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 華爾街日報廣場

5G競賽誰將勝出?詳解設備商之爭與美中大國較量

全球5G競賽趨於白熱化,贏得主導權的都將意味著長遠的回報。本文將詳細解讀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之爭,以及背後的大國角力。

2021年5月10日,重慶一名婦女站在中國聯通 5G 標誌旁。

2021年5月10日,重慶一名婦女站在中國聯通 5G 標誌旁。攝:VCG/VCG via Getty Images

華爾街日報記者 John McCormick / Meghan Bobrowsky / Dan Strumpf

刊登於 2021-10-22

#諾基亞#愛立信#WSJ#端傳媒尊享會員#5G#華為#端 x 華爾街日報

本文原刊於《華爾街日報》,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全部內容僅向付費會員開放,我們強烈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無論在深圳還是矽谷,5G技術在科技高管眼中曾經只是一抹微光,如今卻已主導著全球供應鏈的大片領域,此外,在該技術的不同賽道上,圍繞掌控權的爭奪正逐步升溫。

5G已在亞洲、歐洲和北美部分地區鋪開,設備製造商、智能手機廠商和晶片設計公司都在角逐對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設備和服務的控制權。自從工程師和政府決策者制定的一系列5G計劃啟動以來,對許多科技公司來說,這項曾經微不足道的技術已演進為規模以十億美元計的業務。

與此前幾次通信工程升級一樣,5G技術助推著新一輪洗牌,智能手機和蜂窩塔設備市場的全球排名都將重寫。與此同時,從東京到華盛頓,多國政府官員也成為這場全球競賽的關鍵參與者。他們出於經濟和地緣政治原因,決心支持本國的5G產業。他們爭相祭出相關補貼和政策,擔心無論其他哪個國家在5G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都將在未來幾十年收割經濟回報。

所有這些局面都引出了這樣的問題:誰在領跑?哪些設備製造商處於領先地位,誰勝誰敗?哪些手機公司在5G部署的早期階段已脫穎而出?哪些國家在推出5G服務上先人一步?下面我們將提供一張記分卡,帶您速覽5G競爭最激烈的幾個領域前前後後的發展情況。

設備供應商

隨著全球電信運營商擴建自身的5G網絡,各大電信設備供應商長期保持的市場地位正在發生變化。

與過去幾年一樣,中國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繼續領先年規模約為900億美元的電信設備市場。但其他公司正在迎頭趕上,原因是美國政府以網絡安全問題為由封殺華為設備銷售,受此影響,華為面臨來自全球各國政府的限制。

根據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的數據,到2020年底,華為已經佔據了超過30%的市場份額。今年上半年,華為的市場份額下滑至28.8%。

今年上半年,瑞典愛立信(Ericsson, ERIC)的市場份額從去年的14.7%增至15%,位居第二;芬蘭諾基亞公司(Nokia Co., NOK)的市場份額從15.4%降至14.9%,下滑至第三。自2018年以來,愛立信和諾基亞一直在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分析人士指出,在份額較小的競爭對手中,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005930.SE)今年上半年的市場份額從去年的2.4%增至3.2%,是該公司2017年1.5%市場份額的兩倍多。

Dell'Oro Group分析師Stefan Pongratz表示:「我們估計,目前在中國以外,愛立信和三星的市場份額都在增加。」

愛立信在5G市場有所斬獲,其中最大的一筆交易是該公司7月份與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 (VZ)簽署的價值83億美元的五年期供應合同。愛立信將為Verizon供應5G無線通信系統和軟體,包括一種相對較新的蜂窩天線技術,這種技術被稱為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系統(Massive MIMO),愛立信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大規模投資。該公司9月底升級了Massive MIMO產品線,推出了一款更輕的新設備,僅重26磅(約合11.8千克),比上一代產品輕約40%,該公司稱這將提高運營商部署5G網絡的便利性。

但愛立信確實面臨一些不利因素,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愛立信已警告,由於瑞典監管機構去年決定將華為排除在該國5G無線網絡之外,愛立信可能失去中國市場份額。對於瑞典政府的決定,中國政府官員已威脅將採取反制措施。

對於諾基亞而言,在承認押錯技術之後,該公司正在振作起來。幾年前諾基亞押寶成本更高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晶片技術,該公司此前出售給運營商的5G網絡硬件就是由這種處理器驅動。但運營商更青睞競爭對手提供的價位、能耗都更低的片上系統(SoC),這種技術能效更高,製造成本也更低。

