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 華爾街日報廣場

中國試圖書寫抗疫史,重塑國人疫情記憶

在宣布抗擊疫情勝利兩個月後,中國政府試圖塑造人對疫情記憶,不公開相關數據,查禁不認同政府抗疫功績的人。

2022年11月17日,中國北京,一名防疫工作人員在一個公共檢測點為市民核酸檢測。

2022年11月17日,中國北京,一名防疫工作人員在一個公共檢測點為市民核酸檢測。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華爾街日報記者 Wenxin Fan / Shen Lu

刊登於 2023-04-22

#中國疫情#WSJ#被疫情改變的生活#端 x 華爾街日報

本文原刊於《華爾街日報》,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全部內容僅向付費會員開放,我們強烈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在宣布抗擊疫情取得勝利兩個月後,中國政府試圖塑造國人對這場疫情的記憶,不公開疫情影響的相關數據,並查禁不認同政府抗疫功績的人。

有多少人死於這場疫情?這個重大問題至今沒有答案,有助於解答這個問題的記錄被中國政府設限。經《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查閱發現,中國30多個省、市或區通常每季度發布一次的屍體火化數量的官方報告要麼消失了,要麼沒有按時更新。

《華爾街日報》發現,有一個城市抹除了2020年初以來的相關記錄。

中國政府還在屏蔽社交媒體上關於「動態清零」政策造成長期心理創傷的討論。這項政策曾經顛覆了人們的生活,讓中國基本上與外部世界隔絕了三年,直到去年年底中央政府突然解除限制為止。

最近幾周,中國政府一直在阻撓上海封控一週年的紀念活動,那段長達幾個月的封控經歷給許多人留下心理創傷。

一年前的一段記錄2022年3月上海開始封控的短視頻,連同其他許多相關內容的社交媒體帖子,在被很多當地人轉發後遭到刪除。在上海歷史悠久的前法租界的一家私人畫廊,一個以封控期間生活為主題的畫展在今年3月下旬意外關閉,展出方沒做任何解釋。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官方網站最近公布的年報中,一些企業根本不提疫情或病毒,即使政府的動態清零政策讓這些企業蒙受了財務損失。

中國三大航空公司在談到財務虧損時未將疫情列為原因,稱虧損是由地緣政治衝突或高油價造成的。另一些公司則歸咎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意外事件」。

這三家航空公司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均未回應置評請求。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上海市公安局等其他負責民政、網絡空間和公共安全的政府機構也未回應置評請求。

中共過去也曾通過控制信息抹去歷史。例如,許多中國年輕人要麼對發生在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知之甚少,要麼接受了政府的說法,認為這是一場為了維護社會安定而必須予以撲滅的風波。

雖然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但聖安東尼奧三一大學(Trinity University)歷史學家Gina Tam表示,中共為了塑造公衆對其抗疫政策的記憶而採取的行動,體現出該黨不願意完全正視有損其形象的歷史。

絕對英明

中國政府還在宣傳一種觀點,那就是中國領導層在應對疫情方面所作的一切決定都是對的,包括在爆發罕見的公衆抗議和病毒擴散顯然無法控制後放棄「動態清零」的決定。

根據習近平今年2月份發表的一次講話,中共的結論是三年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群衆是認可的」。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此前發表了一系列評論,反擊外媒和其他方面對中國突然放開防疫限制的批評。中國放棄動態清零後,感染人數一度急升。《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稱,中國在做出這一決定前準備了足夠的醫療資源。

根據總部設在美國的中國媒體研究機構China Media Project對《人民日報》1月份報道所做的分析,經濟復甦和社會穩定也是《人民日報》報道的主旋律。

和其他國家一樣,大多數的中國人也樂於向前看,避免質疑中共的領導。對於政府在疫情爆發後的大部分時間裏盡力將死亡人數控制在最低,許多人表示支持,即使這意味着放棄個人自由。

