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香港選舉香港日報

北京敲定香港選舉改制:選委會大增政協及社團代表 三道閘審查候選人是否愛國

特首、選委會委員和立法會議員候選人要經三道閘審查:港警國安處、國家安全委員會和新設立的資格審查委員會;決定不容司法覆核。

2021年3月29日香港,海底隧道旁有關改變香港選舉制度的宣傳牌。

2021年3月29日香港,海底隧道旁有關改變香港選舉制度的宣傳牌。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李智賢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1-03-30

#改造香港選舉#國家安全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今日(3月30日)結束為期兩天的會議,以167票全票表決通過以修訂《基本法》原附件一原附件二的方式修改香港的選舉制度,條文將於明日(31日)生效。

新框架下,選舉委員會(選委會)的地位大大提高,不僅能夠主理推選行政長官的事務,更在立法會佔多數席位,同時坐擁其他立法會參選者的提名權,成為整個香港選舉制度的「頂層設計」。選委會的組成被大幅修改,由以往四大界別共1200人組成,另增第五界別,人數擴充至1500人。

此後香港特首參選人要「入閘」,不僅要得到至少八分之一選委提名,還必須在五個界別中各取至少15票,難度更高。要成為立法會侯選人,也須取得選委會五個界別各2至4票提名。

新選制讓更多政協委員、港區人大、全國性團體香港代表以及同鄉社團等進入選委會,強化國家元素的同時,也把現時由民主派主導的區議會排除在外,防止民主派有影響特首選戰的機會,同時把區議會「去政治化」。本來在選委會佔有重要地位的商界、鄉事派及直選建制黨派代表席數未見大改,但其影響力也因為第五界別的出現遭到沖淡。

香港立法會是人大常委會另一個開刀重點。新方案下,立法會議席將提升至90席,並敲定「2:3:4」的比例——地區直選被削至剩下20席,傳統功能組別不變,選委會代表則包攬比例最重的40席,而「超級區議會」及區議會(第一)功能組別共6議席全遭取締。這意味著,區議會將僅僅維持地區諮詢組織的身分,在立法會及選委會中沒有代議身分。

 2016年12月12日,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中社會福利界的候選人慶祝勝選。
2016年12月12日,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中社會福利界的候選人慶祝勝選。

值得留意的是,9個同時採用了個人及團體票制的功能組別亦將恢復團體票制。當中資訊及科技界、飲食界及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是民主派在去年原訂的立法會選舉中計畫爭奪的議席。另外9個只採用個人票制的鄉議局及專業界功能組別則不受影響。

同時,地區直選不再循有利小黨的「比例代表制」,改為「雙議席單票制」,每個選區設兩個議席,而選民只能投給一名候選人,由每區得票最高的兩人當選;原來的五大選區也將被重新劃分成十區。

對現有制度大刀闊斧之餘,人大常委會也為香港選制加上了新的「保險」——「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

無論參選行政長官、選委會或立法會,參選人的資格都須先經三道閘審查是否愛國:先由香港警方國安處審核,再上交國家安全委員會撰寫審查意見書,最後交由資格審查委員會定奪。

人大常委會表明任何人不得就資格審查委員會的決定提起訴訟,代表這個委員會的決定將不接受司法覆核的挑戰,其權力不受香港司法制度約束。

據消息指,現時香港立法會將最快4月成立修例草案法案委員會,建制派屬意由「班長」廖長江出任主席、民建聯張國鈞任副主席。其最遲要在5月內完成本地立法工作,以趕及最快9月進行選委會換屆選舉、12月進行立法會選舉,以及明年進行的特首選舉。

北京這次出手改造香港選制,除了排除在其眼中過於「激進」的反對派外,還對香港的建制陣營造成什麼震盪?建制內部近來如何明爭暗鬥?未來的香港政局,還會剩下多少來自民主派市民的聲音?

人大政協上位,鄉紳和傳統建制受威脅,建制勢力面臨洗牌?

