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晚報:港府與廣播處長梁家榮提前解約,報告批評港台編輯管理不善

2021年2月19日香港電台,廣播處長梁家榮步出香港電台登車離開。

2021年2月19日香港電台,廣播處長梁家榮步出香港電台登車離開。攝:陳焯煇/端傳媒

刊登於 2021-02-19

#伊朗核協議#新聞簡報#2019冠狀病毒疫情#新聞自由

港府與廣播處長梁家榮提前解約,報告批評港台編輯管理不善

港府宣佈與廣播處長梁家榮提前解約,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李百全將於下月接任。港府同時公佈《香港電台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批評港台的編輯管理制度存在缺失,嚴重依賴合約員工,建議加強編輯管治及人力資源管理。

梁家榮的廣播處長聘任合約,原定於今年8月才屆滿。港府宣稱是在雙方同意之下提前解約。梁家榮今早發出電郵向港台同事告別,表示「驪駒在門。同舟相隨五載半,激流蕩;相濡相忘,銘感五內」,又稱「寵辱無驚,去留無意。也無風雨也無晴」。

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李百全將於下月1日履任廣播處長。港府表示,李百全將會致力確保港台全面履行《香港電台約章》。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指出,李百全是資深政務官,相信他能帶領港台面對未來挑戰,為市民提供專業及優質的服務。然而,外界質疑李百全完全沒有傳媒及廣播事務經驗,屬於「空降」擔任廣播處長。

另外,港府提到曾就廣播處長作公開招聘,但沒有合適人選。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梁卓文指出,港府曾作公開招聘,以及委託獵頭公司物色人選,甄選委員會也曾面試七位人選,但無人合適。

梁家榮於1975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曾任無綫電視新聞及資訊部經理、亞洲電視新聞部高級副總裁。2015年8月,港府宣佈委任梁家榮為廣播處長。

近年、特別是2019年爆發「反送中運動」以來,港台新聞及節目多次受到建制派、親中團體等的批評,先後發生圍繞節目《頭條新聞》、記者利君雅、世衛助理總幹事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專訪、《鏗鏘集》「7.21 誰主真相」等多宗風波。梁家榮在立法會議員質詢等公開場合上,曾經為港台員工及節目製作辯護。

專責小組報告:港台編輯管理制度存在缺失,缺乏整體人力資源策略

另外,港府於去年5月聲稱因應公眾關注,而成立檢討港台管治及管理專責小組,由首長級政務主任丁葉燕薇領導。時隔七個月,專責小組發表112頁的《香港電台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批評港台的編輯管理制度存在缺失。

報告指,港台的編輯管理制度存在缺失,沒有清楚界定和記錄流程及決定,沒有清楚劃分各級編輯人員的權責,問責意識薄弱。報告指出,編輯決定主要由個別製作單位、按個人判斷而作出,總編輯及高層管理人員的角色被動。處理爭議及敏感編輯事宜方面,主要透過口頭方式上報,沒有設立質素保證及違規風險管理措施。

報告批評港台在處理投訴上欠缺透明度,未能確保公眾投訴得到妥善、客觀及公平處理,而只披露投訴統計數字,沒有向公眾交代跟進工作,也沒有向港台管理層、商經局及顧問委員會充份匯報。

另一方面,報告批評港台缺乏整體人力資源策略,嚴重依賴400名全職及兼職合約員工,以及逾1800名第二類服務提供者。報告又指,第二類服務提供者泛濫至76個工種,審批合約、利益申報、行為操守、監察表現等行政管理鬆散;報告強調,把關不力會出現利益衝突、私相授受等風險。同時,報告批評港台對於540名節目主任職系公務員,沒有作出系統培訓、輪換及調任安排。

報告建議加強港台的編輯管治,包括強調總編輯及首長級人員的決策角色、跟顧問委員會建立積極的夥伴關係,以至主動向委員會徵詢有關編輯方針、節目標準及質素、投訴等的事宜。另外,報告建議加強管理合約員工及第二類服務提供者,以確保效率和成效,同時制定行為守則,妥善管理利益衝突及港台形象。

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報告指控理據薄弱

就港府與梁家榮提前解約及發表港台檢討報告,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趙善恩回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趙善恩指港台編輯自主已經蕩然無存,當局進一步以高壓行政手段「解決講真話的人」,港台狀況可謂香港的寫照。她指出專組小組由「外行人」組成,他們並不了解傳媒運作,報告對港台的指控存在很多務盾及理據薄弱之處。她強調港台一向由編輯審稿把關,假如必須層層上報,將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不符效益、不切實際。

趙善恩形容港台已成為香港政治問題的代罪羔羊:「一場反修例風波過後,唯一變相下台的官員竟然是廣播處長,實在是相當諷刺。」

談及梁家榮任內表現,趙善恩認為他有在專業背景下嘗試努力,但期望他當下有更多承擔,以及對員工盡職。港台早前突然重啟針對助理節目主任利君雅的內部調查,工會已表明希望就事件與梁家榮緊急會面,但得悉梁家榮維持於下週開始休假,趙善恩認為梁家榮的做法「非常不負責任」。

談到候任廣播處長李百全,趙善恩指上一次由政務官出任廣播處長已經是鄧忍光年代(2011年9月至2015年8月),工會認為港台當前需要的不是官僚、而是與時並進的精神。趙善恩指出,廣播處長若由傳媒專業人士擔任,會比較理解傳媒運作、實際問題,更加了解專業標準,相反由政務官出任則較難做到這一點,而工會將會繼續觀望。

