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2022金馬獎·台港中大對談:一文看清今年金馬看點!有部片成了房間裏的大象?

2022金馬獎·台港中大對談:一文看清今年金馬看點!有部片成了房間裏的大象?

《咒》作為恐怖片會是陪跑者?劉雅瑟不來台灣也能得影后?台港連結正在冷卻中?《憂鬱之島》的爭論台灣觀眾其實看不懂?

《芭比》粉紅保單:兩小時長廣告,與玩具業的好萊塢淘金記

《芭比》粉紅保單:兩小時長廣告,與玩具業的好萊塢淘金記

除了已上映的《芭比》,美泰兒的如意算盤裡,緊跟著還有高達45個玩具改編影視的計畫正進行中⋯⋯

李滄東首爾專訪:世上有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真相,而電影應該展現什麼?

李滄東首爾專訪:世上有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真相,而電影應該展現什麼?

「無論人生是什麼樣子,這就是隱藏在我們生活裡的秘密。這也可能,就是藝術的秘密。」

3部跨女/女同紀錄片:誰來定義,什麼是「女性」?|2023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3部跨女/女同紀錄片:誰來定義,什麼是「女性」?|2023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你以為你是真正的女人你高我一等?你以為你是黑人猛男你高我一等?在白人眼裡,我們還不都是黑鬼。」

泰迪羅賓專訪:翻過幾條長命斜|港產音樂電影《4拍4家族》

泰迪羅賓專訪:翻過幾條長命斜|港產音樂電影《4拍4家族》

「今日香港電影很淒涼,但我又不覺得它會死。另類的東西不一定不行,主流就是你跟著它走,不中也不遠,但我不喜歡。」

銀幕內外尋找拉子身影:台灣90年代前後影史中的女同性戀再現

銀幕內外尋找拉子身影:台灣90年代前後影史中的女同性戀再現

女同志什麼模樣?拉子與酷兒又有何異同嗎?這些各模各樣的身分與認同的再現,如何被理解、建構或想像、投射?

《祈憐之歌》岩井俊二:究竟存在與不存在,分別是什麼呢?|專訪

《祈憐之歌》岩井俊二:究竟存在與不存在,分別是什麼呢?|專訪

「如何將故事精巧地變成一部電影,這些細節上的技巧,我仍然一直在學習。」

阿姨不滅:台式「理容院」的人情與美學|電影《本日公休》專訪

阿姨不滅:台式「理容院」的人情與美學|電影《本日公休》專訪

《一代宗師》有白玫瑰理髮廳,西門町有台北紅玫瑰理髮廳,但那些都是上海式,阿蕊學的,則是源自日本的美容院系統⋯⋯

《年少日記》卓亦謙:我想對他們說,不開心也沒有關係

《年少日記》卓亦謙:我想對他們說,不開心也沒有關係

身邊朋友的經歷啟發了他重新看待自己對電影的認識,也促使他必須拍這部題材沉重的處女作。

《芭比》——在爭議之中被誤解的Barbie Land

《芭比》——在爭議之中被誤解的Barbie Land

「女性主義電影」似乎應該更嚴肅,更具有現實意義。《芭比》這樣的喜劇類型片很容易受到指責。

電影《孤注一擲》:渲染東南亞詐騙犯罪,中國主旋律的新拐點

電影《孤注一擲》:渲染東南亞詐騙犯罪,中國主旋律的新拐點

主動迎合政策的「命題作文」,肩負著政府的普法任務,《孤注一擲》票房大賣36億。

電影《封神一:朝歌風雲》:只有父子輪替,沒有系統反思

電影《封神一:朝歌風雲》:只有父子輪替,沒有系統反思

少有華語電影將「弒父」做得這麼凶猛直白,鮮血淋灕,但一切站得住腳嗎?

《長安三萬里》影評:這是一部大唐群星閃耀時?

《長安三萬里》影評:這是一部大唐群星閃耀時?

囿於理想範式,也畏懼於嚴酷現實。它受制於傳統,又在其中找到精神力量。

好萊塢的暑期檔,AI擔了創意匱乏的罪名?

好萊塢的暑期檔,AI擔了創意匱乏的罪名?

罷工也許不能阻擋AI的發展腳步,但好萊塢是時候反思自己對於創意的傲慢和忽視。

《怪物》影評:是枝裕和變成了家庭題材的「激進份子」?

《怪物》影評:是枝裕和變成了家庭題材的「激進份子」?

是枝裕和及坂元裕二合作的《怪物》被歸類為同志電影是否恰當?

中港台記者圓桌:我們的2023康城 vs. 坎城 vs. 戛納,醜聞與爭議不缺席

中港台記者圓桌:我們的2023康城 vs. 坎城 vs. 戛納,醜聞與爭議不缺席

記者應該提前做功課嗎?場內睡著了還能公允打分嗎?如何看待影展起伏不斷的爭議?

第76屆康城影展——影展力挺紀錄片,紀錄片能否走向更廣闊的大眾?

第76屆康城影展——影展力挺紀錄片,紀錄片能否走向更廣闊的大眾?

經過了多年對紀錄片的「冷遇」後,康城似乎想借此機會跟上紀錄片襲來的浪潮。

「悲情城市」對「烈火青春」:台港影評人把脈兩地電影,前世今生大不同?

「悲情城市」對「烈火青春」:台港影評人把脈兩地電影,前世今生大不同?

兩部經典修復版上映,《悲情城市》為何在台引發「作文比賽」?而香港跟台灣,電影上最大的分別竟然是錢?

《宇宙探索編輯部》影評:理想主義者和科幻迷怒了,神經病們嗨了

《宇宙探索編輯部》影評:理想主義者和科幻迷怒了,神經病們嗨了

現實實在太荒誕,這樣一部跑到深山裏發瘋的電影出現得很是及時。

《海鷗來過的房間》孔慶輝專訪:澳門電影,如何打破寫意生活的刻板印象

《海鷗來過的房間》孔慶輝專訪:澳門電影,如何打破寫意生活的刻板印象

澳門人的焦慮,幸福舒適的生活,翻開卻是空洞重複的日常。

他們曾經拍攝人物紀錄片,在人和作品之間兩難

他們曾經拍攝人物紀錄片,在人和作品之間兩難

這是三位紀錄片工作者與拍攝對象溝通的經歷。

《白日青春》劉國瑞專訪:為什麼有的人能被當成「香港人」,有的人不行?

《白日青春》劉國瑞專訪:為什麼有的人能被當成「香港人」,有的人不行?

將對社會邊緣族群的關切和對身分認同議題的理解,融入兩個家庭故事之中。

金像獎現場手記:如何度過一個屬於香港電影的穿越之夜

金像獎現場手記:如何度過一個屬於香港電影的穿越之夜

香港電影有輝煌的過去,也有「光明的未來」,但它沒有「現在」。

三年之後,他們為了電影再來香港

三年之後,他們為了電影再來香港

獨特的選片口味,難得的放映尺度,香港曾經是影迷看片的勝地,也是電影記者的必經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