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晚報:中國法院駁回加拿大公民謝倫伯格的上訴,維持就走私販毒的死刑判決

加拿大公民謝倫伯格(Robert Schellenberg)在中國法院接受審判。

加拿大公民謝倫伯格(Robert Schellenberg)在中國法院接受審判。圖片來源:中國央視新聞截圖

刊登於 2021-08-10

#新聞簡報#南海爭議#孟晚舟#香港民主運動#兩岸關係

中國法院駁回加拿大公民謝倫伯格的上訴,維持就走私販毒罪行的死刑判決

加拿大公民謝倫伯格(Robert Schellenberg)在中國被指涉嫌走私及販賣毒品,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今天駁回他對死刑判決的上訴,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謝倫伯格於2014年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被捕,直至2018年11月在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被判走私毒品罪成,但因認定他是從犯、犯罪未遂而從輕處罰,判處有期徒刑15年、沒收個人財產15萬元人民幣及驅逐出鏡。

謝倫伯格就一審判決提出上訴,遼寧省檢方在庭審上質疑一審從輕處罰的判決不當,遼寧省高院當庭裁定將案件發還大連市中院重審。2019年1月14日,大連市中院開庭重審案件,當庭判處謝倫伯格死刑、沒收全部財產。

重審判決引起外界爭議,辯方批評檢方及法院違反「上訴不加刑」的法律規定,認為案件舉證、審訊等程序存在不公義。另外,在大連市中院作出重審判決前的約一個月,加拿大當局應美方引渡要求而拘捕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因此外界也質疑中方借重審並重判謝倫伯格,以實行「人質外交」。

至今天,遼寧省高院駁回謝倫伯格對重審判決的上訴,指「重審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份,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維持死刑判決,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遼寧省高院駁回上訴的時機,正值孟晚舟引渡聆訊在加拿大法院進入最後階段。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Dominic Barton)認為,中國法院在此時維持謝倫伯格的死刑並非巧合,他譴責有關裁決、並且就中方肆意判死的做法表達深切關注。

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後,中國除了重審並重判謝倫伯格,還拘捕了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及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兩人被控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間諜活動,自今年3月接受閉門審訊。路透社今天引述加拿大消息人士透露,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最快會於明天(11日)早上對斯帕弗所涉案件作出裁決。

上月底遭中國官媒批是「毒瘤」,教協今天宣佈解散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宣佈因應社會政治環境急變、而且找不到可延續方案化解危機,教協理事會一致通過解散教協

上月底,新華社發文批評教協是「毒瘤」後,教育局隨即終止合作關係,不再承認其教師培訓課程。

上月30日,中國官媒新華社及《人民日報》分別點名批評教協,指教協的運作「偏離宗旨、不務正業,變成不折不扣的政治組織」,直指教協是「教育界之恥」、「必須剷除的毒瘤」。翌日,香港教育局發表聲明,宣佈全面終止與教協的合作關係,不再承認教協舉辦的教師培訓課程。教育局當日指出,教協近年言論和行徑與教育專業不符,本質上與政治團體無異。

教協於1973年創會,為香港最大教師專業團體,同時是香港最大單一行業工會。自1985年教協創會會長司徒華循教育界功能界別選舉躋身立法局,直至去年立法會民主派總辭,教協成員一直穩佔教育界功能界別議席。

林鄭月娥已向中央提交意見,支持將《反外國制裁法》納入《基本法》附件三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今早會見傳媒,確認她已向中央提交意見,支持由中央將《反外國制裁法》納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再由香港本地立法

林鄭月娥強調《反外國制裁法》屬中國全國性法律,並非香港高度自治事宜,而且涉及外交,完全符合香港《基本法》第18條的規定,可以直接納入《基本法》附件三。

她解釋支持以本地立法落實《反外國制裁法》的理由,指她十分肯定有外國勢力、外國政府或西方媒體藉機炒作,企圖弱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心。

她指出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是香港特區政府的憲制責任,《反外國制裁法》在港實施之前,假如中國在外交層面希望有所行動,港府會一如既往地以現有法例作出配合。

