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觀察
-
《最美逆行者》輿論翻車:當性別平等成為愛國網民的叛逆起點
一個陰謀論逐漸成型:央視和官方文化宣傳部門是與西方裏應外合的「內鬼」,其出品的電視劇給境外反華勢力遞刀,「舉著紅旗反紅旗」。
-
當bilibili遭遇「女拳」,一個愛國視頻網站陷入危機了嗎?
沒有什麼可以阻擋B站股價連創新高。
-
小端網絡觀察
小端網絡觀察:鋼琴家傅聰染疫去世,微博網友們為何罵「叛徒死好」?
微博網友為何以「國籍論」與「叛徒論」猛烈抨擊剛剛逝世的傅聰?
-
媒體觀察
台灣大選中的中國輿論場:官媒保守,民眾激進,「武統」聲浪下的冷感
大陸有另一版本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如果拿了大陸多年好處的香港能有200萬人上街「反中」,那繼續柔性對台政策,是否會讓台灣也掀起「反中」運動?
-
全球疫情觀察
印尼疫情到底怎樣了?不透明的政府與煽動性的輿論,讓人無法知曉答案
印尼的檢測量極低,而雅加達3月的葬禮數量,增加了40%。
-
評論
內地眼中的香港局勢:被刻意製造的「仇恨」輿論
「刻意誇大情況,很挑動人的情緒,讓大陸觀眾覺得香港都是暴徒,和香港不值得珍惜,失望到極致。我覺得無論你的立場是甚麼,這些基本的新聞素養都是蕩然無存。」
-
評論
豆瓣十日閹割記:愛國的火燒到阿中哥哥的輿論陣地
这件事情幾乎是一個提醒:所有試圖收容、利用、或者刺激這種愛國主義情緒的個體,只要你不姓趙,那終有一天你會玩火自焚。
-
媒體觀察:機場風波後的24小時,陸港輿論走向哪裏?
一些中間派或原本支持反修例的大陸網民發聲譴責;有人對香港人說:「雖然有理也很委屈,但暴力違法的事千萬別做,別中了他們的圈套。『我不是苛責你,我是想保護你。』」
-
評論
從劉強東案網絡輿論,看「野蠻生長」的自媒體道德觀
或許正因為「先天不足」,中文互聯網上的自媒體才得以在其他領域——特別是洞察網民心理與行為方面,投入了幾乎全部精力來鑽研。
-
讀者來函
在「新冷戰」的輿論渲染中,談談美國對華的「師生心態」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曾經形容中美之間存在着一個「愛恨週期」,兩國的關係隨着時間的變化,有着週期性的起起伏伏。
-
評論
戴耀廷鼓吹港獨?「假大空」政治新聞事件輿論戰
「假大空」新聞事件正正利用了媒體的新聞操作:當有公眾關注的新聞事件發生時,作為傳媒就必須報導,哪管事件是被操作的「假大空」事件,甚至是含有虛假訊息的新聞。
-
Your Opinion
江歌案的輿論風暴,是網絡暴力還是民意正義?
「法理尚且有效益主義和義務論的爭論,道德審判是否符合道義,自然難以定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