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閱讀碎片化的時代,你還會完整讀完一篇深度報導嗎?

深度報導如何能夠叫好又叫座?

端小二2017-05-10 發起

花時間和精神專注地閱讀變得奢侈,大家漸漸傾向以零碎的閱讀填補忙碌的間隙。
花時間和精神專注地閱讀變得奢侈,大家漸漸傾向以零碎的閱讀填補忙碌的間隙。攝:Billy H.C. Kwok/Getty Images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的注意力無可避免地分薄。要花時間和精神專注地閱讀變得奢侈,大家漸漸傾向以零碎的閱讀填補忙碌的間隙。根據我們的調查,越來越多讀者選擇在通勤路上,或是寤寐之際,利用手機閱讀新聞資訊。

閱讀碎片化的時代,你還會完整讀完一篇深度報導嗎?

有別於每日新聞、即時新聞,厚積薄發的深度報導,其所覆蓋的時間跨度大、受訪者多、面向豐富,製作的週期也因此變長,最終作品也往往篇幅更長、深度更深、涉及面更廣。為了把龐雜的資訊能夠清晰地帶給讀者,還需要製作大量配套的產品,如互動頁面、設計圖、直觀的視頻,又令深度報導製作的成本更甚。

過去一個月的危機,讓我們開始回顧自己之前產品的投入,同時也參考了些同業製作的優秀報導所需成本。我們發現,好的深度報導作品、多媒體作品常為人傳頌,但讀者在看一篇深度文章、玩一個有趣網頁、看一段影片時,通常難以意識到它背後的投入。

例如,我們的香港葵涌廣場專題,總共花了7位同事約2個月的時間,製作成本約3萬港元,用立體動畫完整地重現葵涌廣場。而《我們會吃光海洋嗎?》系列,記者和攝影師走訪兩岸多個城市,再配合設計師和網頁工程師的創意,才得以完成。

但深度報導不單只需要我們的用心,更需要是讀者能夠花時間閱讀及討論。縱使我們相信對深度報導的需求一直都在,但深度報導在資訊零散化的今天,不得不說是網絡上的異數。

你一般花多少時間閱讀深度報導?你會一口氣讀完嗎?

在人人都能提供第一手資訊的時代,專業記者所撰寫的深度報道,對你還有價值和意義嗎?

深度報導應該怎樣製作、呈現、傳播?如何能夠叫好又叫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