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瓦格納為什麼兵變,又為何迅速收兵?俄羅斯還會有下一次叛變嗎?
烏克蘭戰場對瓦格納只有打廣告的效果,發起「武裝遊行」幫戰士爭取權益後交出指揮權,對普里戈任來說,也許是最佳的解脫方式。
評論|
布林肯的北京之行,中美關係是「破冰」還是「分級隔離」?
這次會談的意義究竟在哪裏呢?中美關係有什麼具體的變化嗎?
評論|
地鐵偷拍「疑雲」背後的兩種憤怒:女性憤怒的失效,與男性憤怒的累積爆發?
這當然不是說女性有義務回應和安撫男性的被剝奪感,但女性需要感知女權運動的處境和面臨挑戰的細微變化。
評論|
《蔡玉玲案》之後:新聞自由在香港法律下何去何從
終審法院的判決,仍可稱得上香港法律史上保障新聞自由的其中一個重要里程碑。
評論|
專訪熱田敬子:從戰爭性暴力到性產業,我用交叉視角認識東亞、國家與女性
如果人們只關注國家歷史,不關注女性個人歷史,那若戰爭再發生,性暴力也可能重演。
評論|
「人工智能會讓人類滅絕」——圍繞這個問題的最新討論都說了什麼?
「降低人工智能導致人類滅絕的風險,應該與大流行及核戰爭等其他社會風險一樣作為全球優先事項。」
評論|
林愚波:面對性侵指控, 公衆應該 「疑罪從無」嗎?輿論能保持中立嗎?
我提倡,面對性侵事件,相比起「疑罪從無」, 我們應「預設發聲者可信」。
評論|
V太太:被取消、社死?台灣MeToo運動中,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對於「誣告」和「潑髒水」的擔憂,來自於一種不合理、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評論|
Muk Lam:中港推兩地器官捐獻,利他等於無私嗎?愛心有償無償?
站在道德高地批評別人沒有愛心?
評論|
男性自白:在MeToo的經驗現身中,我也在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人
探索與理解痛苦,學習如何回應痛苦。
評論|
烏克蘭夏季反攻分析:目前有哪些已知,可以做什麼推測?
烏軍於2023年6月初發動大反攻,主要攻擊方向是由札波羅熱州往南攻擊,截至發稿為止,已經取得初步進展。
評論|
周芷萱:台灣MeToo的第一波道歉與反挫,MeToo支持者的回應與思考
這個社會中的所有人勢必要一起開始反省:過去每一種理所當然是不是有更好、更平等的可能。
1
...
29
30
31
...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