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澄
特約撰稿人獨立記者,關注東南亞與環境議題,也寫文化評論。















《淪落人》Crisel Consunji:當我看到菲律賓人也會歧視菲律賓人
「以最少的偏見去看事物。保持開放的頭腦,接觸世界大事,辯論不同歷史事件,明白世上沒有單一而清楚的答案,每個國家都自己的經驗與歷史。」

在這幾枚指印裡,印尼海外選民如何回望家鄉?
有人投給佐科威,有些投給普拉博沃,有些人甚至沒有投票權。人在異鄉的印尼選民秀出沾有紫色墨水的手指,和我們聊聊選戰中的宗教、政治、經濟、假新聞議題,對國家的批評與盼望。

重溫革命:巴勒斯坦公民抗爭的光輝與衰敗
在以色列大選前夕,端傳媒專訪巴勒斯坦抗爭領袖拉娜·艾雅斯,回望巴勒斯坦31年前公民起義的光輝,細數源於社會基層的抗爭如何在地緣政治角力和以巴兩國政局動盪中漸漸被遺忘⋯⋯

周澄:「中國染指北極,催化各國爭奪資源」的現實與迷思
儘管中國對參與北極事務確有長遠的經濟與戰略目的,但將北極簡化為大國角力場、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邏輯,往往是將現況定性為某種「中國威脅論」的延伸……

在「後真相年代」該如何談以實證為本的環保政策?專訪康奈爾大學阿特金森中心David Lodge
「我不覺得科學家要去參與政策制訂。科學家的責任,應該是去生成、維護可靠而具實證支持的資訊,為政策提供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