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雅

陳莉雅

特約撰稿人

數據分析:台灣軟封城逾月,人們持續自律嗎?「在家工作」狀況如何?

台灣

數據分析:台灣軟封城逾月,人們持續自律嗎?「在家工作」狀況如何?

一份網上流傳的問卷,寫滿員工對台灣企業防疫政策的不滿。我們替你做了初步歸納,並問了問台積電、緯創與和碩等大廠的防疫思路。

數據分析:「軟封城」一週間,台灣民眾是否真的比較「自律」?

台灣

數據分析:「軟封城」一週間,台灣民眾是否真的比較「自律」?

大台北地區進入三級警戒狀態後,各種地點的人流都有顯著下降,唯有其中一個目的地,人潮下降幅度相對較小。

鐵路事故後七日:回家

台灣

鐵路事故後七日:回家

「把人帶出來,讓他們完整地走。」

六張圖帶你看:台灣73年來最大鐵路事故,怎麼發生的?

台灣

六張圖帶你看:台灣73年來最大鐵路事故,怎麼發生的?

截至3日晚間為止,死亡人數為51人、輕重傷者超過百人。搜救行動仍在持續進行中。

Clubhouse「兩岸房」三日記:如果沒有牆,我們會跟彼此聊什麼?

台灣

Clubhouse「兩岸房」三日記:如果沒有牆,我們會跟彼此聊什麼?

有人戲稱,Clubhouse意外引發「1949以來兩岸最大規模的和平對話」,許多人第一次聽見了來自「對岸」的真實心聲。

【選前專訪】罷免案未過關,黃捷成功留任高雄市議員

台灣

【選前專訪】罷免案未過關,黃捷成功留任高雄市議員

被選民以「支持香港運動、支持同志婚姻、美國萊克多巴胺豬肉」為由提出罷免的高雄市議員黃捷,今日過後仍可保有席次。

專訪白先勇:青春作伴好還鄉

台灣

專訪白先勇:青春作伴好還鄉

「我們這個民族很老,但我們並不衰老,常常一下子又青春、一下子又青春起來了。」

特朗普離開白宮的第一天,我們替你和台灣「川粉」們聊了聊

台灣

特朗普離開白宮的第一天,我們替你和台灣「川粉」們聊了聊

在《大紀元時報》遊行現場、在大學旁的咖啡廳、在商業區的辦公樓下,台灣「川粉」們訴說著對當前政治局勢的憂慮與理想。

統或獨?戰或走?台灣人心中的一百個祕密

台灣

統或獨?戰或走?台灣人心中的一百個祕密

支持兩岸統一或獨立?願不願意上戰場?這些藏在台灣人內心深處的真心話,我們將製作一部「聲音頁面」來說給你聽。

中天新聞最後48小時:忠實觀眾往哪兒去?他們會再掀潮流嗎?

台灣

中天新聞最後48小時:忠實觀眾往哪兒去?他們會再掀潮流嗎?

這些曾經追逐著韓國瑜新聞、中天電視台的支持者,是否會隨著中天的號召轉戰網路?

她進了好萊塢,卻被問「妳知道怎麼做人腦炒蛋嗎?」

台灣

她進了好萊塢,卻被問「妳知道怎麼做人腦炒蛋嗎?」

2020年金馬獎前夕,李宛蓉受邀返台,與李安、是枝裕和、Ken Loach並列講師,談她所「品嚐」出的電影滋味。

無法靠近的收容所:「鐘聖雄風波」後,台灣如何面對流亡港人議題?

台灣

無法靠近的收容所:「鐘聖雄風波」後,台灣如何面對流亡港人議題?

台灣究竟夠不夠「撐香港」?五位乘船來台的港人如今身在何方?記者鐘聖雄所點燃的一場輿論風波,讓這個議題開始緩緩划進了深水區。

兩岸「官方」交流:從密使、白手套到王金平的「百分之百不去」

台灣

兩岸「官方」交流:從密使、白手套到王金平的「百分之百不去」

90年代兩岸交流初期,雙方在某個層面上皆同意用「務實的態度迴避政治問題」,但到如今,「政治問題」已經到了難以「迴避」的地步。

我們的青春,到不了台灣

台灣

我們的青春,到不了台灣

「其實台灣很像那種最糟糕的前任──越喜歡就越需要遠離,但越遠離卻又越喜歡。雖然離開了、有距離了,但重新審視的時候,隨便一個小事情還是能讓你非常懷念。」十年前來台的陸生林恆鋒如此說。

兩岸婚姻四十年:敵對陰影下,人們相戀成家

台灣

兩岸婚姻四十年:敵對陰影下,人們相戀成家

在台海四十年來的風浪起伏中,我們訪問了四對跨越兩岸結為夫婦、成家生子的戀人。他們在大時代中各自駛著自己的小家小船,冷暖自知。

港都夜雨寂寞暝:一群渴望改變的選民、兩年內第三張市長選票

台灣

港都夜雨寂寞暝:一群渴望改變的選民、兩年內第三張市長選票

因為對民進黨感到失望,他們迎來了韓國瑜、又親手將他拉下神壇,換回民進黨的候選人上台。對於被中國沿海大港「超車」二十年的失落港都高雄來說,只要能夠找回光榮感,無論要返鄉投幾次票,他們都勇於一試。

台灣疫時生活:隱形的「國家隊」,監獄裡的三倍券

台灣

台灣疫時生活:隱形的「國家隊」,監獄裡的三倍券

在台灣民眾開始使用政府發放的「三倍券」消費,活絡疫時經濟的同時,卻罕有人知,每一包齊齊整整的「三倍券」,實是出自監獄中的收容人之手。

專訪漩渦中的「小明」父親:我們已做了選擇,想要回台灣

台灣

專訪漩渦中的「小明」父親:我們已做了選擇,想要回台灣

疫情隔離政策之下,武漢包機爭議與滯留大陸的陸配子女返台問題,引爆了「小明」風波。我們專訪了「小明」本人與爸爸,回顧這段被卡在兩岸之間無法「回家」的旅程。而「小明」的家族故事,本身亦是一部近代兩岸戰爭史的縮影。

台灣人認同度創歷史新高:港國安法通過前後,台灣人在討論些什麼?

台灣

台灣人認同度創歷史新高:港國安法通過前後,台灣人在討論些什麼?

近一個月來,雖然台灣人也熱中討論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疫情振興措施與罷免韓國瑜等話題,香港國安法議題與六四週年活動仍是網路關注與討論的熱點。

獨家數據分析:「韓流」原產地,高雄市民如何罷免韓國瑜?

台灣

獨家數據分析:「韓流」原產地,高雄市民如何罷免韓國瑜?

19個月前,高雄市民讓韓國瑜成為眾所矚目的政治新星;19個月後,93萬高雄人決定讓他離開市長位置。端傳媒獨家取得罷韓第二階段連署最基層的「村里級」資料,看看這一心求變的南方港都,如何讓「韓流」在兩年之內旋風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