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少年,你為什麼要「玩」藍鯨遊戲?

49個自殘任務之後走向死亡,殘忍黑暗的藍鯨遊戲,為何會吸引青少年的目光?

端小二2017-05-17 發起

巴西一個廣告機構發起了一個叫“粉鯨”(Baleia Rosa)的活動,與“藍鯨”相反,該活動為青少年們設計了一系列帶有正面影響的任務,讓他們能夠找到生命的價值。
巴西一個廣告機構發起了一個叫“粉鯨”(Baleia Rosa)的活動,與“藍鯨”相反,該活動為青少年們設計了一系列帶有正面影響的任務,讓他們能夠找到生命的價值。網上圖片

社交網絡遊戲「藍鯨」流入大陸及香港,因其誘導青少年自殘自殺而備受關注。有網民在香港Facebook專頁「名校Secrets」中發文稱,最近有三位朋友不約而同在各自FB中寫出「I AM A WHALE」的句子。而在廣東鎮江,一名遊戲組織者已被抓獲,各省市對相關網絡群組已展開查禁,並啟動關鍵詞屏蔽。

「藍鯨」是一款起源於俄羅斯的自殺遊戲,要求玩家在50天內完成一系列精神和肉體自殘的任務,如在清晨4:20起床看驚悚電影、在手臂上刻出藍鯨圖騰等,最終走向自殺。有俄國媒體統計,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間,俄國有130位青少年自殺,雖不能證明直接與「藍鯨」有關,但自殺者幾乎都來自同一個網絡群組和正常家庭。

2016年10月,這一遊戲的始作俑者菲利普·布德金(Philip Budeikin)被捕入獄,他聲稱,發起此遊戲是要將「沒有存在價值」的人清除。縱然布德金被捕,但「藍鯨」依然游弋在網絡上。

有評論認為,這一遊戲在青少年間風靡,與身處青春叛逆期的他們,追求「離經叛道」的快感有關。也有人認為,這一遊戲任務設定本身,就存在心理誘導。

你在青春期時有過傷害自己的行為嗎?

好奇心、學業壓力、叛逆期......你認為青少年為何會加入自殘性的藍鯨遊戲?

家長、學校、社會,要如何對這些青少年引導和規勸?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