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讀手記

記者跑在前線緊抓真實的情緒呈現,讀者在螢幕背後捕捉細膩的地方感受;記者與讀者,那些思想掙扎經沉澱後在這裏被記錄下來。

讀者來函:回到魂牽夢境的故鄉,我卻只想逃離

讀者來函:回到魂牽夢境的故鄉,我卻只想逃離

一年360天裏,我和農村的家人生活在不同的平行宇宙中,春節時短暫地重逢後再次離開,不管怎樣,我都開心不起來。

Your Opinion : 「高牆」更高,你還會翻出去看嗎?

Your Opinion : 「高牆」更高,你還會翻出去看嗎?

中國的「防火長城」高築,「牆」與「翻牆」的競賽未曾止息。再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有人說,「久了,就習慣了」。

林榮基來信:久違了台灣,向台灣朋友們致謝

林榮基來信:久違了台灣,向台灣朋友們致謝

見微知著,僅僅這麼一件小事,我見到台灣人顧己及人的表現,並不是懸浮空中的虛假。

Snapchat 怎樣挑戰臉書(一):重新定義社交

Snapchat 怎樣挑戰臉書(一):重新定義社交

Snapchat以照片代替文字,以好友圈代替朋友圈,以轉瞬即逝的當下互動代替一本正經的名片交換……它正重塑社交的身份:能代表你的,不再是你「做過的所有事情」 ,而是「正在做的事情」。

Your Opinion:没票投,旁觀特首選舉是怎樣的體驗?

Your Opinion:没票投,旁觀特首選舉是怎樣的體驗?

小圈子選舉下,民意還有什麼可能?民眾仍然心存希望,還是深感無力?有人說,「勝算不由我們的努力而有改善」。

轉型三年,三份報告,紐約時報遇到的空前阻礙是什麼?

轉型三年,三份報告,紐約時報遇到的空前阻礙是什麼?

三份報告揭開紐約時報數碼化道路的覺醒、確立及自我批評,傳統與創新的拉扯衝擊著百年老報,也成為傳統新聞業者共同面對的問題。

Your Opinion:復刻「春晚」,超現實的笑話

Your Opinion:復刻「春晚」,超現實的笑話

想象一下,春晚主持人口中的「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會攪起哪些紛亂的認同和對未來的想象?

讀者來函:眼球中央春晚——戲謔一種名為「中華民國」的病態

讀者來函:眼球中央春晚——戲謔一種名為「中華民國」的病態

此刻,我們集體被拍攝下來,歡聲雷動的,準備對着電腦螢幕前的觀眾上演一場最悲哀的國族認同戲碼。

讀者來函:在自己身上,捍衛一個自由美國

讀者來函:在自己身上,捍衛一個自由美國

「中國乖乖女」模式的母親,遇上「自由美國精神」的四歲女兒,這是需要去捍衛的世界,她說。

讀者來函:台灣為何與中國大陸漸行漸遠

讀者來函:台灣為何與中國大陸漸行漸遠

大陸已經給台灣這麼多好處,為什麼台灣人仍然不買單?答案其實很簡單,大陸人給的不是台灣人真正最在意的。

宗教與科學,水火不容?記中文大學「思托邦」討論會

宗教與科學,水火不容?記中文大學「思托邦」討論會

在科學至上的二十一世紀,宗教是否仍能為人類文明提供新的知識與價值,還是早已被淘汰?

六個親歷華人眼中的Women\"s March

六個親歷華人眼中的Women\"s March

戴上粉紅Pussy Hat,在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刻「鬧事」,是種什麼體驗?

美國新媒體Axios誕生,要為碎片化新聞正名?

美國新媒體Axios誕生,要為碎片化新聞正名?

媒體寒流中逆勢誕生,Politico 原班人馬試圖打造長得像 Twitter 的專業新聞。

Your Opinion:「凝視」之下,鄭欣宜的「高調肥」為何觸動社會神經?

Your Opinion:「凝視」之下,鄭欣宜的「高調肥」為何觸動社會神經?

欣宜又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引發對於「凝視」下的「胖女孩」如何自處的大辯論。有人說,「觀看的方式決定世界的樣貌」。

讀者來函:「巨嬰」就可以解釋一切嗎?

讀者來函:「巨嬰」就可以解釋一切嗎?

人之間的接觸,是無法用好壞、對錯、高下、進步落後、有效無效、巨嬰健全人,來劃分的。

記者手記:關於「土」、夢想、還有人類

記者手記:關於「土」、夢想、還有人類

十五年前,一個業餘棋士想跟世界冠軍下棋的夢想,十五年後,變成人類跨向未來的一步。

讀者來函:人們到底討厭欣宜什麼?回應譚蕙芸

讀者來函:人們到底討厭欣宜什麼?回應譚蕙芸

生活上,富二代已經稱霸,為什麼連明星我們都要看星二代?

Your Opinion:香港故宮,是文化遺產還是政治符號?

Your Opinion:香港故宮,是文化遺產還是政治符號?

繞開諮詢的「驚喜」,回歸廿年的「禮物」,故宮館引起輿論風波。有人說,恐怕這個璀璨都市光輝到此。

讀者來函:在上帝叫阿里巴巴的世界裏,「生態系統」是什麼意思?

讀者來函:在上帝叫阿里巴巴的世界裏,「生態系統」是什麼意思?

阿里總說,自己不是「商業帝國」,而是成就小商戶、服務消費者的「生態系統」,哪裏不對了?

流量翻倍卻大幅裁員,Medium要痛改商業模式?

流量翻倍卻大幅裁員,Medium要痛改商業模式?

裁員,拋卻流量,按文章質量盈利,創辦twitter的他,在美國最大的自媒體平台上試驗著內容的力量。

Your Opinion:限韓令下,愛國還是愛「愛豆」?

Your Opinion:限韓令下,愛國還是愛「愛豆」?

當粉絲經濟撞上愛國主義,粉絲和藝人都是政治的木偶。有人說,其實是每一個看客的錯。

三年起死回生,貝佐斯究竟對華盛頓郵報做了什麼?

三年起死回生,貝佐斯究竟對華盛頓郵報做了什麼?

數字化目標,產品型定位,互聯網思維......老牌媒體的起死回生,需要幾個步驟?

讀者來函:回應《表態挺同的陸生與「426」》,政治正確前不過都是人

讀者來函:回應《表態挺同的陸生與「426」》,政治正確前不過都是人

面對迥然不同的政治環境,不論台生還是陸生,都在用同一套邏輯來明哲保身,說到底了,都是人性。

全球新聞業的2016:那些將影響我們觀察世界的重要時刻

全球新聞業的2016:那些將影響我們觀察世界的重要時刻

回首2016,新聞界從最根本的專業操守,到最關乎生存命脈的產業形態都遭遇挑戰,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思考、決策都將受到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