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潔

何欣潔

編輯

專訪「疫苗猶豫」專家官晨怡:我們必須先理解人們不願打疫苗的原因

台灣

專訪「疫苗猶豫」專家官晨怡:我們必須先理解人們不願打疫苗的原因

面對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信任感的建立和「科學」一樣重要。

專訪奧運射箭男團銀牌魏均珩:不需要閉上眼睛,也可以瞬間想像身在賽場

台灣

專訪奧運射箭男團銀牌魏均珩:不需要閉上眼睛,也可以瞬間想像身在賽場

歷經多次的國際賽事證明,射箭已可說是台灣體育的傳統強項之一。但在場內場外,它依然是一個有些安靜的運動。

台灣為何在東京奧運創下史上最佳成績?

台灣

台灣為何在東京奧運創下史上最佳成績?

截至8月5日為止,共有十一面獎牌落袋、多個競賽項目創下「隊史最佳」記錄。

三個國家、四場奧運:第一位參與奧運的「台灣人」張星賢

台灣

三個國家、四場奧運:第一位參與奧運的「台灣人」張星賢

台灣人、日本人、中國人或「滿洲代表」?在國族競技的賽場上,張星賢的賽道從來不是筆直的單行道。

數據分析:台灣軟封城逾月,人們持續自律嗎?「在家工作」狀況如何?

台灣

數據分析:台灣軟封城逾月,人們持續自律嗎?「在家工作」狀況如何?

一份網上流傳的問卷,寫滿員工對台灣企業防疫政策的不滿。我們替你做了初步歸納,並問了問台積電、緯創與和碩等大廠的防疫思路。

專訪新竹市長林智堅:病毒進逼,市府守得住這座「晶片之城」嗎?

台灣

專訪新竹市長林智堅:病毒進逼,市府守得住這座「晶片之城」嗎?

於新竹科學園區的所在地,市長林智堅正面臨著特殊的挑戰:若此地疫情失控,他不只愧對市民,甚至會影響世界半導體產業鏈。

台灣疫苗何時來?怎麼來?

台灣

台灣疫苗何時來?怎麼來?

等待國產?以任何方式向國際廠商購買?或接受國台辦的捐贈?兩週以來,這無疑是所有台灣居民最關心的話題。

數據分析:「軟封城」一週間,台灣民眾是否真的比較「自律」?

台灣

數據分析:「軟封城」一週間,台灣民眾是否真的比較「自律」?

大台北地區進入三級警戒狀態後,各種地點的人流都有顯著下降,唯有其中一個目的地,人潮下降幅度相對較小。

台灣抗疫現場:醫療量能吃緊、再遇分區限電

台灣

台灣抗疫現場:醫療量能吃緊、再遇分區限電

第一線的醫師與防疫人員告訴我們:當篩檢、疫苗、一般就醫需求的民眾一齊來求助時,前線如何應戰?

最後一份台灣《蘋果日報》,今日上架

台灣

最後一份台灣《蘋果日報》,今日上架

疫情之下,台灣讀者依舊搶購最後一份《蘋果日報》,看在三個資深台灣蘋果記者眼裡,百感交集。

從252天零確診到單日333例本土確診,台灣防疫的三個挑戰

台灣

從252天零確診到單日333例本土確診,台灣防疫的三個挑戰

2021年五月,台灣亦進入了確診案例持續增長的階段。過去一年多的「空地配合」默契能否以新隊形繼續保持下去?

專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台灣疫情升溫,糧食跟蔬果供應沒問題嗎?為什麼?

台灣

專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台灣疫情升溫,糧食跟蔬果供應沒問題嗎?為什麼?

台灣本次疫情最嚴重的萬華區,鄰近大台北農產批發交易中心「北農」第一市場。農委會是否有戰略可以確保本土農產供應無虞?

【專家論劍】賀陳旦對談劉可強:台鐵應該公司化嗎?

台灣

【專家論劍】賀陳旦對談劉可強:台鐵應該公司化嗎?

前交通部長賀陳旦主張台鐵應公司化,但台大城鄉所退休教授劉可強有不同意見。兩個小時的專業論辯,他們說了些什麼?

螺絲從哪裡鬆掉的:太魯閣事故後,五大場景還原台鐵災難鏈條

台灣

螺絲從哪裡鬆掉的:太魯閣事故後,五大場景還原台鐵災難鏈條

在台灣搭乘火車,為何漸漸成為讓人無法安心的移動方式?事發滿月,我們從乘客視角全面檢視台鐵系統性風險。

六張圖帶你看:台灣73年來最大鐵路事故,怎麼發生的?

台灣

六張圖帶你看:台灣73年來最大鐵路事故,怎麼發生的?

截至3日晚間為止,死亡人數為51人、輕重傷者超過百人。搜救行動仍在持續進行中。

向陽背雨:佔領立法院七年後,台灣青年的時代考題

台灣

向陽背雨:佔領立法院七年後,台灣青年的時代考題

七年前,曾在街頭與彼此擦肩的三位青年:魏揚、陳廷豪與黃捷,都各自交了一份給「理想」的答案卷。

記者手記:一場風暴之後,我們該怎麼看台灣鳳梨(與其他)?

台灣

記者手記:一場風暴之後,我們該怎麼看台灣鳳梨(與其他)?

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讓台灣持平地看見自己真正的面貌,而非只以脈絡相異的他者作為參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