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袁源x林垚 戰爭與責任對談(下):作為戰爭的旁觀者,我們能做些什麼?
當我們身處戰爭的範圍之外,「圍觀」這場戰爭時,又是否有自己可以盡到的責任?
評論|
袁源x林垚 戰爭與責任對談(上):俄羅斯普通人應該對俄烏戰爭負有責任嗎?
在由個人決策為主導、缺乏社會「同意」的戰爭中,普通民眾有責任嗎?要如何負責?
評論|
醉酒的性別:輪姦、Metoo和旁觀者的選擇
我選擇寫下這篇文章,嘗試展現出另一種觀看和態度。
評論|
王臻明:美中南海對峙——中國為何要經略南海?透過什麼戰術手段?
台海情勢受到世界矚目,但不少學者警告,南海同樣危險,甚至有可能比台海更早爆發武裝衝突。
評論|
加拿大大戰科技巨頭公司:這場為新聞行業生存而戰的行動,將會如何收場?
相比歐盟,加拿大的經濟體量,新聞內容涵蓋的讀者人數,與潛在的谷歌服務使用人數,與歐盟所具備的協商力量並不在一個量級。
評論|
陳美華:台灣MeToo為什麼遲到?異性戀常規下的女性日常
「吃豆腐」的主詞是男人、動詞也是男人,豆腐/女人做為客體、受詞,還能談論主體性嗎?
評論|
彭仁郁:台版MeToo浪起後,我們如何跟上浪,可以一起走多遠?
性暴力不會因為這波MeToo運動而終結,但這是社會集體共同覺醒、深入了解性暴力複雜性的機會。
評論|
無障礙綠色生活:不斷改進遊憩設施就能暢行無礙?
任誰都該有選擇的權利——選一個地點,擇一條山路,依循自己的步伐,以喜歡的方式來滿足自身的需要。
評論|
台灣職場性騷擾:說出「我們不要這樣算了好不好」之前,你需要的底氣
如何在這波浪潮中,正視當事人的經驗,重新盤點制度的缺點與完善度,是這波浪潮中應該推進的重要工作。
評論|
陳宗元:在台灣,性騷擾及性侵害的困境是什麼,司法如何避免二次傷害?
在現實中,各單位在處理相關事件時,多為遮家醜而以各種方式勉強、勸服被害人息事寧人,導致被害人反而被體制所傷害。
評論|
從中國「老民運」到中國新一代行動者,八九後兩種政治觀與行動觀的迭代
孤膽英雄的時代逐漸落幕,每個人都需要成為自己的英雄的時代,已經開啓。
評論|
新端午與龍舟賽:「低調貴族」和中國保守主義的狂飆
宗族、國家、新媒體,在端午這個時點、在龍舟這個劇場背後達成共謀,上演一齣「貴族運動」的表演,慶祝這個保守主義的狂飆時代。
1
...
28
29
30
...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