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2017年的我們,為何要重讀《1984》?

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小說《1984》,出版70年後再度成為暢銷書。

端小二2017-04-15 發起

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小說《1984》,出版70年後再度成為暢銷書。
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小說《1984》,出版70年後再度成為暢銷書。攝:Adam Berry/Getty Images

早安,今天你是否睡到日上三竿?週末兩天,是時候從書架上挑選一本好書,窩在家中安靜閱讀。圓桌讀書會,每週六與你相約。

特朗普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後,近70年前出版的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小說《1984》,重新出現於美國亞馬遜書店暢銷榜中,成為一月份暢銷書榜首 。

《1984》是「反烏托邦三部曲」(《我們》、《美麗新世界》、《1984》)中最為著名的一部。反烏托邦描述以極權和科技塑造的虛假秩序,是一種極端惡劣的社會形態。它表面和平而理想,實則充斥道德敗壞、文明腐朽、生態災難等種種隱藏的矛盾及弊病。

在《1984》中,歐威爾構築了一個叫「大洋國」的社會。「大洋國」政府每天宣揚自己國家的產量激增、人民友愛富足,社會實則貧困而專制。政府對民眾的監控無處不在,大興「思想罪」控制並折磨異見人士,「糾正」歷史記錄,統治者用虛構的謊言和強制的暴力維護統治。

除《1984》外,奧爾德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則描述了另一個版本的噩夢。政府用生物科技消除了人性,從而達到「安定」的社會效果。葉夫根尼·薩米爾欽創作的俄語小說《我們》,講述一個以自由意志為不幸之源的社會。缺少了名字和身分,只以號碼相稱的「我們」,如何反抗「幸福」,實現自由,成為故事的主軸。

反烏托邦小說已成為文學上不容忽視的傳統。以上三本經典著作都有着其時代和政治背景,為文學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題材,亦直接影響後來的文學,特別是科幻小說和異議文學的發展。對於讀者而言,反烏托邦小說更是讓人警醒的寓言。

你還閲讀過哪些反烏托邦的作品?

反烏托邦的社會裏,哪一點觸到了你的擔心或恐懼?

2017年的我們,為何還要重讀《1984》?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