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記者
大陸
「出事了就算博企的,做得好就算政府的。何樂而不為?」
國際
其中一種反彈,就是挪用MeToo運動中的語言,將男性定義為弱勢群體,甚至是受害者。
尋找一塊墓地
我驚訝於死亡和愛的力量——它讓所有人的隔閡、多年的誤會﹑甚至恨,在一瞬間變得完全不再重要。
端 × 華爾街日報
包括貝佐斯和比爾·蓋茲在內的科技公司創始人和億萬富翁都夢想利用為太陽和恆星提供能量的聚變過程,來產生幾乎取之不盡的能量。
香港
小紅書課程不斷強調,香港用戶在小紅書上有天然的優勢,「他們(大陸人)好想知道香港文化為何會跟國內差那麼遠?」
澳門政府口中的抗疫最後一哩路,「對某些人來講,簡直是一條不歸路。」
2022年終專題
「當這個城市裏沒有比較多合法的、向上的工作機會......那肯定something wrong、結構性的wrong 。」
「什麼時候才可以正常?我的方法是不抱任何希望,那我就不會失望。」
「在支援不足情況下,社會可以如何幫到你?在心理、醫學及照顧層面也要自求多福。」
香港照顧者弒親或自殺案5年最少有8宗。端傳媒訪問其中一名弒母案主,到底他是如何走到這一步?
眼前這個正是一個「不陌生的澳門政府」——「一直都是偏聽、遇到問題時是想怎樣去迴避。」
「大部份的舞蹈員或者舞台工作者、台前幕後都沒有簽合約的習慣,以前大家不太注重那一份合約。」
「現在就好像眼前有兩條路,病死還是餓死,你自己選,但政府不會讓你病死......有錢你就移民,沒有你就接受。」
「50年不變」過了一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香港不能亂」。參加愛國活動的人說,有中國心就不怕颱風。
將珍寶海鮮舫拖出公海,「其實結局只有一個」。
艇家、旅客、居民,見證這香港仔海上皇宮,由盛變衰。傷感,是時代變遷,回不到過去。
六四33週年,亦是香港第3年沒法自由地公開悼念六四死難者。無論人在哪裏,忘不了的,年月也不會蠶蝕。
他不會說你胖,但會說自己有多瘦;他們不會說你這樣穿不行,但會說別人有多注意自己的儀容。
COVID-19疫苗
父母們擔心疫苗不夠安全,又覺得小孩確診Omicron多為輕症,是否要冒著疫苗的副作用風險來施打?
記者會不設提問環節,李家超在5分鐘內極速完成中英文發言,宣布辭職;如果中央批准,將參選下屆行政長官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