雖然總的死亡人數不詳,但流行病學家普遍認為中國的死亡率遠低於美國和其他大國。

但公衆圍繞病毒及其後果的討論卻與兩年前明顯不同,兩年前,中國政府曾成功撲滅最初在武漢爆發的第一輪疫情。

當時社交媒體上充斥着對中國疫情防控政策的讚賞,認為中國比西方做得更好。但最近公衆對官方安排的慶祝活動基本上無動於衷,有時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嘲笑中共對勝利的癡迷。

上個月,上海普通市民開始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一年前收到的封控通知,打破了此前對政府防疫政策的沉默。一些人在帖子中直言:「不忘記;不原諒。」

「這一代人是不會忘記的,」一位上海律師說。她回憶去年4月份被一個住在車裏的門衛封在大樓裏的經歷。「下一代呢?難說。」

2022年11月17日,中國北京,流行病控制人員在社區處於健康監測的地區乘坐車輛,以防止 COVID-19 傳播。
2022年11月17日,中國北京,流行病控制人員在社區處於健康監測的地區乘坐車輛,以防止 COVID-19 傳播。

死亡人數

死亡人數是最大的爭議點之一,國際衛生專家呼籲中國公布更多數據。

流行病學家估計中國死於感染的人數在100萬到150萬之間。中國衛生部門公布的死亡人數要少得多,大約為8.4萬人,其中大部分死亡病例發生在中國取消動態清零之後。中國政府表示,這些數據不包括最近在醫院外死亡的人。

許多人試圖計算最近幾個月的所有死亡人數,然後將這個數字與此前時期的數據進行比較,得出「超額」死亡人數的粗略統計,從而獲得一個更完整的估計。

遺體火化數據的缺失讓這種估算難度大增。火化在中國許多地方很常見。火化數據通常由民政部門上報。但《華爾街日報》查到的信息顯示,去年第四季度中國10多個城市的火化數據是空白的。

與存檔網頁的對比顯示,南京市從2020年第一季度以來發布的每一份報告都刪除了遺體火化數這一項目。南京是一個繁華的省會城市,人口將近1,000萬。

另一些地方則推遲了報告的發布,也沒有詳細說明何時會公布這些數據。

中國民政部和南京市有關部門未回應置評請求。

在中國疫情見頂後,習近平於今年2月份宣布抗疫取得勝利,他當時稱讚中國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疫情防控的平穩轉段,並將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他說,中國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蹟。

創傷性記憶

中國政府在取消動態清零以前就已經着手控制疫情敘事了。

32歲的郭晶是一名社會工作者和婦女權益活動者,2020年武漢封城期間住在那裏。她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國安人員要求她交出她在那一年出版的一本日記集的手稿。她說,後來她的公寓被人在外面安裝了監控攝像頭,提到她名字的一些旨在提高家暴問題關注度的活動也被取消了。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調查人員2021年初到武漢考察時,郭晶被限制在她居住的小區內兩週,沒人向她解釋原因。

郭晶說,那時候感覺自己的生活可以被輕易毀掉。她於2021年10月永久離開了中國。

過去幾周,在上海封城一週年之際,有關部門一直保持警惕。

3月下旬,一位上海居民在微信公衆號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封城造成的持續心理影響的文章,他發現自己的帖子上網不久後就再也無法訪問了。

一些上海居民在網上購買印有「Shanghai lockdown survivor」(上海封城倖存者)字樣的紫色T恤,但他們說後來曾被警方帶走問話。

上海居民Cathy Lin說,雖然大多數人不再談論疫情,但她和朋友們仍很憤怒,不認同政府對疫情處置得當的說法。

Lin稱,她曾在一個約8平米的房間裏隔離了兩個月,獨自一人餓着肚子,過了自己的30歲生日。

Lin說,她不認為大家把那段經歷忘掉了,但也覺得無能為力。

郭晶說,在離開中國前,她在長江邊漫步,看着投射在摩天大樓上以「勝利」和「英雄」字眼描述武漢的霓虹燈宣傳語,她感到很失望。她說,當她聽到一個小女孩在背誦這些標語時,內心涌起了悲傷。

她說,這個女孩可能不明白封城對大家意味着什麼,但這恰恰體現出敘事是如何被扭曲的。

英文原文:China Seeks to Write Its Own History of Battle With Covid-19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