緬甸軍事政變以來首位喪生示威者:被警方槍傷頭部的20歲女子逝世

緬甸軍事政變引發全國各地示威至今,首次有示威者死亡。據 CNN 報導,死者是本月9日在首都奈比都參與示威期間被警方開槍擊中頭部的20歲女子 Mya Thweh Thweh Khine,家屬確認她於今天逝世。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家屬早於四天前同意拔除維持 Mya Thweh Thweh Khine 生命的醫療器材,但被軍方阻止。直至當地今天上午11時15分,醫生宣告 Mya Thweh Thweh Khine 死亡。

Mya Thweh Thweh Khine 當日在奈比都一個主要幹道交匯處參加集會,網上影片顯示她正與示威群眾一起躲避警方水砲車的噴射,期間突然受傷倒地。目擊者指她頭部受到槍傷,「全國民主聯盟」(NLD;簡稱:全民盟)發言人指一顆子彈擊穿她所配戴的電單車頭盔。

「國際特赦組織」(AI)事後分析現場影像及片段,發現當時有一名警員手持一款緬甸製的 BA-94 或 BA-93 衝鋒槍,並曾經向示威者開火。組織因此判斷:「這名年輕女子的嚴重傷勢,是由緬甸警方直接向和平示威者開槍而造成的。」

然而,緬甸軍方於事發翌日在 Facebook 發表聲明,強調軍警僅以防暴裝備應對事發現場一帶的示威活動。

Mya Thweh Thweh Khine 受傷留院以來,成為緬甸示威的象徵人物。數以千計示威者持續在各地街頭集會、示威及抗爭,而 Mya Thweh Thweh Khine 的照片和肖像常見於示威海報、告示牌、橫額等之上。分析預料,Mya Thweh Thweh Khine 的死訊傳出後,各地示威可能更加熾熱。

另一方面,英國及加拿大分別宣佈制裁緬甸軍方將領,指他們嚴重侵犯人權。英國宣佈,針對緬甸國防部長妙吞烏(Mya Tun Oo)、內政部長梭圖(Soe Htut)及副部長丹蘭(Than Hlaing)實施資產凍結及旅遊禁令。加拿大則宣佈制裁九名緬甸軍官。

英國外交大臣藍韜文(Dominic Raab)強調,英國將與國際盟友攜手追究緬甸軍方的侵犯人權行為。緬甸軍方發言人早前表示,遭受西方制裁是在預計之中。

世衛專家組暫時懷疑華南海鮮市場出售的鼬獾及野兔為病毒源頭

世界衛生組織(WHO)派往中國調查病毒源頭的國際專家組,鎖定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出售的兩種野生動物——鼬獾及野兔,為可能是將病毒傳給人類的源頭。

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專家組對疫情源頭仍有多種假設,目前尚未能確定病毒到底最先在華南海鮮市場傳給人類、還是早在其他地方開始傳播。

報導引述專家組成員表示,他們在華南海鮮市場冷藏庫發現的鼬獾屍體對病毒檢測呈陰性,但專家相信鼬獾有可能是病毒宿主。另外,野兔容易感染冠狀病毒,也有可能是傳播媒介。

專家組成員達薩克(Peter Daszak)表示,華南海鮮市場內有十個售賣野味的攤檔供應鏈,包括廣東省、廣西省、雲南省的養殖場。他形容這是重大發現,因為專家曾在雲南省的蝙蝠身上發現兩種與「2019 冠狀病毒」高度相似的病毒,另外在廣東省及廣西省的穿山甲也曾找到類似病毒。

然而,專家組成員認為有需要將其他國家納入病毒源頭調查,特別是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專家組成員德懷爾(Dominic Dwyer)指出,調查東南亞國家合理,但不代表東南亞便是病毒源頭,也不代表病毒並非源自中國。他認為,有需要確認華南海鮮市場曾經合法或非法出售哪些野生動物。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方已準備好與伊朗就核協議重啟談判

美國、英國、德國及法國舉行外長視像會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已經準備好與伊朗就核協議重啟談判

四國外長在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假如伊朗同意重新嚴格遵守協議限制,美國會同樣遵守協議規定。聲明提到,美國已經準備好跟伊朗舉行會談。

與此同時,美國署理常駐聯合國代表米爾斯(Richard Mills)代表總統拜登去信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撤銷前屆華府通知安理會有關美國重新制裁伊朗的三封信件,表明現屆華府將會終止相關制裁。

伊朗外長扎里夫(Javad Zarif)表明,美國及歐盟必須先行停止針對伊朗的行動,美國必須結束前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向伊朗發動的「經濟恐怖主義」。

美國共和黨在參眾兩院重提《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斯科特(Rick Scott)及眾議員雷申塔勒(Guy Reschenthaler)向國會重提《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要求授權總統在必要時以武力協防台灣。

《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早於去年下半年由國會議員分別在參眾兩院提出,但因去年11月舉行美國總統大選,而未及排上議程。斯科特及雷申塔勒於當地週四(18日)分別向參眾兩院重提法案,表明法案旨在進一步加強美台關係、增強台灣抵禦中國軍事行動的能力。

法案包含11項重點,包括協助台灣對抗中國、在台海部署軍事建設,以至有限度授權總統基於保護台灣免受武裝攻擊之目的而使用武力,以及要求中國放棄使用或威脅以武力實現兩岸統一。

法案要求美國與台灣等安全夥伴建立安全對話、進行聯合軍演、制定協調軍事行動計劃等,以防止中國進攻台灣。另外,法案建議台灣就防衛措施投入額外資源,包括採購不對稱防衛武器、改革後備役制度等。法案同時敦促美國貿易代表與台灣當局商討雙邊貿易協定。

另外,法案鼓勵美國總統、國務卿等高層官員親自訪台,期間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面、並且邀請蔡英文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發表演講。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