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蝸藤

黎蝸藤

評論作者

旅美歷史學者,哲學博士

拜登執政一週年,為何迎來了最低支持率?

評論

拜登執政一週年,為何迎來了最低支持率?

在阿富汗撤軍亂局後,拜登的民調支持率下降可以理解,但居然一下降就再也升不回來,令人頗為意外。

感染率極高的Omicron變種病毒,卻可能是COVID-19疫情終結者?

評論

感染率極高的Omicron變種病毒,卻可能是COVID-19疫情終結者?

奧米克戎並不都是壞消息。種種跡象顯示,它是一種「温和的病毒」,初步研究更進一步從分子層次揭示了其「低毒力」的部分機理。

COP26氣候大會閉幕,還有哪些爭議問題有待解決?

評論

COP26氣候大會閉幕,還有哪些爭議問題有待解決?

1.5度目標能否實現?中國到底在減排目標上有沒有吃虧?

北京在聯合國取代台北的決議,是如何在50年前被通過的?如今有什麼法律效力?

評論

北京在聯合國取代台北的決議,是如何在50年前被通過的?如今有什麼法律效力?

只要中國不同意台灣參與,2758號決議確實「合法地」卡死了台灣人民希望以現在的「國格」參與聯合國及其下屬組織活動的路。

美英澳「海洋三國協約」與核潛艇交易,是否專為遏制中國的海上擴張?

評論

美英澳「海洋三國協約」與核潛艇交易,是否專為遏制中國的海上擴張?

三國反對任何一國宣示「過分的海洋主張」,也反對單方面地 「以武力或脅迫的方式改變領土控制現狀」。這是其與中國的核心矛盾。

清晰與模糊之間:美國在何種情況下會出兵防衛台灣?防衛範圍是多大?

評論

清晰與模糊之間:美國在何種情況下會出兵防衛台灣?防衛範圍是多大?

本文把重點放在一個關鍵問題上,討論戰略模糊還是清晰,首先要界定「何為台灣」。

病毒溯源報告爭議,各國疫苗孰優孰劣:疫情的兩個關鍵問題,有何最新解答?

評論

病毒溯源報告爭議,各國疫苗孰優孰劣:疫情的兩個關鍵問題,有何最新解答?

世衛組織的病毒起源報告並未獲得一致認可,有關病毒溯源的爭議會一直持續下去。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的「對峙」,只是兩國未來衝突的序曲?

評論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的「對峙」,只是兩國未來衝突的序曲?

中國要「平視美國」,美國也會更嚴格「完全對等」地對付中國。而一整套「西方話語詞匯」,正被中國改造為反映其價值觀的版本。

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全球氣候政治的未來會有何變數?

評論

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全球氣候政治的未來會有何變數?

到了拜登時代,世界會越來越習慣按「發達國家」的標準衡量中國,如果不在氣候問題上提出進取的目標,中國就會承受更大的壓力。

拜登上台後,美國會試圖重新成為世界警察嗎?

評論

拜登上台後,美國會試圖重新成為世界警察嗎?

美國要重返國際組織,不能為重返而重返,而是要重奪領導權。

總統選舉結果,如何決定中美關係的未來?

評論

總統選舉結果,如何決定中美關係的未來?

對民主黨有利的是,共和黨人在過去半年來,突破了無數美中交往的禁區,為以後四年奠定基礎,民主黨上台也沒有理由推翻。

特朗普染疫後,美國大選會往何處去?

評論

特朗普染疫後,美國大選會往何處去?

週三晚的副總統辯論,反而會成為焦點之戰。

從國務卿到FBI局長,四篇演講如何定義美國未來對華政策?

評論

從國務卿到FBI局長,四篇演講如何定義美國未來對華政策?

以往美國對中國的批評大都集中在中國內部事務、地緣政治、或最多止於對美國經濟損害;而現在的重點卻放在中國對美國經濟、政治體制、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的威脅。

新冷戰?中美未來比冷戰更危險

評論

新冷戰?中美未來比冷戰更危險

如果美中只是輿論戰、法律戰、外交戰和貿易戰,即便再激烈,或許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往後,擦槍走火甚至爆發熱戰的可能都存在。

來自北方的天然氣管道,為何引起美國與德國的紛爭?

評論

來自北方的天然氣管道,為何引起美國與德國的紛爭?

在美國看來,俄羅斯加強對歐洲能源的供應,就像一個火藥桶被埋在盟軍的腹地。

黎蝸藤:拜登既出,桑德斯可堪爭鋒?——美國民主黨2020初選前瞻

評論

黎蝸藤:拜登既出,桑德斯可堪爭鋒?——美國民主黨2020初選前瞻

民主黨共有20人宣布參選,但不少人只是志在參與。真正較有影響力的是九人,其中拜登和桑德斯是顯而易見的領先者。相比四年前,此次初選背景有三大不同,這決定了不太可能重演2016年的一幕。

黎蝸藤:對歐洲軟硬兼施,美國爲何仍在輸掉針對華為的戰爭?

國際商業與政治

黎蝸藤:對歐洲軟硬兼施,美國爲何仍在輸掉針對華為的戰爭?

德國和歐盟的表態,已基本宣佈美國在歐洲戰場上的失利。無疑,德國和歐盟還可能「變相」地部分滿足美國的要求,但基本已經不可能完全把華為排除出歐洲5G市場。

黎蝸藤:老布殊的功過盤點與中國情結

評論

黎蝸藤:老布殊的功過盤點與中國情結

如果說,老布殊大體是里根政策的執行者,那麼其「親中」因素可能是一個獨特和重要的例外。里根對華相當強硬和現實主義,老布殊卻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黎蝸藤:在國家與民族敘事中,反「民族主義」的金庸小説

評論

黎蝸藤:在國家與民族敘事中,反「民族主義」的金庸小説

作為小說,金庸沒有通過說教把反民族主義、反大漢族主義明確點出,但通過故事,無疑能讓讀者感受到其用心。

黎蝸藤:特朗普「退群」,真的如此不堪嗎?

評論

黎蝸藤:特朗普「退群」,真的如此不堪嗎?

中國和其他相關國家一直指責特朗普「退群」成癮。無疑,美國頻繁「退群」嚴重衝擊世界秩序,但仔細分析,特朗普此舉是否真的離經叛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