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澄

周澄

特約撰稿人

獨立記者,關注東南亞與環境議題,也寫文化評論。

哈薩克導演鏡頭下的詩人:在滿佈謊言的世界,無人得以戰勝|人物專訪

風物

哈薩克導演鏡頭下的詩人:在滿佈謊言的世界,無人得以戰勝|人物專訪

「俄羅斯殖民哈薩克的歷史是痛苦的,大舉建立的俄語學校衝擊本土文化,現在又要面對英語的強勢⋯⋯」

重現《明鏡》醜聞,這部電影試圖討論新聞業的未來

風物

重現《明鏡》醜聞,這部電影試圖討論新聞業的未來

2018年《明鏡》醜聞,被形容為「希特拉日記」事件以來最嚴重的公信力危機。

2022《睡魔》末世啟示:混沌、離亂、創傷中,當我們開始說故事

風物

2022《睡魔》末世啟示:混沌、離亂、創傷中,當我們開始說故事

當時代之惡洶洶而降,我們真的需要去在螢幕上觀看另一場浩劫嗎?

戲內戲外的菲律賓跨代歷史招魂:專訪《五月之祭》導演邁克迪里安

風物

戲內戲外的菲律賓跨代歷史招魂:專訪《五月之祭》導演邁克迪里安

馬可斯家族回歸,但七十五歲的迪里安不打算move on。

紀錄片《命運之輪》,揭開蒙古的自殺潮之謎

風物

紀錄片《命運之輪》,揭開蒙古的自殺潮之謎

是貧窮還是身份的斷裂導致了蒙古的自殺潮?導演諾敏·拉瓦蘇仁完全不用旁白地去尋找答案。

在廣播頻道被惡意停牌後,菲律賓電影館的電影遺產保育之路

2022菲律賓大選

在廣播頻道被惡意停牌後,菲律賓電影館的電影遺產保育之路

被杜特地政府停運的電視台,還有一個小小的團隊,在致力修復菲律賓的經典電影。

誰在害怕歷史:民主化三十多年後,菲律賓為何選出一個洗白戒嚴史的總統?

2022菲律賓大選

誰在害怕歷史:民主化三十多年後,菲律賓為何選出一個洗白戒嚴史的總統?

沒有受過歷史教育的一代,偏偏就是最容易接觸到假新聞的一代。

革命太易,改革太難:菲律賓戒​​嚴倖存者看獨裁者回朝

2022菲律賓大選

革命太易,改革太難:菲律賓戒​​嚴倖存者看獨裁者回朝

「我們只能前行,不能真的回到過去,儘管那不是一條直路,沒有人能真的一直活在謊言裡面。」

專訪《憂鬱之島》導演陳梓桓:2019年之後,我對香港電影未曾如此樂觀

第59屆金馬獎

專訪《憂鬱之島》導演陳梓桓:2019年之後,我對香港電影未曾如此樂觀

紀錄片《憂鬱之島》跨過三個歷史時空,呈現香港人身份的糾結、斷裂與流變。

菲律賓現場:獨裁者回朝的陰霾下,反毒戰受害者家屬等了五年的一場葬禮

2022菲律賓大選

菲律賓現場:獨裁者回朝的陰霾下,反毒戰受害者家屬等了五年的一場葬禮

「這場大選關乎國家的未來,關乎這些受害家庭的公義,也是一場道德之戰。」

為氣候危機打官司:各國法院成為全球運動新戰場

評論

為氣候危機打官司:各國法院成為全球運動新戰場

氣候大會以外,遍及全球的氣候訴訟潮,如何迫使政商權貴正視責任,加速落實進程?

如何在極端的未來求存?關於天災與氣候危機的十問十答

評論

如何在極端的未來求存?關於天災與氣候危機的十問十答

氣候變化造就了一場跨世代、跨領域的全球公義運動。

《春風秋雨》的兩次改編:美國主流電影如何處理種族主題和多元選角的縮影

風物

《春風秋雨》的兩次改編:美國主流電影如何處理種族主題和多元選角的縮影

薛克的改編既講階級、種族與身份認同,也藉人物與視覺風格述說永恆的現代主題。

兩度被捕後、菲律賓媒體人雷薩來港開講:數碼威權下如何營運獨立新媒體?

香港

兩度被捕後、菲律賓媒體人雷薩來港開講:數碼威權下如何營運獨立新媒體?

社交媒體助她創辦的 Rappler 突圍創新,也造就了民粹狂人勝選當道。她說,抵制新媒體技術並不是答案。

《淪落人》Crisel Consunji:當我看到菲律賓人也會歧視菲律賓人

風物

《淪落人》Crisel Consunji:當我看到菲律賓人也會歧視菲律賓人

「以最少的偏見去看事物。保持開放的頭腦,接觸世界大事,辯論不同歷史事件,明白世上沒有單一而清楚的答案,每個國家都自己的經驗與歷史。」

在這幾枚指印裡,印尼海外選民如何回望家鄉?

國際

在這幾枚指印裡,印尼海外選民如何回望家鄉?

有人投給佐科威,有些投給普拉博沃,有些人甚至沒有投票權。人在異鄉的印尼選民秀出沾有紫色墨水的手指,和我們聊聊選戰中的宗教、政治、經濟、假新聞議題,對國家的批評與盼望。

重溫革命:巴勒斯坦公民抗爭的光輝與衰敗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重溫革命:巴勒斯坦公民抗爭的光輝與衰敗

在以色列大選前夕,端傳媒專訪巴勒斯坦抗爭領袖拉娜·艾雅斯,回望巴勒斯坦31年前公民起義的光輝,細數源於社會基層的抗爭如何在地緣政治角力和以巴兩國政局動盪中漸漸被遺忘⋯⋯

周澄:「中國染指北極,催化各國爭奪資源」的現實與迷思

評論

周澄:「中國染指北極,催化各國爭奪資源」的現實與迷思

儘管中國對參與北極事務確有長遠的經濟與戰略目的,但將北極簡化為大國角力場、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邏輯,往往是將現況定性為某種「中國威脅論」的延伸……

在「後真相年代」該如何談以實證為本的環保政策?專訪康奈爾大學阿特金森中心David Lodge

國際

在「後真相年代」該如何談以實證為本的環保政策?專訪康奈爾大學阿特金森中心David Lodge

「我不覺得科學家要去參與政策制訂。科學家的責任,應該是去生成、維護可靠而具實證支持的資訊,為政策提供依據。」

美國氣候政策開倒車:特朗普沒有告訴你的真相

國際

美國氣候政策開倒車:特朗普沒有告訴你的真相

事實上,清潔能源發展拉動了經濟與就業,煤炭業萎縮三十年前就開始了。可是,特朗普為甚麼要推翻奧巴馬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