不滿立陶宛與台灣的外交往來,中國外交部宣佈召回駐立陶宛大使

中國外交部今天宣佈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同時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立陶宛政府在最近一段時間不顧中方反覆交涉,而堅持宣佈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公然違背中國及立陶宛的建交公報精神,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國外交部重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敦促立陶宛立即糾正錯誤決定、採取切實措施、消除惡劣影響,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立陶宛為答謝台灣去年捐贈口罩等物資,月前向台灣回贈兩萬劑「牛津大學 / 阿斯利康疫苗」,另外曾經表態支持讓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上月20日,台灣政府宣佈將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為台灣首次在歐洲國家、同時是台灣首次在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國家,成立使用「台灣」正式名義的代表處。立陶宛與台灣的這一輪外交往來,持續惹起中方的不滿。

美國務卿及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臨時代辦就南海問題針鋒相對

聯合國安理會於當地週一(9日)召開海上安全問題公開辯論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臨時代辦戴兵就南海問題針鋒相對,前者不點名批評有國家無視解決海上爭端的規則,後者指美國沒有資格就南海問題說三道四。

布林肯在會上發言時警告,南海以至任何海域的衝突都將對全球安全及貿易帶來嚴重後果,美國等國即使並非相關島礁的主權聲索國,同樣有責任維護及遵守和平解決海上爭端的規則。他表明,美方關注某些國家以恫嚇及欺凌作為手段,阻礙他國合法獲取其海洋資源:「當一個國家無視這些規則,而又無需承受後果,只會產生有罪不罰和不穩定情況。」

戴兵發言時反駁布林肯,指美國沒有資格就南海問題說三道四。他批評美國作為域外國家,動輒把先進艦機開進南海、肆意挑釁、公開地在地區國家之間挑撥離間,才是妨礙南海穩定的最大威脅。另外,他批評美國在安理會上炒作「南海仲裁案」,指美方做法完全出於政治企圖。

同日,布林肯在華盛頓會見日本國家安全保意局局長秋葉剛男,兩人強調美日共同維繫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以及和平穩定的台灣海峽至關重要,重申反對任何單方面試圖改變東海現狀、或有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行為,承諾共同致力確保南海航行及飛行自由。

美國女子朱弗萊提出民事訴訟,要求安德魯王子就性侵及毆打她負責

美國女子朱弗萊(Virginia Giuffre)向曼哈頓地方法院提出民事訴訟,要求英國安德魯王子(Prince Andrew)為早年性侵及毆打她承擔法律責任

朱弗萊聲稱於廿年前在美國富豪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安德魯王子等人的脅迫下,在倫敦跟安德魯王子發生性關係,另外先後在紐約及美屬處女島一個私人島嶼上遭安德魯王子性侵。

朱弗萊在入稟狀指安德魯王子曾經性侵、毆打及虐待她,要求安德魯王子為所作所為負上責任,強調不論是總統還是王子,在美國無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

安德魯王子的發言人及律師團隊尚未回應事件。安德魯王子一直否認朱弗萊的指控,還自稱不記得曾與朱弗萊見面,但為捲入性醜聞而辭去所有王室公職。

英國一批反對防疫措施的示威者包圍 BBC 總部抗議,但搞錯了地址

英國一批反對政府防疫措施、不滿 BBC 報道疫情手法的示威者,於當地週一(9日)發起包圍 BBC 總部大樓的行動,但錯誤地包圍了 BBC 早於2013年已經遷離的舊總部大樓。

《衛報》報道,數百名示威者誤以為 BBC 新聞部依然以位於白城區的大樓作為總部,因此遊行至該幢大樓外集會,期間有人企圖闖入大樓抗議,跟在大樓外佈防的警員發生衝突,事件中無人被捕。

報道提到,BBC 早在2013年遷離這幢大樓,其中 BBC 新聞頻道、國際新聞頻道等搬到位於砵蘭坊的 BBC 廣播大樓。相反,遭示威者包括的大樓,目前由獨立電視台(ITV)租用。

報道指出,這批示威者不滿政府推行疫苗護照、計劃為兒童接種「2019 冠狀病毒」疫苗等防疫措施,同時不滿 BBC 處理疫情消息的手法,認為 BBC 的報道沒有全面反映反對政府措施一方的輿論觀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