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Lives Matter

【影像現場】雨傘與催淚彈,波特蘭「黑命攸關」60日

【影像現場】雨傘與催淚彈,波特蘭「黑命攸關」60日

抗爭持續,濃煙下的雨傘、綠色鐳射及防毒面罩。

現場手記:那些支持黑人同命運動的華人青年

現場手記:那些支持黑人同命運動的華人青年

「和非裔美國人一樣,在一些情況下中國人也被塑造成『壞的少數族裔』。就像現在,我們有時候是模範,有時候也可能被看成是病毒或者間諜。」

宋昱嫻:起訴少、定罪難,美國檢察官課責警暴的阻力與改革

宋昱嫻:起訴少、定罪難,美國檢察官課責警暴的阻力與改革

兩個主要支持改革的條件,第一是民意的轉變,第二則是美國特有的司法選舉制度。

社區關係、軍事化與抗爭處理:透視反警暴運動背後的美國警政沉痾

社區關係、軍事化與抗爭處理:透視反警暴運動背後的美國警政沉痾

當警員身著作戰服、配備軍用槍械、搭乘裝甲車行動,並接受來自軍方的訓練時,「軍/警」間的分際就越形模糊。

讀者來函:當代右傾的海外第一代華人移民都是哪些人?

讀者來函:當代右傾的海外第一代華人移民都是哪些人?

第一代華人移民,普遍反政治正確,反對BLM,反對平權;但作為改革開放後出國、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華人技術移民,是什麼原因使得這樣的一個群體站到了社會主流認知的對立面呢?

小端網絡觀察:Trump or no Trump?香港示威者及遊說團體如何看美國示威和特朗普?

小端網絡觀察:Trump or no Trump?香港示威者及遊說團體如何看美國示威和特朗普?

眾志常委敖卓軒在訪問中提及「特朗普的角色不太重要」,引發連登網民不滿,認為眾志代表香港人和特朗普割蓆。到底香港示威者和網民如何看待特朗普和美國BLM運動?

弗洛伊德之死引發抗議後,美媒面臨一場關於種族問題報導的辯論

弗洛伊德之死引發抗議後,美媒面臨一場關於種族問題報導的辯論

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活動在新聞編輯部門中引發了一場辯論,爭論話題包括抗議活動新聞覆蓋的範圍和性質、編輯人員應該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公開表達其觀點、以及新聞媒體對多樣性以及少數族裔工作場所條件的承諾。

在山火、歷史和司法中尋求種族正義,澳洲原住民的抗議道路

在山火、歷史和司法中尋求種族正義,澳洲原住民的抗議道路

澳洲對美國「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的呼應,來自這片大陸上原住民群體長久的抗爭。

歌單:黑人音樂中從來不缺席的社運呼號,就如同他們從未遠離的痛苦

歌單:黑人音樂中從來不缺席的社運呼號,就如同他們從未遠離的痛苦

近期非裔美國人的平權呼聲蔓延到文藝界,其實譴責與訴求從未在他們的音樂之中缺席。

明州黑人抗議,撐民眾還是撐國家?一個「民族國家」的陷阱

明州黑人抗議,撐民眾還是撐國家?一個「民族國家」的陷阱

現實的刀懸在勇士的頭頂,逼他們按照遊戲規則互相廝殺。

影像:反種族歧視抗議延燒多國,2020仍是「全球抗議」的一年?

影像:反種族歧視抗議延燒多國,2020仍是「全球抗議」的一年?

英國、德國、法國、澳洲及日本....全球不少國家都出現Black Lives Matter的口號。

現場: 明尼阿波利斯市街頭的亞裔青年,「我們若沉默,等於默許」

現場: 明尼阿波利斯市街頭的亞裔青年,「我們若沉默,等於默許」

「你不能在自己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才發聲。」

陳婉容:明尼蘇達悖論與黑人權利——平權六十年後,人們為何還是選擇暴動?

陳婉容:明尼蘇達悖論與黑人權利——平權六十年後,人們為何還是選擇暴動?

很多社會學家現在換了一個角度:黑人仍然面對與六十年代幾乎一樣的情況,那為甚麼不暴動?

美國的社會運動在走向「香港化」嗎?

美國的社會運動在走向「香港化」嗎?

在全美蔓延開的抗議運動更加去中心化,但其議題和生態有哪些獨特之處?

小端網絡觀察:明州警暴抗議加劇,美國掀輿論風暴、中國官媒藉機嘲諷美國「雙重標準」

小端網絡觀察:明州警暴抗議加劇,美國掀輿論風暴、中國官媒藉機嘲諷美國「雙重標準」

一場明州示威引發的警民衝突,如何引起中港美三地輿論不同反應?

影像:黑人被警壓頸身亡,憤怒民眾焚毀警局,示威蔓延全美多地

影像:黑人被警壓頸身亡,憤怒民眾焚毀警局,示威蔓延全美多地

反警暴抗爭仍然持續,事件再次挑起民眾注視非裔美國人死於警方手下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