會讓你尷尬嗎?

讓你尷尬的是什麼內容?你會如何面對這種尷尬?

蔣捷有一闋《虞美人》,描繪了少年、青年、暮年聽雨的場景:「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同樣是聽雨,人生階段閱歷不同,感悟體會自然不同。文字作為時代的載體,如實反映著寫作者不同時期的心緒。讀自己過去寫下的文字,便是再一次凝視過去的自己,一切變化在文字裏皆有跡可尋。

台灣專欄作家艾莫西曾說:「現在的自己透過文字看著過去的自己原來感覺如此抽離,彷彿我跟過去幾乎完全無關。當我再次攀爬自己的文字時,還是能感覺到字裏行間裡的溫度與情緒。然後有些字我不會再用了,然後發現自己開始有了新的筆觸。」

凝視過去時常讓現在的我們尷尬得無所適從:喜歡賣弄文字的少年,到了青年時期文風漸趨平實,便覺舊時文字流於雕琢。年歲再長一些,又難免覺得從前文字思想膚淺、無甚見地。

端小二好奇地問了一些同事,也聽了一些讀者的分享,小二也想問問大家:

@多記士多:「一想起如今很反感很排斥的東西過去其實是自己血肉的一部分,就覺得很尷尬。」

絕對會尷尬,以前落筆的時候很熱血,政治上完全幼稚,情感上其實好pure好true(非常純真)。最近和朋友聊起2008年,因為我有記日記的習慣所以就想看看自己當時寫了什麼。然後看到08年中學的日記裏寫:「以後要踏上神州大地,成為舉國歡騰入面其中一把聲,最好訪問到我最愛嘅體操手陳一冰。」

尷尬的點是一來現在長大了,也算讀了些書、經歷了國民教育,知道以前這樣的民族主義感情是建構出來的。一想起如今很反感很排斥的東西過去其實是自己血肉的一部分,就覺得很尷尬。二來後來知道08年除了北京奧運,還有雪災、西藏騷亂、汶川地震、三鹿奶粉、零八憲章,每一件事都造就今天中國的盛世絕境,而當時的我竟然這麼蠢這麼幼稚,眼裡只看到了奧運,陶醉於一個帥氣的運動員。想起來就好絕望,好想時光倒流自摑三巴。

@Yolanda:「所有當時覺得值得被裱起來、掛墻上、「世間難得幾回聞」的文章,現在看來都讓人有掩面的衝動。」

每次放假在家大掃除整理到中學的文件箱,或者突然想起已經荒廢好久的中學網誌,我就會順便回看過去的文章。所有當時覺得值得被裱起來、掛墻上、「世間難得幾回聞」的文章,現在看來都讓人有掩面的衝動。

當時年紀小又覺得自己讀了不少書,就想在文章裏表達一些「超前深刻的思想洞見」。現在回頭看我只覺得很幼稚也很羞恥,根本無所遁形。而且看迥異的文風轉變,我大概可以推斷自己當時在讀哪位作家的作品,文字裡濃烈的年代感也是讓我尷尬的原因之一。

@當魚魚:「要想完全接納過去不夠好的自己,必須足夠坦誠才行,這點我暫時還做不到。」

看到過去的文章會尷尬,其實還是因為對過去的自己不滿意吧。一段時期的文字代表的是這段時期的思想狀態,但人總在成長,就會習慣性地覺得過去的自己太傻太naive,於是嫌棄那時的自己和自己寫的文字。想要將來的自己不嫌棄現在的自己,就要把產出的文字打磨得臻於完美,可是每個階段又會有每個階段的標準......這跟人們總是刪除社交網站上過往的狀態也是一個道理。要想完全接納過去不夠好的自己,必須足夠坦誠才行,這點我暫時還做不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