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空襲基輔等地致14人死亡,美國將援助烏克蘭先進防空系統
俄羅斯週一對烏克蘭首都基輔等多地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造成至少14人死亡。美國總統拜登週一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承諾美國將向烏克蘭援助先進防空系統。
拜登譴責俄羅斯以烏克蘭平民為襲擊目標,並表示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將繼續使俄羅斯付出代價,「讓俄羅斯對其戰爭罪行和暴行負責,並向烏克蘭提供安全、經濟和人道主義援助」。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譴責俄軍襲擊是「又一次不可接受的戰爭升級」,而平民為此付出了最大代價。
歐盟也譴責俄羅斯再次犯下戰爭罪,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形容俄羅斯代表着恐怖和殘暴。
烏克蘭國防部昨晚表示,俄軍週一發動了84次導彈襲擊及空襲,烏克蘭防空部隊摧毀了43枚導彈和13架無人機。
烏方統計,這次襲擊造成全國至少1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其中基輔遭襲擊目標包括塔拉斯·謝甫琴科公園、一棟大學建築和一個兒童遊樂場。
烏克蘭情報部門指,俄軍此輪攻擊是在10月初下達命令,主要針對烏克蘭關鍵民用基礎設施和人口稠密城市中心區域。
烏克蘭總理稱,全國8個地區的11個主要基礎設施被擊中,導致部分地區失去水電和供暖。
俄羅斯總統普京週一承認,俄軍此輪襲擊是對刻赤海峽大橋週六爆炸事件的報復行為。
普京認為大橋爆炸事件是由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策劃,稱此舉是「恐怖主義行為」,並威脅若再發生類似「恐怖襲擊」,將對烏克蘭實施更多打擊。
與此同時,白羅斯領導人盧卡申科也表示,將在烏克蘭邊境附近與俄軍共同部署一支「超過1000人」的聯合軍事特遣隊。盧卡申卡聲稱烏克蘭和北約正在計劃對白羅斯發動攻擊,但沒有給出證據。
伊朗加強鎮壓抗議,傳石油工人加入抗議
據路透社報導,伊朗國家安全部隊週一加強了對幾個庫爾德城市的反政府抗議活動的鎮壓,同時伊朗其他地方的示威活動蔓延到該國重要的能源部門。
伊朗人權組織汗加烏(Hengaw)報告稱,週一在庫爾德城市薩南達季(Sanandaj)、薩蓋茲(Saqez)和迪萬達雷(Divandareh)出現大量武裝安全部隊。該組織稱,自週六以來,至少五名庫爾德居民在抗議活動中死亡,150多人受傷。
報導指,伊朗大學生在此輪抗議活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有幾十所大學正在罷課。而社交媒體上有未經證實消息顯示,阿巴丹(Abadan)和康乾(Kangan)煉油廠以及布什爾石化項目的工人也加入到抗議活動。伊朗石油部沒有立即發表評論。
此輪抗議導火索是22歲伊朗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因涉嫌違反頭巾規定,9月13日被道德警察拘留,並在羈押期間死亡。9月17日阿米尼的葬禮結束後,伊朗全國多地民眾開始上街抗議,並遭到鎮壓。
位於挪威的伊朗人權組織稱,抗議爆發以來已有至少185人死亡,其中包括19名兒童。
16歲伊朗少女尼卡死前參加抗議錄像流出
16歲伊朗少女尼卡·沙卡拉(Nika Shakarami)在這輪全國抗議活動中失蹤後死亡。她的母親納斯林(Nasrin Shakarami)指控伊朗當局殺害尼卡,且威脅親人上電視做假供。
BBC引述網上錄像顯示,9月20日,尼卡曾出現在抗議現場,站在德黑蘭一個垃圾箱上焚燒她的頭巾,並高呼反對伊斯蘭政權口號。
尼卡於同一天在德黑蘭失蹤。失蹤前她告訴朋友,自己正在被警察追捕。
尼卡失蹤10天後,她的家人收到通知,前往拘留中心停屍房辨認尼卡的屍體,但只允許看臉幾秒鐘,以確認身份。
伊朗當局給出的說法是,尼卡被從一棟正在施工的樓上扔下,懷疑是工人所為。尼卡的姑姑還在伊朗國家電視台上承認這一說法。
但納斯林對BBC表示,尼卡的姑姑是被迫做供,全家都收到當局威脅。她還稱,尼卡的叔叔在電視上的反對抗議言論也是被迫的,甚至能聽到畫面外有人小聲對他講「說那個話,你這個渣滓」。
納斯林又指出,伊朗國家電視台還播放一段錄像,聲稱是一個名叫「尼卡」的女孩走進一棟大樓,但她從走路姿勢確認那個人不是尼卡。
納斯林還表示,她從女兒屍體上看到,尼卡腦後遭到重擊,頭骨塌陷,這才是她的真正死因。她稱法醫報告顯示,女兒是在抗議活動中被人用鈍器打擊頭部致死。
BBC獲得了德黑蘭一處公墓出具的死亡證明,上面寫道,尼卡是在遭受「硬物擊打造成的多處傷害」後死亡。
馬來西亞解散國會,提前大選
馬來西亞總理邁沙比里(Ismail Sabri Yaakob)週一宣布解散國會,提前大選。具體選舉日期等相關事宜將由選舉委員會公布。
邁沙比裏發表電視講話稱,上屆大選以來國內政治不穩定,數次更換總理,再加上受疫情影響,國家經濟和政治受到嚴重衝擊。他得到最高元首阿卜杜拉批准,將提前大選。
馬來西亞上屆大選是在2018年,當前第14屆國會任期到2023年,總理有權在任期內提前大選。根據法律,大選投票日須在國會解散後的60天內舉行。
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等三人
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授予了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以及另外兩名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Diamond)和菲利普·迪布維格(Philip Dybvig),表彰他們於1980年代初在降低金融系統風險領域的開創性研究。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三名獲獎者的研究顯著提高了人們對銀行在經濟中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期間。他們的一個重要發現是為什麼避免銀行倒閉至關重要。
現代銀行研究闡明瞭為什麼要有銀行,如何避免銀行在經濟危機中過於脆弱,以及銀行倒閉如何加劇金融危機,這些研究的基礎是三人在1980年代初奠定的。他們的分析對監管金融市場和處理金融危機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