北京這次出手改造,不僅僅透過資格審查委員會及選委會設下層層關卡阻止「激進民主派」參選,還重新劃分了選委會和立法會的議席分佈,改變了建制陣營的權力平衡。

在這之前,商界在選委會中掌握巨大權力:第一界別300席全為工商、金融界代表,代表商界的立法會議員亦在第四界別佔一席位。相較之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就要和其他民意代表以及宗教團體瓜分第四界別的席位,兩者總共只有87席。

改制之後,人大、政協代表被列入新增的「第五界別」,席數大幅提升到190席。他們亦可在其他界別分組登記為委員,這樣做並不會計入「第五界別」的名額。

「第五界別」剩下的110個議席將由全國工商聯、青聯、婦聯等不同「全國性團體」的香港成員代表獲得。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鄧中華形容,第五界別人士的國家意識強,「有利於在選委會中強化國家元素,把維護國家利益和維護香港利益有機結合起來。」

選委會的另一個重要變動發生在第四界別。原本佔有117席的區議會議席被全面取消,人大、政協代表又被調到另一界別,剩下的大量席位將由港九新界的分區委員會及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以及內地港人團體的代表包攬。

新的選委會亦會在第三界別加入60席「基層社團」代表。趕在人大常委會開會之前,香港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曾多次發聲,提出針對商界的「新時代工運」。吳既撰文引用馬克思批評政府房屋政策傾向「地產霸權」,又於會員代表大會表示香港有需要解決「資本壟斷」問題,籲未來選制加入更多勞工基層的聲音。

立法會地產界議員、經民聯石禮謙則反駁吳秋北的言論,指房屋問題必須由全社會共同努力,單指控地產商只是「文革」式的批評。

擁有國家背景的人士紛紛進入選委會的同時,原有的勢力則無可避免受到沖淡,這包括商界人士、傳統建制黨派,以及鄉事派的代表等等。

3月16日,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公開回應人大修改選制的決定時,表示鄉議局成員關注改組選委會的消息未有提及過鄉議局代表。不過劉業強稱堅決支持人大決定,「希望在國家安排下,我們在任何一個位置都會貢獻國家」。

較早前,廉政公署拘捕了前元朗區議員王威信父親、有「村屋大王」之稱的律師王光榮及其次子王德信,及其餘共24人。廉署指控他們涉及一宗丁屋地產發展項目的貪污詐騙行為。王光榮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新界丁屋發展商,新聞曝光之後,有輿論關注鄉事派是否遭到中國或香港政權放棄。

結果,鄉議局在選委會內的議席由26席微增至27席,比重變相下降。

除了選委會外,北京也對立法會的組成大刀闊斧。新制度下,不只民主派的聲音變得微弱,傳統建制黨派的影響力也被削弱。

地區直選代表被削至20席,改由雙議席單票制產生。按照香港民主派及建制派的支持者的比例,如果仍然有民主派參選,建制派很可能最多只取得10個直選議席。現任的建制派直選議員達16名,新制下難以全部當選。

現時依靠直選進入立法會的建制大黨,如民建聯和工聯會兩黨,都在早前宣佈改變政黨定位,由專注議政變為積極參與不同的管治架構。

延伸閱讀:

五問香港選舉改制:選委會成「太上皇」?

事前舉行的多場「座談會」,是「尊重民意」還是試探忠誠?

人大改制方案的消息早在今年2月便開始傳出,如今落實的版本與當初傳聞並沒有太大差異。北京此前依然舉行多場座談會,廣邀香港建制派陣營不同人士參與,是為了收集意見,抑或有更深層次的考慮?不同建制陣營如何藉此機會互相角力?

在3月15到17日的3日期間,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國務院港澳辦和中聯辦發起了66場座談會、登門拜訪及約談;總面談人數過千人,而且每場座談會只有十多人。港澳辦常務副主任張曉明形容,這次來港重點是「帶着耳朵」聽意見。

提供「港人意見」的千餘人,有特區政府官員和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也有建制陣營中工商、金融、勞工、婦女、青年及宗教等界別,以及基層和智庫的代表。當中至少一半的特區官員曾經和中央成立的研究小組個別交談。

不過,提供意見的民主派幾乎絕跡。目前表示曾參與座談會的僅有中間派狄志遠,狄為民主黨創黨成員,其後成立主張中間路線的新思維,早前人大改制消息傳出後,狄表示有興趣參選

2021年3月12日灣仔,一個支持香港選舉改制的街站上,一堆派發給市民的貼紙。
2021年3月12日灣仔,一個支持香港選舉改制的街站上,一堆派發給市民的貼紙。

綜合多方報導,不同背景的建制派人士在面談時提出的建議並非一致。雖然同為建制陣營,但部分人士的發言卻帶有針對其他建制勢力的意見。

值得留意的是,港區人大、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提出了大膽的「522」方案的立法會議席分佈,建議立法會議席中,選委會佔50席、功能和地區界別各佔20席。此前,釋出的消息只提及過「4:3:2」或「3:3:3」的比例,吳卻提議向傳統功能組別開刀,削弱商界的影響力。此外,他也表示商界過往在選委會的佔比過大,籲日後大增勞工界代表。

