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 在中國

呂頻:吳亦凡的倒下,是女性自我改變的勝利

呂頻:吳亦凡的倒下,是女性自我改變的勝利

比吳這個人倒霉更長遠的效應,是女性權利共識的再次被推進,是男性權力共同體成員受到震懾,以及主流社會再一次確認女權的存在。

小端網絡觀察:中國metoo運動標誌性案件開庭,民眾聲援、媒體沉默

小端網絡觀察:中國metoo運動標誌性案件開庭,民眾聲援、媒體沉默

端傳媒自昨日起蒐集中國網絡輿論發言,試圖探究在缺乏本地媒體關注的情況下,網民們如何就這起事件進行公共討論?

行動者手記:去年#MeToo運動中,我所經歷的故事

行動者手記:去年#MeToo運動中,我所經歷的故事

回想起來,我們大多數人參與#MeToo運動,其實都憑藉着一種非常原生的衝動。因為缺乏社會運動的參與經驗,所以對運動如何發展的想像非常有限。但似乎也不知道擔心、害怕 ,沒有去想過那條紅線應該放在哪裏。

中國Metoo訴訟:徐鋼訴王敖名譽侵權案初審,王敖代理律師退庭抗議

中國Metoo訴訟:徐鋼訴王敖名譽侵權案初審,王敖代理律師退庭抗議

被告王敖代理律師萬淼焱質疑原告代理律師紀佳娜的代理資格,審理法官回應可以先繼續審理。

呂頻:「女權五姐妹」四週年,女權核心組織者的貧困,與貧困的女權運動

呂頻:「女權五姐妹」四週年,女權核心組織者的貧困,與貧困的女權運動

此時此地,需要思考如何創造和供給另類的資源,這不是什麼為了反抗而反抗的所需,而是關係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讓社會有活力,而不是慢慢死去。

教會機構#MeToo事件簿:她們指控「突破匯動青年」員工性騷擾

教會機構#MeToo事件簿:她們指控「突破匯動青年」員工性騷擾

6名女性稱遭香港老牌基督教青年機構同一員工性騷擾。在教會世界中,要行公義,還是好憐憫?更多受害人及施害人有待曝光。

無法迴避的浪潮——中國 #MeToo 調查全記錄

無法迴避的浪潮——中國 #MeToo 調查全記錄

要想理解2018年的中國,#MeToo 無疑是無法迴避、驚濤駭浪的一頁。而這浪潮仍在繼續。

被性侵的女孩起訴了警察:維權的傷害遠比性侵大

被性侵的女孩起訴了警察:維權的傷害遠比性侵大

她在維權過程中遭遇施害者、學校及警察層層羅織的阻撓和傷害,最終成為「重點維穩對象」。

釋昭慧:痛定思痛,解析佛門中的「結構性罪惡」

釋昭慧:痛定思痛,解析佛門中的「結構性罪惡」

此時佛門最重要的課題,是痛定思痛,杜絕那些強化「尊卑意識」,且周而復始地透過日常生活與儀軌操作,而建構牢不可拔之「尊卑秩序」(特別是性別秩序)的「魔性訓練」!

房思琪教我懂得的事:「圈子」裡的性侵

房思琪教我懂得的事:「圈子」裡的性侵

小寒以為林清和她一樣,也是雷闖的受害者。林清卻揭露了其他公益人士對她的侮辱和傷害。愈來愈多的公開講述浮現,轉折是像她們一樣的公益圈年輕人。

中國#MeToo大辯論:並非劉瑜導致撕裂,裂痕一直就在那裏

中國#MeToo大辯論:並非劉瑜導致撕裂,裂痕一直就在那裏

正如香港泛民主派內部存在複雜分野,中國的知識分子內部一旦涉及經濟與社會議題,也存在相對應的、甚至更複雜的分化。可以說,「自由派」內部早就「撕裂」過好幾次了。此次 #MeToo 運動中爆發的分歧,只是在女權的維度上將這些裂痕描畫得更加清晰。

