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嵐

王浩嵐

評論作者

旅美觀察學者

從政府關門危機到議長被罷免:美國國會陷入了怎樣的失靈狀況?

評論

從政府關門危機到議長被罷免:美國國會陷入了怎樣的失靈狀況?

持續出現黑天鵝事件的狀態,不得不讓外界對美國民主和政治制度目前的健康程度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面對2024美國大選,共和黨的困境和無法擺脫的「黨領袖」特朗普

評論

面對2024美國大選,共和黨的困境和無法擺脫的「黨領袖」特朗普

贏得了共和黨初選的人大概率贏不了大選,有可能贏得了大選的人在初選中壓根沒戲。

Tiktok的國會「審判」,及其美國困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評論

Tiktok的國會「審判」,及其美國困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比起聽證會本身,其實Tiktok後續的命運,或許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話題。

拜登的第一次國情咨文演講:內憂外患之下能否重啟總統生涯?

評論

拜登的第一次國情咨文演講:內憂外患之下能否重啟總統生涯?

國情咨文可以說是拜登近期以來目標最為明確、演說套路最為成熟、效果也最好的一次公開講演。

王浩嵐:拜登對華班底全分析(下),面對美方新生代,中方將有實質變動嗎?

評論

王浩嵐:拜登對華班底全分析(下),面對美方新生代,中方將有實質變動嗎?

若拜登政府打破慣例安排一位技術官僚出任駐華大使,未必是要傳遞一種降格關係的信號。

王浩嵐:拜登對華班底全分析(上),山頭林立,駐華大使將是技術官僚?

評論

王浩嵐:拜登對華班底全分析(上),山頭林立,駐華大使將是技術官僚?

班底的政策功底和專業水平都十分過硬,但是這麼多專業聲音參與政策制定,也會影響到政策的連貫性和執行。

美國2020總統大選:政治豪賭之後,拜登四年的未來

評論

美國2020總統大選:政治豪賭之後,拜登四年的未來

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的過渡,不過是歷史上的短暫一章。

王浩嵐:此去四年,特朗普身後的美國

評論

王浩嵐:此去四年,特朗普身後的美國

特朗普政府的風風雨雨證明,選舉結果並非兒戲,而是有真實深遠的實際效應的。

大選投票日臨近,特朗普是否會面臨史詩級慘敗?

評論

大選投票日臨近,特朗普是否會面臨史詩級慘敗?

在這個距離大選只有二十多天的當口,特朗普的處境非常不妙。方方面面主觀客觀的因素,都指向了他連任失敗的方向。

王浩嵐:從「中產喬」到外交人,拜登的四十年參院生涯

評論

王浩嵐:從「中產喬」到外交人,拜登的四十年參院生涯

狙擊過保守派大法官,也鼓動過美國的軍事行動,40年的參議員生涯中,拜登都做過些什麼?

王浩嵐:一疫風光的「紐約王」庫默,是真神還是造神?

評論

王浩嵐:一疫風光的「紐約王」庫默,是真神還是造神?

就在最近,在全美疫情最為嚴重的紐約州,州長、民主黨人安德魯·庫默從政壇「邊緣」角色,一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

王浩嵐:總統彈劾案,或只是「特朗普中心」的註腳

評論

王浩嵐:總統彈劾案,或只是「特朗普中心」的註腳

不過,這場政治風暴所帶來的影響和衝擊,可能並像各方想像的那麼簡單;而參院的審判過程,雖然結果已經註定,也未必會如白宮所預料的軌跡那樣發展。

王浩嵐:「彭博」若出選總統,會撬動民主黨初選嗎?

評論

王浩嵐:「彭博」若出選總統,會撬動民主黨初選嗎?

彭博若是參選,顯然不會是「無名之輩」,但是否真的會走的很遠,最終贏下民主黨提名,仍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

美國民主黨初選第二輪辯論:拜登強勢反彈 邊緣候選人面臨淘汰

評論

美國民主黨初選第二輪辯論:拜登強勢反彈 邊緣候選人面臨淘汰

這是民主黨初選最後一次「大型會戰」。在此之後,未來入選辯論標準提高,對中小候選人構成嚴峻挑戰。

美國民主黨初選辯論盤點(下):拜登馬失前蹄,桑德斯「廉頗老矣」?

評論

美國民主黨初選辯論盤點(下):拜登馬失前蹄,桑德斯「廉頗老矣」?

拜登在民主黨第一次初選辯論的大舞台上栽了跟頭,讓原先看似穩固的領先,變得不再穩如磐石,而民主黨初選也由此進入一個新階段。

美國民主黨初選辯論盤點(上):挑戰者洶湧而來,拜特朗普「傷口」之賜?

評論

美國民主黨初選辯論盤點(上):挑戰者洶湧而來,拜特朗普「傷口」之賜?

特朗普的當選,徹底打破了原先規則的壁壘,像打開泄洪閘一樣把「洪水猛獸」都釋放出來。眾多民主黨人的想法自然是,既然特朗普能贏下共和黨初選和大選,為何更有經驗、更有資歷的自己就不行呢?

王浩嵐:推翻特朗普「緊急狀態」,為何12名共和黨參議員選擇倒戈?

評論

王浩嵐:推翻特朗普「緊急狀態」,為何12名共和黨參議員選擇倒戈?

雖然出現罕見的共和黨參議員大規模反戈,但在現時政治生態下,對與大多數共和黨人來說,忤逆特朗普還是一件十分有風險的事情。

王浩嵐:羅姆尼強勢發聲,共和黨建制派「王者歸來」?

評論

王浩嵐:羅姆尼強勢發聲,共和黨建制派「王者歸來」?

新年第一天,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在《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以嚴厲措辭批判了特朗普的政策言行。 原先就是建制派領袖的羅姆尼,很可能將在未來的幾年中成為特朗普在共和黨內聲音最洪亮的異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