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一起來唸《滿江紅》?張藝謀的法西斯美學與小人物之死

《滿江紅》在大陸獲得滿堂彩,它完美地應和了大陸的民族主義情緒,成為愛國熱情的強力助燃劑⋯⋯

《滿江紅》劇照。

《滿江紅》劇照。網上圖片

特约撰稿人 郝建(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合作研究員)刊登於 2023-02-22

張藝謀滿江紅

著名導演謝飛是張藝謀的老師,他跟我不止一次說到,張藝謀是電影學院幾十年來的兩個天才學生之一。在我看來,張藝謀的最大天才是他善於無意識地把握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從他《活着》以後的作品看,這種無意識把握現在已經變為對民族主義主調的自覺呼應。

這個春節檔,張藝謀又號住了中國人的脈。《滿江紅》在大陸票房榮登榜首,已經突破40億人民幣,現已位居中國影史票房第八。有趣現象卻在香港:本片上映優先場,前兩日票房僅5萬多港幣,新聞報票房「欠佳」乃至「慘澹」,這或許是因為香港的市民文化與本片主旋律意旨略有差距。本片那宏大的愛國主題、為了大英雄的遺言而獻身的故事,也許對香港民眾吸引力不夠。

而由於在中國大陸熱映,這部影片還是引發了無數熱議和爭議,話題多多:故事主人公的目標到底是什麼?作者們為何把故事設計得那樣彎彎繞?為了一首詩詞能夠傳世,死那麼多人值不值得?愛國在岳飛那裏到底是什麼意思?電影中對女性形象的使用和對女性的認識,隱含着何種眼光及態度?而這些又露出中國電影作者和觀衆的何等心理思路?電影之外,對岳飛生平的追究,對《滿江紅》詩詞的源流考證,着實起到質疑偉大詩詞鉅作、解構岳飛形象、解構英雄故事的效果。

考慮到在今天的中國大陸,決定電影怎樣拍、怎樣看的,還有不知多少電影之外的因素,所以這時的熱映電影還只是僞大衆文化標本。但即便如此,《滿江紅》這樣滿城爭說的商業大片,還是暗含了一些中國人的心理密碼,值得端詳。

《滿江紅》的故事也是發生在一個封閉的大院,這裏除了士兵和高官沒有閒雜人等。這個大院中,一切可控,什麼秘密都沒有,一切盡在那幾個英雄 / 導演的掌握中。

士兵,團體操列陣雄渾之美

張藝謀的天才首先在電影的視覺形式感,當然這有他的觀念喜好在裏頭。

這次,他在鐵灰的色彩基調上依舊營造了他偏愛的整齊劃一、威嚴雄壯的士兵陣勢。一個個小士兵,組成隊伍大集結。為了愛國的意志,他們跟隨權威者的號令,展現萬衆一心的集體力量。這陣勢、這隊伍,吼聲震天、一往無前,必將輕鬆橫掃千軍、踏破萬里關山。

 2023年1月17日,中國北京,導演張藝謀與演員出席舉行的《滿江紅》首映禮。
2023年1月17日,中國北京,導演張藝謀與演員出席舉行的《滿江紅》首映禮。攝:VCG/VCG via Getty Images

中國隔壁朝鮮有大型團體操《阿里郎》,氣勢和精彩肯定遠遠超過《滿江紅》,但若與張藝謀導演的奧運開幕儀式相比,卻是難以望其項背。

曾經,在張藝謀擔任攝影師的《大閱兵》(1986,陳凱歌導演)中,我們看到這隊伍,士兵們匯成「集體的力量」;《英雄》(2002)中,這隊伍跟隨着號令,用陝西方言大吼「大風、大風」;《滿城盡帶黃金甲》(2006)中,威武的士兵手持戈矛劍戟,護衛那個血腥上位的僭越之主。

這一次,這些鐵甲士兵整齊肅穆,隨號令傳誦岳飛的詩詞,那是幾個小人物、大英雄精心設計、前赴後繼、冒死搏命得來的。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端傳媒的下一程,需要你的守護。今天就成為訂閱會員,支持我們走下去,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點擊了解更多會員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