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台灣立法院內的拳頭,到底為誰而揮?

立委一屆又一屆,武鬥一場接一場,究竟哪裏出錯了?

2017年7月14日,台灣立法院初審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案」,國民黨及民進黨已有立委爆發激烈肢體衝突。

2017年7月14日,台灣立法院初審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案」,國民黨及民進黨已有立委爆發激烈肢體衝突。攝:Sam Yeh /AFP/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7-07-20 發起

台灣立法院的武鬥傳統,作用何在?得益的是誰?

對你來說,立委打架會破壞「形象」嗎?

民主投票產生的議會變成暴力場,到底哪裏出錯了?

台灣立法院初審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案」(簡稱「前瞻計劃」),13日至19日期間,藍綠陣營爆發至少3次肢體衝突,水球亂砸、椅座橫飛的畫面成為國際新聞,輿論再次探討台灣國會的「武鬥」傳統,到底有何意義。

「前瞻計劃」自13日送抵立法院審議,國民黨及民進黨已有立委爆發肢體衝突。14日,國際媒體報導台灣國會打鬥,BBC 刊登評論「立法院打架:台灣「家醜」中隱藏的民主危機」,分析立法院自解嚴以來立委打架的傳統。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台灣立法院打架便時有發生,延續至今,媒體形容立法院打架為具「台灣特色」的民主。在野黨、立法院少數黨,不時以激烈推撞來阻礙議會運作,但往往無法阻撓法案通過。

那麼,立法院暴力,到底是為了什麼?立委們不怕形象受損嗎?

坊間有解釋指,議會暴力的實質作用,是讓個人曝光在鎂光燈下,從而鞏固政治力量。這個解釋衍生出幾個問題:打架有助立委選情嗎?或者選民根本就沒那麼在意議會暴力?立委一屆又一屆,但議員暴力一直持續,是否印證部分選民對此並不抗拒?

同時也有論者認為,議會暴力的原因之一是立法院勢力失衡。

《中國時報》評論認為,自蔡英文政府完全執政以來,對待爭議法案的強勢態度,令在野黨與民意輿論無法動搖實質內容。BBC 評論引述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梁文韜,亦感慨民進黨強勢表決,「正在重蹈國民黨以前的覆轍」。

《自由時報》評論認為,國民黨在立法院打架的荒誕兒戲,除了「揚威海外」,並無認真檢討法案的合理性,亦沒提出自己的對案,善盡監督政府的責任。政黨時代力量亦批評藍綠陣營,一個鬧事,一個表決,結果預算並未進入實質審查,已送二讀。

蔡英文政府提出「8年8千8百億預算」的前瞻計劃,本身已極具爭議。根據「報導者」的系列報導,前瞻計劃對地方財政可能造成的負擔、土地徵收、整體建設規劃,都備受質疑。在公眾討論計劃本身之際,立法院內的拳腳往來,卻掩蓋了討論內容。

有中研院研究員表示,「政府推動前瞻計劃方向是對的」,但推動過程欠缺辯論和對話,造成前瞻計劃目前在立院的困境。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