諾基亞無線設備業務部門負責人Tommi Uitto稱,自那以來,諾基亞已經改用SoC技術,並且在過去幾年中進行了業務重組。該公司對產品組合進行了精簡併且削減了成本。該公司3月份表示,未來兩年將裁撤5,000至10,000個崗位,稱此舉將壓縮成本,並提高在5G設備市場上的競爭力。諾基亞稱,此舉節約的資金將能抵消新增的研發投資及其他支出。

2019年11月19日,華為的 5G 基站在上海的華為研發中心進行測試。
2019年11月19日,華為的 5G 基站在上海的華為研發中心進行測試。

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簡稱IDC)物聯網和電信網絡基礎設施研究經理Patrick Filkins說:「為了扭轉局面,他們在過去18個月做了很多工作。」

與此同時,分析師們一致認為,三星是一家需要密切關注的公司。從智能手機到基站、再到晶片,三星的產品涵蓋5G的各個方面,使該公司獨具特色。Filkins說,產品的廣泛性給三星帶來了些許優勢,因為它可以在將產品推向市場之前進行全面測試,並優化產品性能。

2020年,三星與Verizon簽署一份價值66.5億美元的合同,提供涵蓋5G和4G基礎設施的網絡設備和服務。該公司一直在全球各地獲簽5G合同,但都沒有這麼大規模。

「這對他們來說是個顛覆性事件,」IDC的Filkins說。

此後,該公司還簽署了其他引人關注的合同協議。今年3月,日本的NTT移動通訊(NTT DOCOMO Inc., DCM)同意購買三星的網絡設備。今年6月,英國電信公司沃達豐空中通訊公司(Vodafone Group PLC, VOD.LN)同意使用三星的5G設備。這些交易的條款未予公布。

Filkins認為,三星與愛立信和諾基亞一樣,都做好了發展5G業務的準備。「這不僅關乎技術,也與華為在某些國家遭遇挑戰有關,」他說。「我認為這些公司都將從中受益。」

由於政策制定者對華為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ZTE Co., 000063.SZ, 0763.HK, 簡稱﹕中興通訊)等中國供應商的主導地位感到擔憂,美國也在設法為新的5G設備供應商開闢道路。美國試圖通過推廣Open RAN來培育一種替代選擇,這是一種基於開放標準的新技術,有望降低設備成本和提高靈活性。

Dell'Oro Group的Pongratz稱,儘管有這樣的前景,但這些供應商仍然只控制著5G設備市場一小部分份額。

智能手機

蘋果公司(Apple Inc., AAPL)在5G智能手機競賽中處於早期領先地位,但分析人士表示,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可能是一個挑戰。

一年前,當蘋果公司大張旗鼓地推出其首批5G智能手機時,比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晚了幾個月。但到上個月發布iPhone 13時,蘋果公司就已經佔據了領先地位。據IDC的數據,按出貨量計算,今年上半年蘋果公司在5G手機市場的佔有率為28.3%。中國企業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位居第二,市場佔有率為14.4%,三星電子緊隨其後,佔13.9%的份額,另一家中國企業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佔13.5%的份額,隨後是中國的小米集團(Xiaomi Corp., 1810.HK),市場佔有率為11.2%。

研究公司Canalys的研究分析師Runar Bjorhovde說,蘋果公司已經完全征服了5G手機世界。他說,蘋果公司在5G市場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部分原因是推出了幾種不同的機型,以及第12代及之後的iPhone都支持5G技術,這意味著想要買最新款iPhone的消費者除了購買5G機型外別無選擇。

5G版iPhone問世也推動了5G手機市場的整體繁榮。iPhone 12首次亮相時,5G手機在智能手機總出貨量中的佔比約為18%。這一比重之後在三個月內達到了32%。據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簡稱IDC)估測,5G智能手機今年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去年的1,614億美元增長到3,618億美元,到2025年料達4,547億美元。

IDC研究總監Nabila Popal稱,蘋果公司要想在5G領域保住早期成果,面臨著一場艱苦的戰鬥。5G手機在蘋果手機出貨量中的佔比已接近70%,而三星和小米5G手機在各自總出貨量中的佔比分別只有26%和30%,因此具有更大的增長空間。Bjorhovde稱,隨著更多低成本的5G手機進入市場,蘋果公司的地位可能被削弱。

整個行業的5G智能手機生產正在加速。手機晶片巨頭高通公司(Qualcomm Inc., QCOM)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5G技術的日益普及可能會讓5G手機出貨量升至今年預期區間4.5億-5.5億部的高端。

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益於5G網絡的日益普及。蘋果公司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運營商將提供5G網絡服務。

