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Up

年輕一代冀傳承本地小店文化

面對一式一樣的場景、重覆規律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多人開始重新審視那些大隱隱於市的本地特色小店,對沉悶生活能帶來的衝擊。

兩個零零後女生Farida (左) 和Bevy (右)。

兩個零零後女生Farida (左) 和Bevy (右)。

刊登於 2021-11-25

#Pick-Up

Farida和Bevy 兩個零零後女生,二十出頭的年紀,與其他年輕人一般,愛在課餘時四處去「食買玩」。她們笑稱一向喜歡瓹窿瓹罅,尋找一些特色「隱世」小店。過程中卻發覺原來越來越多本地小店在近一兩年來均陸續消失。疫情衝擊,令本已被連鎖店擠壓已久的生存空間越見狹隘。

這令二人萌生希望幫助一些本地小店的念頭。不過Bevy坦言,最初只想在Instagram上當一個Foodie (即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食評的美食家),推介特色食店讓更多人認識。但後來Farida卻提議「一齊做大啲」,於是有了如今創辦本地小店推廣平台「LOKO 」的構想。

出自本地小店DOSHA Woodcraft的特色手作。
出自本地小店DOSHA Woodcraft的特色手作。

據他們的構想,LOKO是一個涵蓋衣食住行的小店資訊平台,將各行各業的小店匯聚在同一平台上,令希望光顧小店的消費者能一覽無遺。「其實很多人都更喜歡光顧有特色的小店,但平時缺乏機會接觸,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選擇。」Farida說。而小店同樣可能人手資源所限,往往偏處一隅,沒有渠道讓更多消費者認識。「但其實很多小店(的創辦人)很有才華和值得被欣賞,所以我們很希望能拉近小店與香港人的距離,重新建立有本地特色的小店文化」Bevy續道,長遠更盼望為大眾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模式帶來變化。

早前中秋節期間,LOKO積植推介不同小店的創新月餅。
早前中秋節期間,LOKO積植推介不同小店的創新月餅。

兩人興致勃勃提起早前中秋節一役。「大家常買月餅應節,但我們發現很多人都對傳統口味月餅開始厭倦,希望找一些創新、特別的產品。正好其實有不少小店都推出了十分新穎的月餅」。因此她們順水推舟,成功為這些小店接觸到更多客戶,提升銷情。「小店產品有血有肉,有自己理念和構想,香港人亦很需要有新穎的產品」Bevy說。

一年前由單純的「食買玩」,到如今營運匯聚逾5,000間小店的網上平台,兩個女生表示最關鍵是十分幸運,能認識到志同道合、一樣喜歡本地小店文化的投資者,願意承諾作出七位數的財政支持,讓她倆放膽一試。

LOKO團隊至今仍積極吸納更多小店加入。
LOKO團隊至今仍積極吸納更多小店加入。

同樣感恩的亦有小店負責人的信任。Farida表示在營運初期,由零開始地去邀請小店加入,其中包括首批小店之一:本地環保木工坊DOSHA Woodcraft 。「起初只是厚着面皮透過通訊軟件向他們發了一大段自我介紹,本來亦沒抱太大希望,豈知很快卻得到他們應允,那個回覆甚至和我原先訊息一樣長!」事隔多時,Farida仍難掩尷尬地笑說。

展望未來,她們希望繼續發展,不但為小店宣傳推廣,還能為他們直接帶來收入,故計劃增設網上預約及網購功能,讓消費者透過平台預約小店的服務,包括餐飲、工作坊,及網購各類特色產品,助人之餘亦可自助賺取營運開支。

LOKO 本地嘢網頁:https://www.loko.hk/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