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晚報:聯合國推算全球有5000萬「現代奴隸」,86%被迫勞動、14%被迫結婚

2022年3月1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當局執行針對人口販運和強迫勞動的調查行動期間,將一批外來勞工集中起來,檢查他們的證件和文件。

2022年3月1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當局執行針對人口販運和強迫勞動的調查行動期間,將一批外來勞工集中起來,檢查他們的證件和文件。攝:Hasnoor Hussain / Reuters

刊登於 2022-09-13

#人口販運#新聞簡報#國際#每週推薦#強迫勞動

聯合國推算全球約有5000萬名「現代奴隸」,86%被迫勞動、14%被迫結婚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國際移民組織(IOM)及人權組織 Walk Free 於當地週一(12日)發表報告,推算去年全球約有5000萬人符合「現代奴隸」的定義,較2016年調查所得多約930萬人

國際勞工組織指出,強迫勞動、被迫結婚等因素構成人們符合「現代奴隸」的定義。研究報告指出,「2019 冠狀病毒」疫情、戰亂、氣候變化、持續加劇的極端貧窮、被迫遷徙等問題,是導致現代奴隸增加的原因。

根據推算,全球現有的5000萬名現代奴隸當中,約2760萬人屬於強迫勞動範疇,其中逾330萬人是兒童。這個範疇的約86%案例,是受害者被迫從事製造、建築、農業生產、家庭僱傭工作等私人產業,包括數百萬人(主要是婦女和女童)受困於性工作剝削。另外的14%案例,是受害者被迫從事國家批准的強制勞動。

報告指出,約52%的強迫勞動個案發生在中高收入或高收入國家,外勞被強迫勞動的機會是一般勞工的三倍以上。

此外,約2200萬人屬於被迫結婚範疇,數字較上次調查所得多約600萬,其中16歲或以下女童被迫結婚的「童婚」問題繼續讓人關注。報道提到,被迫結婚的大部份個案發生在亞太地區及阿拉伯國家。

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賴德(Guy Ryder)表示,打擊現代奴隸制度的工作沒有一點進展,情況令人震驚。他強調,奴隸制度是對人權的根本侵犯,這種剝削沒有任何持續存在的理據。他認為,單靠各國政府無法有效消滅奴隸制度,工會、僱主、民間社會及一般民眾都可以發揮關鍵作用。

拜登簽署行政命令,啟動「國家生物科技和生物製造倡議」

美國總統拜登於當地週一(12日)簽署啟動「國家生物科技和生物製造倡議」的行政命令,要求確保美國的生物科技及製造能力,減少在相關範疇上依賴外國,藉此應對中國挑戰。

白宮聲明指出,「國家生物科技和生物製造倡議」將在美國境內創造就業、建立更強大的供應鏈、為美國家庭降低物價,以至推動醫療保健、農業、能源及其他行業的生物製造。

白宮承認,美國目前過度依賴外國材料和生物生產,離岸業務威脅到美國獲得重要化學品、活性藥物成份等材料的能力,有必要在政策上作出改變。白宮將於當地週三(14日)舉辦「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製造峰會」,討論相關倡議之餘,還會公佈對美國本土研究、開發和生產能力的新投資。

拜登於當地週一在波士頓出席活動,公佈目標是減少美國癌症死亡人數的「癌症登月計劃」,期間也提及同日較早時間簽署的這項行政命令。他指出,行政命令指示聯邦政府確保在美國發明的生物技術會用於美國國內生產線,例如在美國本土生產用於治療癌症的先進藥物,以至新一代燃料、物料等。

有傳媒引述華府官員表示,相關行政命令將容許聯邦政府為使用微生物和其他生物衍生資源的研究提供資金,用於製造新食品、肥料、種子,以及提高採礦業的效率等。

另一名華府高級官員提到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正積極投資生物科技,對美國在相關領域的領導力和競爭力帶來威脅。彭博社指出,美國的生物技術產業雖然在全球前列,但一些高科技生產已經轉移到國外,而美國國家安全和情報官員特別關注美國對中國先進生物製造基礎設施的依賴。

中日舉行邦交正常化50週年研討會,王毅敦促日方在歷史及台灣問題上切勿含糊

中國和日本於週一(12日)舉行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研討會,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警告日方在歷史與台灣問題上「不能絲毫含糊,更不容動搖倒退」。

研討會分別在北京和東京設置會場,兩地以視像方式連線,合共約220人參加。王毅以視像方式致辭,指出當前世界動盪多變,中日關係不進則退,雙方既要汲取歷史經驗,以推動中日關係沿着正確軌道健康穩定發展,也要思考構築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

王毅強調,中日必須維護雙方關係政治基礎、恪守中日達成的四個政治文件及至今作出的所有承諾,對於歷史、台灣等涉及中日關係根本的重大原則問題不能絲毫含糊,更不容動搖倒退。他還表示,中日要從兩國根本利益出發,以行動落實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同時加深合作,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此外,兩國要共同抵制「脫鉤斷鏈」的錯誤做法,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暢通、貿易投資環境公平開放。

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則指出,構建具建設性的穩定日中關係是使命,也是職責。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另一場合上指出,日中兩國仍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日方在應該堅持主張的議題上,會要求中方採取負責任行動。他提到中國解放軍上月圍繞台灣進行軍事演習,期間有中方導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海域,重申事件是關乎日本安全的重大問題,日方強烈擔憂。

法國電影新浪潮奠基者尚盧高達去世,終年91歲

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於當地週二(13日)報導,法國電影新浪潮奠基者、法國及瑞士雙重國籍導演尚盧高達去世,終年91歲

尚盧高達於1930年出生於巴黎,幼年居於瑞士,18歲返回巴黎,參加電影放映會而開始對電影產生濃厚興趣,也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法國重要電影刊物《電影筆記》創辦人巴贊(André Bazin)、杜魯福(François Truffaut)、希維特(Jacques Rivette)等。1950年,尚盧高達、希維特等創辦刊物《電影公報》,刊物出版了五期。1951年,巴贊創辦《電影筆記》,尚盧高達等人轉而為該刊物撰寫影評,嚴厲批判當時法國的主流電影美學,確立「作者論」、「場面調度」等重要概念。

尚盧高達於23歲時因喪母而返回瑞士,期間在一個水壩工作,花工資買來人生第一部35毫米攝影機,拍下幾部實驗短片。直至1960年,他拍攝了首部長片《斷了氣》(Breathless;À bout de souffle),其中用上大量跳接(jump cuts),手法打破當時荷里活主流電影的敘事與剪輯傳統,風格震憾影壇。尚盧高達憑《斷了氣》奪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該部電影也被視為法國電影新浪潮的標誌作品之一。

1959年至1967年間,尚盧高達製作了15部長片及8部短片,包括《輕蔑》(Contempt;Le Mépris)、《狂人皮埃洛》(Pierrot the madman;Pierrot le Fou)等。1968年巴黎「五月風暴」前後,尚盧高達與深受毛澤東思想影響的 Jean-Pierre Gorin 合作拍攝數部帶有毛派信息的電影,被外界概括形容為尚盧高達的革命時期或基進時期。1980年代起,他開始回歸所為較正統的電影拍攝,至近年仍有新作產出,包括入圍康城影展的2018年作品《影像之書》(The Image Book)。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