分析師表示,如果出現一款人盡皆知的殺手級應用,那麼人們對5G手機的需求會更加旺盛;殺手級應用會使5G技術運用成為幾乎不可或缺的存在。對4G手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4G技術所支持的網約車和流媒體服務等應用推動的。Popal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如此獨特的5G技術運用場景。但她稱,5G技術的持續推廣意味著這種局面可能會有所改變。

2021年2月12日,一家人走過上海的 iPhone 廣告。
2021年2月12日,一家人走過上海的 iPhone 廣告。

國家

至於哪個國家從5G中受益最多,中國繼續領先,不過美國以及一些中國的亞洲鄰國也在大步追趕。

中國的領先地位源於其在5G網絡的鋪設上快人一步。今年7月,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表示,該國已經安裝了96.1萬個5G基站,是迄今為止安裝5G基站最多的國家。IDC分析師Bill Rojas說,這相當於每1,500人擁有一個基站,對於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來說,這一數字令人印象深刻。

5G網絡的大範圍鋪設再加上政府對所有5G事物的大力支持,為5G應用程式的採用奠定了基礎。5G應用程式是旨在從超高速5G連接中獲益的下一代技術。

中國早期取得的進展包括5G支持的採礦技術,5G網絡的速度和容量使自主機器能夠代替人類深入煤礦和其他危險地點。去年6月,國有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有限公司(China Mobile Ltd., 0941.HK, 簡稱﹕中國移動)宣布,在產煤大省山西省一個1,752英尺深的礦區建立了中國首個5G煤礦。該公司表示,該礦的5G能力由中國移動和華為聯合開發,可用於機械化採煤和遠程檢測等應用。華為已經宣布了將5G採煤擴大到中國各個礦場的計劃。

「華為可以幫助煤炭行業轉型,實現安全、增效的生產模式,」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今年早些時候在山西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讓煤礦工人可以穿西裝打領帶地工作。」

諮詢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Inc.的首席執行官Handel Jones說,中國正在培育的其他5G應用包括,磁共振成像、手術等遠程醫療應用,人員和貨物的自動運輸。

「中國政府和行業的一個關鍵特點是打造對新技術的需求,」Jones說。「政府在打造對新技術的需求基礎方面提供支持,是中國在5G和潛在的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許多發展領域領先於美國的一個關鍵原因。」

公平地說,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地方,許多5G應用都還沒有普及。這是因為,此類應用的運行通常需要超級可靠、低延遲的5G網絡支持,而這種類型的網絡目前還沒有廣泛投入使用。不過,中國在這方面正在取得進展。

美國在5G部署方面落後於中國,但差距不大。Jones估計,截至今年年中,美國已安裝約10萬個5G基站。考慮到美國人口較少,這意味著該國大概每3,300人就有一個基站。

在5G應用方面,正如外界預期的那樣,美國將重擔留給了私營部門。相對於中國正在開發的創新而言,許多美國公司也拿出了類似的開發成果。

阻礙這些成果在更大範圍內得到普及採用以及更多5G應用的障礙之一,是一些運營商無法獲得最適合5G傳輸的無線電頻率。直到去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簡稱FCC)才開始釋放 「中頻段」裡的大塊頻譜資源,而這是運營商一直渴望為自身5G網絡爭取的一塊數字寶地。美國的無線運營商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開始使用這些新的無線頻譜。

移動行業研究公司Opensignal負責分析事宜的副總裁Ian Fogg表示:「美國面臨的挑戰是,大多數運營商都無法獲得新的頻譜。」

另一些國家也在涉足5G應用,不過部分國家的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

例如,日本在5G部署方面長期落後,阻礙了5G應用的開發。日本為東京奧運會開發了一些5G應用,包括使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帆船和高爾夫等賽事並通過5G網絡將信號傳輸給觀眾。日本在2020年3月份啟動了5G在該國的商業應用,而當時美國和韓國等其他國家已經開始部署5G了。

日本政府現在正努力迎頭趕上,推進5G的發展,具體做法是,對於為智能工廠和智能農場等應用建設私有5G網絡的企業,政府給予稅項減免措施。這些企業在5G相關投資中可以選擇15%的稅收減免,也可以選擇30%的特殊折舊。

韓國也在努力為新的5G應用提供支持。該國的5G網絡速度位居世界各國前列,也是最早部署5G網絡的國家之一。韓國科學技術資訊通信部7月份宣布,計劃未來四年投入49兆韓元(約合410億美元)助力打造專門的5G網絡,以支持智能工廠等新應用。

英文原文:Huawei, Ericsson or Nokia? Apple or Samsung? U.S. or China? Who’s Winning the 5G Races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