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Techobell

誰在操縱虛擬貨幣投機狂潮?

過去一週,有多少人不再愛慕馬斯克?

端傳媒實習記者 李佳星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1-05-24

#投資#加密貨幣#比特幣#數字貨幣#區塊鏈

TechoBell是端傳媒的科技訊息欄目,關注時事科技熱點話題,用最簡潔清晰的文本提供最必需的信息要素,無需付費即可瀏覽,歡迎點擊訂閲。TechoBell是一扇窗,通過其中你將體驗端傳媒愈加豐富的科技內容。

虛擬貨幣市場的急劇動蕩還在持續。上週三(5月19日),比特幣(Bitcoin)跌破30000美金關口,與4月份的最高紀錄值63346美元相比市值縮水一半,價格回落至今年2月的水平。其他熱門虛擬貨幣如狗狗幣(Dogecoin)和以太坊(Ethereum)的投資者們也開始恐慌式拋售,虛擬貨幣信息平台Coindesk數據顯示部分幣種一天內跌幅曾超過30%,一度引發崩盤擔憂。

除了交易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其他任何數據全部公開透明對所有人開放,不受第三方監管和徵稅——比特幣協議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提出的近乎烏托邦的構想正在逐漸為人熟知並接受。而顛覆傳統的新規則,注定讓這場投資遊戲變得更加驚險刺激。

聽馬斯克的話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Elon Musk無疑已經是目前虛擬貨幣市場最大的意見領袖,對於外行人來說意味不明的推文和「行話」總能將虛擬貨幣的價格送上過山車。1月29日,當他把 #bitcoin 寫入自己的推特簡介後,比特幣的價格在一個小時內迅速增長兩成,價格攀升至超過37000美元。當天稍晚他在推文中寫道:「事後看來,這是注定發生的。」次月,特斯拉宣布購入價值15億美元的比特幣,比特幣價格再次在單日內大幅躍升16%。

有了馬斯克的背書,比特幣一路漲勢大好,於四月中旬達到歷史最高值,逼近65000美元。不過這位意見領袖的心思卻沒那麼容易猜。5月13日,馬斯克對比特幣的態度急轉直下,發布推文聲稱特斯拉將拒絕接受比特幣作為付款方式。他認為比特幣的挖礦和交易方式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對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當日比特幣價格大幅跳水,並引發了劇烈的市場波動,比特幣價格一度縮水一半。截止本週,虛擬貨幣信息平台Coindesk的數據顯示比特幣的價格仍相對低迷,在35000美元附近徘徊。

Piplsay的調查顯示,有37%左右的美國消費者會根據馬斯克推特做出投資決定。比特幣價格持續走高的時候,投資者們都對他的風趣評論相當歡迎,甚至戲稱他為“人民的英雄”。而價格下跌的時候,很多人便開始叫苦不迭,甚至相當憤怒。一位用戶在馬斯克的推文下評論說:「我所有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內,都從馬斯克 / 特斯拉 / SpaceX / Neuralink的死忠粉變成從心底討厭你的人。」

但馬斯克的推特並不是唯一影響比特幣價格的風向標。無論是專業的投資機構,隻言片語便能改變輿論風向的的名人,抑或是想在熱潮中分得一杯羹的散戶投資者,都在推特,Reddit,甚至Clubhouse等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對虛擬貨幣的看法。

價格過山車

比特幣到底有沒有價值?這個問題的回答實際上取決於每一個人。當一個人認為如此,其他人也堅信不疑時,虛擬貨幣就可以成為資產,成為價值儲存方式和交易工具。這意味著大眾對其信任度和接受度是虛擬貨幣價值的決定因素,而市場信心任何一點細微變化都會引發其價格的大幅變動。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後首次被引入世界以來,比特幣的交易歷史一直很不穩定,其價格也在短暫的歷史中經歷了多次泡沫。創世之初價值0美元的比特幣,在2011年4月市值約1美元,而6月便躍升至32美元的峰值,在短短三個月內上漲了3200%。急劇上升後緊跟的是迅速衰退,同年11月比特幣的價格便跌回至2美元的底部。

