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Dunkirk》觸動影評大戰,怎樣的影評才是真正「懂電影」?

你看路蘭式的電影敘事,會覺得是大師風範還是不明所以?

《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 電影劇照。

《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 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端小二2017-07-29 發起

《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 在港台上映,為何引起影評大戰?

你是否喜歡糅雜時空的路蘭式敘事?

梳理歷史的、研究導演創作脈絡的、個人觀影感受的,你比較喜歡哪一類影評?

由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二戰電影《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繼7月13日在倫敦首映後,上週陸續在法國、香港、美國、台灣、新加坡等地上線,至今,其票房收入已高達1.21億美元,在著名電影資料庫 IMDb 上也得到8.6的高分。

Dunkirk改編自二戰時期的真實事件鄧寇克大撤退,40萬以英軍為主的盟軍困於法國北部鄧寇克的沙灘,英國政府發動海軍船員與超過800艘民間船隻,成功拯救33萬軍人回國。

今次是導演路蘭首次挑戰寫實歷史題材,更曾表示以「紀錄片」的標準進行前期研究。但路蘭仍然找到辦法保持個人風格,以最擅長的平衡時空結構敘述:港口沙灘上的一周、海上救援船的一天、空戰的一小時,三條故事線交替演繹,以群像的方式勾勒近80年前鄧寇克撒離的戰場。

電影上映後,鄧寇克的海陸空戰線延伸到華文影評筆戰。有影評人認為路蘭新作令人失望,大師之名過譽;有評者則大讚路蘭的敘事風格,認為批評他的人都是吹毛求疵。一時之間口水橫飛,手起筆落,更諷刺「全世界最懂電影的人居然住香港」。

究竟誰「最懂電影」?

將這些影評粗略分類,可分為梳理歷史背景的、研究導演創作史的、分析敘事結構的、抒發個人觀影感受的;而這些影評當中,有用詞樸素、仔細分析的,也有尖酸刻薄、充滿個性,喜歡引經據典的。影評相競,既沒有一股明顯的主流,也沒有集體的批評對象,恰似電影中綿延不絕的沙灘戰場。

你最喜歡的影評是怎樣的?

附張姓總編發在臉書的評論:「感覺Dunkirk是把掙扎的海、沉悶的陸、激揚的空三段水準不錯的死亡MTV交叉剪輯在一起的音畫大片。為了彌補劇本不足,建議改名叫一個士兵的21種死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