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中國養老困局:當照護者也開始老去,她們如何承擔兩個「晚年」?

母親走後,衰老突然降臨。她記得姥姥曾和母親說,這就像割韭菜,割完上一茬就輪到下一茬了。蔡芳心想,現在是輪到我們這一茬了。

2016年3月17日,中國福建,長者在午餐前在療養院的食堂祈禱。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16年3月17日,中國福建,長者在午餐前在療養院的食堂祈禱。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包包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3-06-04

#養老困境#中國人口

2022年中國全國人口14.12億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中國自1962年以來,人口總數首次下降。與人口減少伴生的是,中國老齡化的加劇。

根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末,中國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萬人,佔總人口的18.9%;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萬人,佔總人口的14.2%。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撫養比20.8%,即4.8個勞動人口撫養1位65歲以上的老人。按照定義,中國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老齡化標準

國際社會界定一個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有兩個標準:一是進入老齡化,即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聯合國標準)。二是進入深度老齡化,其老年人口贍養比達到5:1(學術標準),即五個勞動人口(15~64歲)供養一個65歲以上的老人。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10年中國將迎來較大規模的退休潮,以平均每年2000萬人的速度退休,老年人口撫養比也將進一步增大。

中國養老體系顯然尚未準備好應對人口結構的深刻轉變。過去幾十年間,中國社會形成了「9073」的養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依託社區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近年來為緩解養老壓力,中國官方反覆強調退休不久的「低齡老人」在養老體系中的作用。在官方媒體的報道中,多次出現「小老人」照顧「老老人」的事蹟,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被視為發揮餘熱、老有所為的官方宣傳典型。

而另一個常被忽視的普遍現象是,無論在養老機構還是家庭內部,從事照顧老人勞動的大多為女性。本文采訪的五位女性,年齡介於57歲至69歲之間,都已經到了法定退休年齡(注:中國法定退休年齡目前仍為男性60週歲,女幹部55週歲,女工人50週歲);她們中,有的是上海的退休教授,有的是五線城市的養老院院長,有的是農村出身、在省會城市打工的保姆,有的則是家庭中平凡的「女兒」。但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照護者。

在陪伴老人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時,這些女性照護者也在步入老年,她們如何面對被照護者的失能、衰弱和離世?在不同的社會資源、階層背景下,如何安放自己的晚年?面對獨生的下一代,她們對「老去」又有着怎樣的感受?

1989年4月日,北京的一個公園裡,一群人圍著兩個下象棋的男人。 歐洲象棋就是源於這種古老的遊戲。攝: Turnley/Corbis/VCG via Getty Images
1989年4月日,北京的一個公園裡,一群人圍著兩個下象棋的男人。 歐洲象棋就是源於這種古老的遊戲。攝: Turnley/Corbis/VCG via Getty Images

變老的恐懼

探望之後,李牧的心情通常很不好,「這樣的長壽,真的難受。我最怕以後像我媽一樣躺在床上,這是最痛苦的。」

「說實話,我特別怕老,我都不怕死,但我怕老。」

在一個五線城市的養老院擔任院長13年後,57歲的任玲玉(化名)這樣告訴記者。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