對比之下,代表商界的立法會議員、實政圓桌田北辰,以及相對溫和的行政會議成員、民主思路湯家驊均建議北京在立法會議席分佈上採用較為保守的「3:3:3」比例。

同樣代表商界、兼任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的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則建議,中央要研究是否應禁止有外國護照人士參選立法會。現有制度下,包括商界(第一)、地產及建造界、金融界等12個功能界別可接受非中國公民或擁有外國居留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參選。是屆立法會議員中,工程界的盧偉國持英國國籍;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的謝偉銓則有居英權。

另一邊廂,新成立的政黨紫荊黨創黨成員、中播控股董事長黃秋智質疑有建制派在扮演「得個樣」(做做樣子)的反對派。他認為中央不會直接解僱不中用的人,但會「溝淡他們」,以減低他們的影響。

早前有消息傳出,紫荊黨創黨主席、全國政協李山兩會期間獲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單獨接見。黃秋智曾回應指「所有政協都在北京,領導小組要見人,是很正常的事情」,並表示在兩會期間感受到紫荊黨獲國家支持。

2020年11月12日香港,(左起)民主黨黃碧雲、胡志偉、尹兆堅和林卓廷一同到立法會秘書處遞交辭職信。
2020年11月12日香港,(左起)民主黨黃碧雲、胡志偉、尹兆堅和林卓廷一同到立法會秘書處遞交辭職信。

人大直接設計政改,香港普選無望?

九七以來,政制改革一直是香港政治爭議的核心。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如要修改香港選舉制度,應該需要走過附件一及附件二中列明的步驟。如今人大「一步曲」直接進行香港達到政改,是否代表過往的程序不再適用?未來香港的政制改革,還有沒有民主化的空間?

《基本法》的附件一及附件二,分別列明了香港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以及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及表決程序。按照其最初公布的版本,如要修改香港政制,只須經過「三部曲」--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行政長官同意,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不過,這並非現時的版本。經歷了2003年間,50萬人遊行推倒廿三條立法的事件以及香港社會出現對特首選舉的爭議之後,人大在2004年主動提出釋法,確立了沿用至今的「政改五部曲」。啟動原有的三部曲前,需先由特首向人大常委會提交報告,再由人大常委會決定是否需要進行修改。

過去,香港啟動過三次政改程序,均是按照五部曲進行。這包括2005年由董建華提出,因被批評缺乏誠意和欠缺普選時間表被民主派集體否決的政改方案;2010年民主黨歷史性走入中聯辦會談,促成中央接受民主黨提出的「超級區議會」方案,唯一成功落實的政改;以及2015年,在人大常委作出的「831決定」被質疑篩選特首參選人,觸發雨傘運動之後,再度被民主派否決的政改方案。

這次北京跳過「政改五部曲」,直接徹底修改了附件一和二,出手直接改變修改香港選制,並非所有建制派人士的意料之內。

3月4日,人大召開會議一天前,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就公開表示,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必須走「五部曲」的做法不應輕易改變。「五部曲是《基本法》內規定,由人大常委會作了解釋,清清楚楚,怎能隨時地說不要,將五步變成一步,我難以明白,」他在電台節目這樣說:「如果真的這樣做,本身必定會傷害各方對基本法的信心,損害基本法的權威。」

2015年6月18日立法會,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劉皇發、林建鋒在《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決議案》被投票否決後,與傳媒見面。
2015年6月18日立法會,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劉皇發、林建鋒在《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決議案》被投票否決後,與傳媒見面。

翌日,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卻表示,香港選制的修改將由中央以決定加本地立法的方式,分部推行;新修訂的附件一和二公布實行同時,原有的附件一和二將會廢止。

人大宣佈要「一步到位」之後,曾鈺成撰文表示中央的思路「遠遠超出了他先前的估計」,並嘗試就人大的做法解畫:現時立法會人數不足全體議員三分之二,「五部曲」並不可能;中央是「在國家層面」修改香港選制,採用憲法第62條,權力在「五部曲」之上。但他認為,今次全國人大授權常委會只屬一次性決定,並沒有否定或改變「五部曲」。

改制之後,香港的普選進程是否已經無望?

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批評,北京這次決定屬於「民主大倒退」,如同將香港的制度瓦解,「令很多人覺得香港的自由、人身安全、法治,都很快會消失,巿民亦再無真正代表入到議會。」

關於香港政制的未來,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在會後表示,這次人大常委只是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正文第45條及68條訂明普選作為最終目標的條文並無改變。他形容關鍵是「恢復健康軌道」,今後(政制)仍可繼續發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