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莉雅
特約撰稿人













我們的青春,到不了台灣
「其實台灣很像那種最糟糕的前任──越喜歡就越需要遠離,但越遠離卻又越喜歡。雖然離開了、有距離了,但重新審視的時候,隨便一個小事情還是能讓你非常懷念。」十年前來台的陸生林恆鋒如此說。


港都夜雨寂寞暝:一群渴望改變的選民、兩年內第三張市長選票
因為對民進黨感到失望,他們迎來了韓國瑜、又親手將他拉下神壇,換回民進黨的候選人上台。對於被中國沿海大港「超車」二十年的失落港都高雄來說,只要能夠找回光榮感,無論要返鄉投幾次票,他們都勇於一試。


專訪漩渦中的「小明」父親:我們已做了選擇,想要回台灣
疫情隔離政策之下,武漢包機爭議與滯留大陸的陸配子女返台問題,引爆了「小明」風波。我們專訪了「小明」本人與爸爸,回顧這段被卡在兩岸之間無法「回家」的旅程。而「小明」的家族故事,本身亦是一部近代兩岸戰爭史的縮影。

台灣人認同度創歷史新高:港國安法通過前後,台灣人在討論些什麼?
近一個月來,雖然台灣人也熱中討論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疫情振興措施與罷免韓國瑜等話題,香港國安法議題與六四週年活動仍是網路關注與討論的熱點。

獨家數據分析:「韓流」原產地,高雄市民如何罷免韓國瑜?
19個月前,高雄市民讓韓國瑜成為眾所矚目的政治新星;19個月後,93萬高雄人決定讓他離開市長位置。端傳媒獨家取得罷韓第二階段連署最基層的「村里級」資料,看看這一心求變的南方港都,如何讓「韓流」在兩年之內旋風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