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
-
圖片故事
影像:伊朗油價瘋漲觸發民怨,政府強力鎮壓切斷網絡
由於遭到美國經濟制裁,伊朗政府上調汽油價格填補預算缺口,觸動數十個城市群眾示威。當局大舉鎮壓,造成大量死傷,全國斷網。
-
影像中的台灣十年
「追尋與再現」系列照片展的作品與敘事,將重現台灣過去十年間的重要新聞事件,同時希望可以讓觀者重新看見,在影像追尋與再現的道路上,攝影記者們的堅持與努力。
-
圖片故事
影像:憤怒智利,由地鐵加價引發的反政府抗爭
智利持續一週的警民衝突導致19名市民死亡,逾200人受傷,警方拘捕逾5000人。
-
影像:全港各區發起「面具人鏈」活動,抗議「禁蒙面法」,聲援中槍學生
全港多區市民戴上各式各樣的面具參與人鏈活動,市民高喊「香港人 反抗」、「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星期日 尖沙咀」等口號。
-
圖片故事
影像:強颳風海貝思襲日 造成六十七死、十多萬戶停水、機場及鐵路停運
一度被喻為今年最強的超強颳風的「海貝思」吹襲日本 ,在多個縣市造成嚴重傷亡。當局派出 11 萬自衛隊成員、警察、海岸衛隊及消防員進行救援工作。
-
圖片故事
影像:香港市民通宵搬運 港版民主女神像登上獅子山頂
「每一刻都覺得是完成不到的,」參與這次搬運行動的市民表示,在山頂,大風仍然將女神像的頭盔吹走,持旗幟的左手也被吹斷,「這時候雕塑的原創者好灰心,說不搞了,想走,但其他人熱情還是很高,又繼續想其他方法做下去。」
-
攝影評論
傷感的點唱機 – 再看Robert Frank鏡頭下的另類美國圖騰
在揮揚各種旗幟徽號的同時,是民族主義作崇?或作為挑撥情感的手段?Robert Frank在六十年前就已用影像去提出這個問題了。
-
圖片故事
反修例運動三個月 全港約170所中學學生築成人鏈表達訴求
身穿校服的中學生所築成的漫長人鏈,早上遍佈全港。
-
攝影評論
三本拍攝六四廣場的攝影書,也觸碰了今夏香港的命運?
直到香港的衝突升高,我才更為意識到手上這些書各自與香港皆存在著某些關聯,以及這些關聯對於香港的啟示意義。
-
圖片故事
八月大事回顧:槍、眼、火、淚,警民衝突白熱化的八月風暴
許多問題或許並非當下能完全解答,揉雜著不安、憤怒、勇氣和反思,難以言喻的情緒在這個炎夏無處安放。
-
圖片故事
以抵抗為救贖:亞馬遜雨林深處的年輕一代
在巴西亞馬遜叢林深處,80後、90後的原住民們,正在尋找身份認同,尋找性多元,尋找土地權利,尋找抵禦「侵犯者」的方法。
-
微紀錄片
一個勇武年輕人的自白:你解決了問題,這幫人就不會出現
我們連續四個週末,用鏡頭追蹤一個勇武青年的行動和抉擇。撥開廢青和曱甴等僵化的指稱,去了解他所走過的心理脈絡和思想轉變。
-
圖片故事
七月大事回顧:從反修例運動到空前管治危機,燃燒的香港七月
民怒高漲,警察失職,政府消極應對,元朗無差別襲擊事件震驚香港及世界,七月的香港憤怒、恐懼和勇氣一同燃燒。
-
圖片故事
大街小巷築起連儂牆,彩紙散落香港十八區
反送中的抗爭模式不斷刷新並趨多元化、多戰線。分散於全港大街小巷的一幅幅「連儂牆」,是抗爭者們的最新產物。
-
圖片故事
六月大事回顧:激盪六月,香港人的反修例運動
在焦慮和彷徨中邁入回歸第23年,香港前路將指向何方?一同前行的人們,又會迸發怎樣不可知的力量?
-
圖片故事
立會易主之夜:他們寫上什麼,留下什麼?
如夢之夜,過後,一切一切仍在現實燃燒。
-
圖片故事
影像: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香港人走過的抗爭路
一場一百萬人的和平遊行,一場一天的佔領行動,香港人嘗試用努力改變命運,一洗雨傘運動後,抗爭的無力與挫敗,逼使《逃犯條例》修訂暫緩。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
影像現場:反送中示威佔領要道,雨傘再聚金鐘
更多民眾陸續抵達金鐘,示威者多配備頭盔口罩雨傘等器具,以鐵馬架起防線,並撐起雨傘,與配備長盾的警員對峙。
-
圖片故事
影像:全球各地穆斯林慶祝開齋節
當齋戒月結束,而新月出現在天空,即代表穆斯林開齋節的到來。
-
圖片故事
影像現場:維園燭光延續三十載,人民不會忘記
在《逃犯條例》修訂陰霾和不斷緊縮的政治環境之下,六四事件踏入三十週年,維園燭光依然。主辦方公布集會人數高達18萬,創下5年來新高。
-
藝術家、鼓手、火炬手,六四維園燭光晚會的二三事
在這寬廣的維園足球場,人們每一年如候鳥般準時赴約,他們為何而來,又希望將自己的感情和力量帶往何處?
-
六四專訪
自認「逃兵」的謝三泰,30年後解封的民運照片——那個春夏之交,在「北平」的台灣記者們(下)
「你知道,在那個訊息不對等的社會裡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採集影像,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