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中國應否接收國際難民?

網絡瘋傳,中國多年前已秘密收容30萬中東難民,消息導致中國網民強烈反彈;當難民走到你家門外,你又會怎樣回應?

 土耳其士兵於敘利亞邊境阿克恰卡萊守衛。

土耳其士兵於敘利亞邊境阿克恰卡萊守衛。攝:Gokhan Sahin/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7-06-26 發起

難民危機可謂近年最困擾歐洲社會的問題。從新聞輿論、民間援助,到政策操作,歐洲社會對難民危機的態度充滿矛盾,又不斷轉變。當新聞上出現令人痛心的悲劇照片,民間分裂成自發援助團體及示威反對隊伍,各國政府宣布收容難民的同時,主張反對難民的政治團體滾存着民意支持。難民危機使整個歐洲社會陷入分歧。

這一切離我們似乎很遠。華語圈對難民問題的探討,難免抽離。但難民問題,真的離我們這麼遠嗎?

網民的答案,是否如你內心所想?

2017年6月20日世界難民日,聯合國官方微博發布「我們與難民站在一起」的影片,號召網民關注支持難民,以央視為首的主流媒體發表相關報導,其他媒體和明星藝人隨即轉發。網絡傳言中國已在境內修建難民營,向戰亂國家公民頒布了暫住證,接收了30萬難民,這消息引起網民恐慌。

在超過15萬人投票的微博問卷調查中,97.5%的網民認為中國不應該接收難民,表示中國基層社會問題嚴峻貧富分化,人口壓力巨大,貿然接收難民只會造成社會動盪,慷他人之慨的聖母情結脫離社會現實。反對中國政府接收難民的微博獲得了八萬多的分享轉發。聯合國難民署中國親善大使姚晨更因為轉發難民署微博,被指呼籲中國接收難民,受到網民口誅筆伐。

外交部長王毅日前表示難民不是移民,中國會為難民回歸創造必要條件,在聯合國框架下為難民接收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當難民走到家門外求助,你會怎樣回應?

香港歷史上曾發生類似的大規模難民收容危機。自1970年代起,越南船民問題困擾香港長達四分之一世紀。時值越戰結束,西貢淪陷,南越人民懼怕越共清洗行動,引發大規模難民潮。「長春號」、「匯豐號」、「天運號」等貨輪載着數以千計的難民來港,當時英國政府將香港列為「第一收容港」,讓難民經香港再轉到西方國家。據統計,二十五年間香港一共接收了逾20萬滯港船民。事件啟發香港新浪潮導演許鞍華,於1982年拍下《投奔怒海》,以越南船民隱喻當時香港對「淪陷」的恐懼。

而在台灣,去年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難民法》草案,因天災人禍或受政治迫害者,經審查會許可後可來台居留。這條文就難民庇護制定法源依據及具體規範,可算是台灣為了提升人權水準,落實人權治國理念,並貫徹「兩公約」承諾之作為。

而在地緣局勢緊張的東南亞,一直有零星軍事衝突,釀成人命傷亡及摧毀家園。過去一星期,有消息指,緬甸一反叛團體攻擊了東部一個城鎮,已經有數以萬計的難民為逃離衝突湧到中國西南邊境。另外,朝鮮半島局勢緊張,北韓的難民也常常冒着生命危險進入中國。

難民問題其實同樣影響着我們的社會和政治。在看似太平的日子,難民一直存在於社會幽暗的角落

對於湧入歐洲的難民潮,華語世界不難站在人道主義立場上,做出政治正確的振臂高呼。這是否只是身處安穩的我們,站在道德高地的離地判斷?若未來大量難民湧入,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些難民?

人道主義精神足以應對難民問題嗎?排外主義又是否真的能把難民拒諸門外?

法治社會又如何處理難民尷尬的法律地位呢?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