孫金昱:泛泛指責 #MeToo 是多數人的暴政,辜負了高高舉起的正義之旗

孫金昱:泛泛指責 #MeToo 是多數人的暴政,辜負了高高舉起的正義之旗

面對 #MeToo 運動中湧現出的案例,任何人都有權自由判斷,有權利質疑運動中出現的問題,但如果你的擔心只分給可能的被冤枉者,而對已知的壓迫視若無睹,就辜負了你高高舉起的「正義」旗幟。

覃里雯:性侵與性騷擾從來不分圈子,父權是整體的世界

覃里雯:性侵與性騷擾從來不分圈子,父權是整體的世界

對女性不同程度的侵犯,從來沒有斷絕,也一直在被全社會容忍、漠視乃至縱容,父權文化之下,焉有女性尊嚴。

北大 vs 北大:一場反性侵行動如何變成真相攻防戰?

北大 vs 北大:一場反性侵行動如何變成真相攻防戰?

北大學生追尋「沈陽事件」真相,申請信息公開反遭校方約談打壓。120週年校慶前夕,一場高校反性侵運動,如何演變成了「兩個北大」之爭?

孫金昱:校園性騷擾的關鍵不是「性」,而是權力結構

孫金昱:校園性騷擾的關鍵不是「性」,而是權力結構

讓大眾迷茫的問題——為何帶有種種光環的學者會有如此不堪舉動——其實是一個被錯問的問題,因為它的提問視角完全是個體化的。

楊不歡:中國反性騷擾——舉報走不出校園,司法走不進校園

楊不歡:中國反性騷擾——舉報走不出校園,司法走不進校園

反性騷擾的道路上還需要面臨社會輿論的阻力,需要等待一個合理的追責機制,但從樂觀一面來看,校園裏那些勇敢的反性侵戰士們,可能已經為社會進步打開了一個口子。

#MeToo漩渦邊緣的局內人:我在廣州中大人類學系如何反性騷擾?

#MeToo漩渦邊緣的局內人:我在廣州中大人類學系如何反性騷擾?

在這次幾乎不受我們掌控的風波裏,我們到底完成了些什麼呢?我們的行動,是否稍微撬動了長期植根於高校空間裏的性別不平等與性騷擾問題?

讀者來函:廣州中山大學處理張鵬,真有決心和誠意?

讀者來函:廣州中山大學處理張鵬,真有決心和誠意?

校方看似是主動且嚴肅地處理了涉嫌性騷擾的教授張鵬,實則很可能是迫於輿論壓力的無奈之舉,沒有太大誠意,保護學生權益的決心也不足。

教授性騷擾六年僅一紙「黨內處分」:她們被扼殺的學術之路

教授性騷擾六年僅一紙「黨內處分」:她們被扼殺的學術之路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博士生導師、青年長江學者張鵬,被指在長達六年時間裏,多次對校內女性學生及教師實施性騷擾行為,但僅受到校方「黨內處分」懲戒。

中國版MeToo:性騷擾者被解僱後,她們想建立制度保護

中國版MeToo:性騷擾者被解僱後,她們想建立制度保護

飽受打壓的女權主義者在MeToo運動中贏得最初的勝利,她們打出新口號:「MeToo並不夠,還要every in」.

呂頻:從「北電侯亮平」到「北航陳小武」,看中國式反性騷擾運動前途

呂頻:從「北電侯亮平」到「北航陳小武」,看中國式反性騷擾運動前途

不改造文化,對受害者的迫害就不會停止。所以,讓子彈再飛一會,讓辯論更長久公開地持續和擴散一陣,不但非常珍貴,而且意義重大。

「女權之聲」被消音的100天

「女權之聲」被消音的100天

中國最負盛名的女權媒體為何在國際婦女節期間遭到永久封號?封號、收緊女權議題空間能阻止中國版MeToo運動繼續發酵麼?

沈陽案:北大“metoo”,制度與程序正義的迷思

沈陽案:北大“metoo”,制度與程序正義的迷思

儘管各界行動者形成的去中心化網絡在沈陽案的推進中不斷成熟,並鮮明地指向最根本的權力與結構,但如果支撐它說話、表達的公共空間上了鎖,那麼,無論是程序正義還是結果正義,無論是改變學院體系還是從象牙塔影響社會,就又打回鏡花水月的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