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 華爾街日報廣場

美國司法部將終止「中國行動計劃」,轉變方式應對來自中方的國安威脅

美國司法部將終止特朗普時代一項旨在應對來自中國的國家安全威脅的行動計劃,先前該計劃對學術界人士提起的一系列訴訟均遭失敗。

2021年7月14日,助理司法部長Matthew Olsenz在華盛頓國會山出席參議院司法聽證會。

2021年7月14日,助理司法部長Matthew Olsenz在華盛頓國會山出席參議院司法聽證會。攝:Amanda Andrade-Rhoades/AP/達志影像

華爾街日報記者 Aruna Viswanatha

刊登於 2022-02-27

#WSJ#端傳媒尊享會員#端 x 華爾街日報

本文原刊於《華爾街日報》,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全部內容僅向付費會員開放,我們強烈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美國司法部將終止特朗普(Donald Trump)時代一項旨在應對來自中國的國家安全威脅的行動計劃,先前依據該計劃對學術界人士提起的一系列訴訟均遭失敗,這在高等教育界引起了廣泛的不信任。

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助理司法部長Matthew Olsen在周三的新聞發布會上對記者說,司法部將對指稱美國科學家就其與中國的關係向資助他們研究的聯邦機構撒謊的案件設置高門檻。他說,司法部現在只會追查那些檢方認為與美國國家或經濟安全利益有明顯關聯的明顯犯罪行為。

Olsen還說,檢方將重點關注司法部認為有理由保護美國敏感資訊的案件;保護對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的美國機構,包括研究機構和關鍵基礎設施;捍衛反對獨裁政權的民主價值觀和制度。他說,這將不止包括中國,還包括俄羅斯、伊朗和北韓。

Olsen表示,之前根據2018年啟動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提起的案件均基於真實、嚴重的關切。他還表示,沒有證據表明某些偏見影響了司法部的決定。不過他表示:「從根本上說,我認為鑑於我們面臨的威脅局面,這個計劃並非最佳處理方式。」

一些亞裔美國人維權團體對這一改變表示歡迎。亞太裔維權組織OCA-Asian Pacific American Advocates全國主席Linda Ng在一份聲明中說:「‘中國行動計劃’以及圍繞這一計劃的更廣泛言論已經損害了美國的競爭力,導致無辜學者的事業被毀,並嚴重損害了政府與亞裔美國人社群的關係。我們對於司法部重新審視該計劃持謹慎樂觀態度,但不能只是將這個計劃重新包裝一下。」

一些國家安全專家表示,他們擔心終止這一計劃可能會削弱美國政府打擊一些中國政府在美活動的能力。曾參與「中國行動計劃」工作的前司法部國家安全顧問Greg Gonzalez說:「提起某些訴訟具有戰略價值,而且這些行動有助於提升對於這種威脅的關注和認識。」

「中國行動計劃」覆蓋一系列與中國政府有關的國家安全關切,但部分內容招致了亞裔美國人和民權團體的批評,他們稱這可能會助長種族偏見,與中國有聯繫的美國科學家可能會被扣上間諜的帽子。該計劃下一些備受關注的案件最終敗訴,許多學術界人士批評說,有些案件所涉行為只是違反了書面文件規定,卻被作為犯罪行為對待。

在首樁提交給陪審團的此類案件中,一位聯邦法官去年9月宣布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教授胡安明無罪。胡安明之前被指控在申請美國國家航空及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簡稱NASA)一個項目的研究經費時隱瞞了他與中國的關係。這位法官稱,管理相關科研獎勵的規定很混亂,並表示檢方沒有提供能證明胡安明故意欺騙NASA的證據。

Olsen在周三晚些時候的一次講話中表示:「通過把案件歸入‘中國行動計劃’的範疇,我們助長了一種有害的看法,即司法部在調查和起訴與中國有關的犯罪行為時會降低標準,或者說,我們會以某種方式另眼看待與中國有種族、民族或家庭層面關聯的人。

上述變化也是美國司法部內部一項整體性轉變的一部分。這一轉變是為了把關注點放到刑事訴訟之外,並更好地應對美國官員所稱的本國面臨的一些最緊迫國家安全威脅。

例如,美國司法部副部長Lisa Monaco在上周的講話中稱,聯邦檢察官和調查人員將設法在網絡犯罪發生前將其瓦解,而不是等到發生後再指控肇事者。她表示,這些措施將包括扣押用於實施攻擊的服務器,或提供一種密鑰來幫助數據在攻擊中被加密的受害者。

Olsen向記者表示,他預計美國司法部將繼續提起先前已在「中國行動計劃」下提起的某些類型訴訟。他特別指出,在2020年的一起案件中,檢方也指控了多人,這些人涉嫌騷擾和威脅一對新澤西州的夫婦、試圖迫使他們返回中國。

「中國行動計劃」更有爭議的部分涉及自2019年以來對20多名學者的指控,他們被控就自身與中國的關係向美國政府撒了謊。

其中一些案件已定罪結案,包括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化學教授Charles Lieber案,他去年12月被認定對於他參與中國政府招攬外國專家的「千人計劃」一事撒謊。不過,檢方因證據不足而對其它一些案件撤訴,包括今年1月撤銷了對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陳剛的指控。

自從胡安明在案件審理後被宣告無罪以來,檢方只提起了一起新的類似案件,是針對麥克斯韋空軍基地(Maxwell Air Force Base)空戰學院(Air War College)的一名文職教授,他去年10月承認未如實披露與中國一名政府官員的關係。

今年1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高級官員Patrick Shiflett告訴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的多位物理學家,雖然FBI仍擔心中國對美國研究安全的威脅,但該機構正在評估最近在法庭上的一些失利。他說,FBI正在調整戰略,將主要使用監管解決方案而不是刑事解決方案來應對這些擔憂。

擁有生物醫學博士學位的Shiflett在一次在線會議上表示:「我們也認識到,那些沒有最終定罪的起訴會使學術界深深質疑FBI的行動,嚴重削弱對我們的信任。」他說:「如果學術界不願聽這些有關威脅的消息,FBI就無法成功。」

英文原文:Justice Department Shifts Approach to Chinese National-Security Threats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