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如果當年「袋住先」,今天結局又會如何?

成功入閘的曾俊華,累積了大量民望。他們有了心儀候選人,但卻沒有選票令他走完「最後一里路」。

端小二2017-03-27 發起

 2017年3月24日,曾俊華於港島區造勢,引來大批支持者到場。
2017年3月24日,曾俊華於港島區造勢,引來大批支持者到場。攝:Tyrone Siu/Reuters

這是一件備受爭議,但或遲或早必須再次討論的事。

昨日,香港特首選舉落幕,林鄭月娥以 777 票當選行政長官,曾俊華民意高企,結果仍然落敗,令不少港人不勝唏噓。

「今次選舉輸了,但是香港並沒有輸。正如我一直講,我是不是曾俊華,並不要緊,與其只是將希望寄托在一個人身上,不如相信我們每一個人。」曾俊華在 facebook 上貼出他在選後對記者的發言全文。網友留言感謝曾俊華和他的團隊,讓「我哋仍然可以發夢」。

在被形容為「夢醒時刻」的今天,我們開始反思曾俊華為何表現出前所未見的政治魅力。相比強調政綱的林鄭月娥,和熟悉法律的胡國興,曾俊華大談「信任、團結、希望」。在選舉期間,曾俊華成功爭取到政治光譜上左中右派人士為他背書,強調香港不可再延續過去五年社會撕裂、民怨沸騰的局面,他上台將修補社會關係,成為不同政治派系,乃至中央和香港之間的溝通橋梁,令不少市民對曾俊華抱有極大期望

相比之下,盛傳為中央「唯一支持」的林鄭月娥,其民望一直不及曾俊華,卻得到 777 票當選。此結果符合輿論預期,也帶出一道聲音——如果2015年「袋住先」,通過「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今日結局或會不同。

2014年8月31日,北京人大對香港特首產生辦法作出決定,候選人必須獲得 1200 人組成的提名委員會過半提名,才能「入閘」,再由全港市民一人一票選出最終人選。是為「8.31」框架

對這一決定,香港社會產生了分歧,包括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內的政改三人組,落力推銷「袋住先」(先接受了再說),另一面則認為「一袋就是永世」(接受了就是永遠),終促成雨傘運動,政改方案也於2015年6月18日被否決。

而在今天,當林鄭月娥成功當選以後,曾俊華所凝聚的「民望」,所歸何處?

如果當年「袋住先」,今日結局會否不同?

如果林鄭月娥在任內重啟「8.31」框架下的政制改革,你會否接受由「提名委員會」產生候選人的「普選制」呢?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