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中止」尋求批准中歐投資協定
歐盟委員會週二表示,鑑於歐盟與中國因新疆人權問題互相制裁後外交關係惡化,歐盟委員會實際上已「中止」尋求歐洲議會批准歐盟與中國達成的《全面投資協定》。
該協定經過長達七年談判,最終在德國推動下,於去年12月底達成。不過在歐盟方面仍需歐洲議會表決通過。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週二接受法新社採訪稱,目前歐盟與中國互相制裁,中方制裁對象包括數名歐洲議會議員,「當前形勢顯然不利於批准該協定」。
他同時也表示,是否批准投資協定,取決於歐盟與中國關係如何發展。他認為,不能忽視歐盟與中國更廣泛關係的大背景,達成協定的根本因素仍然存在,即解決歐中關係的不對稱問題。
今年3月22日,歐盟與英國、加拿大、美國採取統一步調,宣布基於中國政府侵犯新疆人權對華制裁。這是歐盟自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首次制裁中國,制裁對象包括四名新疆高級官員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
中方同步宣布制裁歐盟十名個人和四個實體,指他們「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制裁對象包括多名歐洲議會議員。
3月23日,歐洲議會臨時取消了審議《全面投資協定》的會議。
印度國大黨呼籲第二次全國封鎖
面對疫情嚴峻,印度主要反對黨國大黨呼籲實施全國封鎖。不過考慮到對經濟影響,總理莫迪並不支持封鎖。
國大黨發言人帕萬·凱拉(Pawan Khera)週二接受BBC採訪稱,印度衞生服務已陷入「實質性崩潰」,需要通過封鎖來打破局面,恢復衞生秩序。
國大黨領袖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也表示,遏制病毒傳播已別無他法。印度不少商業領袖、國際衞生專家和高級官員也呼籲進行第二次全國封鎖。
印度週二通報,單日新增35萬5000人感染2019冠狀病毒,低於4月30日新增逾40萬人感染。印度政府稱感染人數增勢正在「放緩」。不過印度檢測數量也在下降,因此實際新增感染人數也可能更高。
拜登新目標:7月4日前70%美國人接種至少一劑疫苗
美國總統拜登週二宣布2019冠狀病毒疫苗接種新目標:在7月4日(獨立日)前讓70%美國人接種至少一劑疫苗。
截止本週一,美國已接種了2.46億劑疫苗。美國疾控中心(CDC)數據顯示,全國逾56%成年人至少接種了一劑疫苗,40%成年人已完成兩劑疫苗接種。
統計數據還顯示,美國目前新增感染病例中,兒童佔22%,高於去年的3%。美國藥監局(FDA)正在評估是否批准向12歲以上青少年接種輝瑞疫苗,目前該疫苗僅為16歲以上人群接種。
拜登表示,他不會干涉FDA評估程序,而一旦批准對青少年接種,政府將會立即行動。
歐洲藥品管理局開始審核科興疫苗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宣布,已開始對中國科興藥廠研發的2019冠狀病毒滅活疫苗開始滾動式審核。
EMA表示,審核會根據實驗室研究(非臨床數據)和臨床研究的初步結果,評估科興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否符合歐盟標準,判定接種該疫苗的益處是否大於風險。
滾動式審核作為一種監管手段,可在公共衞生緊急情況下加快評估某種藥品或疫苗。EMA將對科興疫苗持續審核,直到獲得足夠證據以批准其上市,完成審核時間不確定。
林鄭要求重新檢視強制外傭接種疫苗措施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昨日要求勞工及福利局重新檢視有關外傭強制接種2019冠狀病毒疫苗問題。菲律賓總統發言人哈里·羅克(Harry Roque)隨後對此表示感謝。
林鄭月娥指,要求所有外傭強制檢測是基於風險評估,不涉及歧視;而關於外傭簽約時強制接種疫苗,林鄭月娥稱明白強制接種與強制檢測有區別,已要求勞工及福利局重新檢視,目前未有定案。
此前菲律賓方面質疑,香港政府若強制外傭接種疫苗,則將帶有歧視色彩;港府推行相關措施應針對所有在港工作的外籍人士。
菲律賓外長洛欽(Teodoro Locsin Jr.)昨日亦發推表示,香港防疫將菲律賓傭工單獨列出是侵犯尊嚴,林鄭月娥已經糾正做法。
上週香港一名39歲菲律賓籍家庭傭工被檢測出感染2019冠狀病毒,且涉及N501Y和E484K雙重變種病毒株。香港政府隨後要求全港約37萬外傭在本月9日前完成2019冠狀病毒檢測,並呼籲所有外傭接種疫苗。
澳門設立「融入國家發展工作委員會」,特首任主席
澳門特區政府網站指,特區政府設立了「融入國家發展工作委員會」,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特區發展。澳門特首擔任委員會主席。
根據特首在《特區公報》中的批示,委員會包括四項權職:
-
統籌澳門參與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及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短、中、長期的總體設計及工作部署,並推動展開相關研究,以制定有關政策;
-
就澳門推進「一中心(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一平台(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一基地(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建設作出研究,並制定相關政策、推行策略及措施;
-
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及監督其落實;
-
就擬開展的活動訂定方針及發出指引。
委員會主席由澳門特首擔任,成員包括行政法務司司長、經濟財政司司長、保安司司長、社會文化司司長、運輸工務司司長、警察總局局長、海關關長、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以及行政長官辦公室及多個司局辦公室代表各一名。
哥倫比亞卡利市民抗議税改遭開槍鎮壓
當地週一,哥倫比亞第三大城市卡利(Cali)抗議税務改革的民眾遭到安全部隊武力鎮壓,數人死亡。聯合國人權辦公室週二表示,對哥倫比亞軍警向抗議者開槍感到震驚,譴責安全部隊使用過度武力。
聯合國方面稱,已收到死亡報告,尚無法核實具體死亡人數。聯合國哥倫比亞觀察員指,在過去一週抗議税改活動中,已有至少19人死亡。
哥倫比亞政府以疫情造成經濟危機等理由推行税務改革,包括降低徵税門檻等措施。去年哥倫比亞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了6.8%,為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經濟衰退。
4月28日起,波哥大等多地民眾開始抗議。抗議訴求最初針對税改,後來逐步擴大範圍。總統杜克(Iván Duque)週日(5月2日)宣布將撤回税改,但抗議者亦希望改善養老金以及衞生和教育系統,各大城市抗議持續。
許多抗議者表示,他們對安全部隊使用暴力手段鎮壓民眾抗議極為憤怒。據報導,在軍警和抗議者衝突過程中,有超過800人受傷。
警方官員稱,很多警察在試圖阻止「犯罪分子」搶劫商店、焚燒公共汽車時遭到攻擊,數百名警察受傷,至少一名警察死亡。
哥倫比亞國防部長則稱,有非法武裝組織滲透到抗議活動中,這些人對抗議活動陷入混亂局面負有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