2013年,比特幣迎來另一個上漲期,於4月初飆升至220美元。美國芝加哥大學一位教授很快發表評論批評,「這是真正的龐氏騙局」,認為「比特幣是一種集體妄想」。這位教授正確預判了市場的不信任,比特幣價格於當月便大幅縮水,回落至70美元。

經過幾年的價格起伏後,比特幣終於在2017年正式進入大眾視野,站在媒體的聚光燈下。年初不到1000美元的價格一路高歌猛進,於12月衝破20000美元大關。據報導,同年日本通過了相關法律,接受比特幣作為合法付款方式,俄羅斯同樣宣布考慮使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合法化。大眾的投資熱情也空前高漲,比特幣的市場總值超過10億美元。

時任俄羅斯副財政部長的阿列克謝·莫伊謝耶夫(Alexey Moiseev)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有交易發生時,交易雙方知道他們從誰那裡買了什麼,向誰賣了什麼,這和銀行業務一樣。」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全球經濟下滑,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的擔憂加速了比特幣的崛起。除了散戶投資者外,機構投資者也選擇購入比特幣來對衝政府支出增加帶來的通貨膨脹。年初加密貨幣的價格為7,200美元,在11月23日收盤時,比特幣的交易價格為18353美元,並於今年四月迎來歷史最高紀錄值,突破60000美元。

當政府念起緊箍咒

市場對於「去中心化」虛擬貨幣的空前熱情對法定貨幣的地位無疑造成不小的威脅,各國政府也逐漸收緊對虛擬貨幣市場的監管,甚至出台政策強力打擊。

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關於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 ,稱虛擬貨幣無真實價值支撐,禁止金融機構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服務和產品,並指出消費者需要自行承擔相關交易過程中蒙受的任何損失。兩日後,美國財政部也放出嚴格監管的信號,認為虛擬貨幣為包括逃稅在內的非法活動提供了便利,要求任何金額達一萬美元或以上的虛擬貨幣相關交易都要向美國國稅局(IRS)報備。

而香港比特幣協會發推特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在牛市週期中至少要禁止一次比特幣已經是一種慣例,安慰新手投資者不必過度擔憂政策變化。

但比特幣「挖礦」所消耗的大量化石能源,以及該過程中造成的碳排放,則成為政府從源頭上管控比特幣生產的理據。科學期刊《自然》發布的研究表示,全球約有75%的比特幣開採發生在中國,並且集中在地廣人稀但煤礦豐富、電力價格低廉的內蒙古及新疆地區。不過這些「礦場」的排放也相當驚人,研究估算到2024年,中國僅比特幣生產就將產生1.305億公噸的碳排放 — 這幾乎等同於接近意大利,甚至是石油資源豐富的沙特阿拉伯全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這顯然對中國提出的2030年「碳中和」的目標構成了挑戰,因此政府轉向從源頭上限制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挖礦」活動。3月,內蒙古省政府發布公告,要求在今年4月前「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本月又設立了「挖礦企業舉報平台」,鼓勵民眾對偽裝成數據中心的虛擬貨幣「挖礦」企業等進行監督和舉報。

中國政府對於「採礦」行為的打壓很可能影響全球的比特幣產量,從而引起價格波動。四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發生致命的煤礦事故後,當局啟動了安全檢查,中斷了當地比特幣礦井的電力供應,全球哈希率下降近30%。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分析人士認為,以化石燃料為支撐的「挖礦」業務受到監管後,「礦場」很可能轉移到以水力發電為主的地區,甚至向電價較低的美國德克薩斯州,或是哈薩克斯坦轉移。

擁有一家加密貨幣挖礦公司超過七年的的江卓爾同樣表示,「從長遠來看,隨著中國監管機構嚴厲打擊國內採礦,幾乎所有的中國加密採礦設備都將銷往海外。」這使得中國也將在加密計算能力方面輸給海外市場。

一些虛擬貨幣研究者認為跌破40,000美元是一個轉折點,未來還會有更多損失。而有著「投資女神」之稱的凱薩琳·伍德 (Cathie Wood)則表示,她仍然堅持自己對比特幣的50萬美元的預測。

「可以確定的是,我們正在對未來的貨幣進行一個令人著迷的實驗」,BBC發表評論稱,「除非直到比特幣可用於購買三明治,否則它很可能仍然只是極客和賭徒的遊樂場。」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