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早報:232比197,美國眾議院以「煽動叛亂」第二次啟動彈劾特朗普

2021年1月13日,美國眾議長佩洛西簽字,第二次啟動彈劾特朗普。

2021年1月13日,美國眾議長佩洛西簽字,第二次啟動彈劾特朗普。攝:Sarah Silbiger/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21-01-14

#女權#新聞簡報#中美台#彈劾特朗普

美國眾議院第二次啟動彈劾特朗普

美國國會眾議院週三下午表決通過,以「煽動叛亂」對總統特朗普發起第二次彈劾案。

特朗普是美國史上第三位被彈劾的總統,也是首位被彈劾兩次的總統。

眾議院投票結果為232票支持、197票反對,所有民主黨議員和10名共和黨議員投票支持彈劾。

依照程序,彈劾案下一步將交由參議院審訊,期間由首席大法官監督。彈劾成功需要至少三分之二參議員投票支持。

佩洛西:特朗普是明顯的、現實的威脅

特朗普的總統任期只剩七天。不過眾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日前表示,「必須對攻擊我們民主制度的人們追究責任」,「必須確認這一褻瀆行為是由總統煽動的」。

在週三辯論環節,佩洛西又表示,特朗普對「自由、自治和法治」構成威脅,「煽動了針對美國的武裝叛亂」,「他必須走人」,他對美國來說是一個「明顯的、現實的威脅」。

麥康奈爾:將聽取彈劾審判證據

參議院多數派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為彈劾案能夠在參議院審訊留下了可能性。

《華盛頓郵報》指,麥康奈爾當天下午向共和黨人發出消息,稱雖然媒體作出各種猜測,但他尚未決定對彈劾案如何投票,將聽取移交參議院的法律證據。

《紐約時報》週二曾引述消息指,麥康奈爾對同僚表示,他認為特朗普犯下了可被彈劾的罪行,且樂見以民主黨人發起彈劾的方式將特朗普驅逐出共和黨。

麥康奈爾團隊週三又向媒體透露,參議院本週五不會對特朗普彈劾審判,最早可能於下週二(1月19日)舉行,即拜登宣誓就職總統的前一天。

特朗普態度逆轉譴責暴力

眾議院通過彈劾案後,特朗普傍晚以白宮官方推特帳號發布了一段態度逆轉的5分鐘講話,就上週三其支持者衝擊國會大樓事件表示「明確譴責暴力行為」,並稱他們是在「攻擊我們的國家」,「我們不會容忍」。

然而事發當天下午,特朗普曾發表1分鐘講話,稱這些人「很特殊」,他「愛」他們,他了解他們的「痛苦」和「傷心」,又反覆謊稱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選舉舞弊」。

眾議院開始彈劾辯論前,特朗普還發表了一份簡短聲明,呼籲不要出現任何形式的暴力。

聲明全文為:「鑑於有報導稱將會發生更多示威活動,我敦促一定不能出現暴力、違法和任何形式的破壞行為。我不主張(暴力),美國也不主張。我呼籲所有美國人幫助緩解緊張局勢,平息情緒。謝謝。」

在週三的聲明和講話中,特朗普依舊沒有明確承認自己敗選,也沒有祝賀拜登勝選總統,同時也沒有繼續指控選舉「舞弊」。

紐約市終止特朗普集團商業合同

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週三宣布,鑑於上週三特朗普支持者衝擊國會大樓導致「造成人員死亡的暴動事件」,紐約市將終止與特朗普集團(The Trump Organization)的三項商業合同。

合同包括特朗普集團運營的兩處滑冰場、中央公園一處旋轉木馬和布朗克斯(The Bronx)一處高爾夫球場。

大批國民警衞隊在國會席地而睡

自從上週三特朗普支持者衝擊國會大樓,美國當局加強國會安保,大量國民警衞隊人員持續駐紮國會大樓,包括在樓內吃飯、睡覺。大批軍人在國會大樓地上躺成一片等照片在網上廣傳

截止本週六,華盛頓特區將有至少1萬名國民警衞隊人員協助安保。到下週三拜登就職總統典禮時,國民警衞隊人數還可能增加一倍以上。

白宮提前解密印太戰略框架,提出保衞台灣遏止中國擴張

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週二公布了特朗普政府2018年制定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細節,內容包括將台灣納入第一島鏈,遏止大陸擴張。

文件形容中國和北韓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國家安全挑戰,並強調美國與印度、日本、澳洲等盟友戰略合作,共同維護區域自由經濟秩序,遏止中國不斷擴張的海外影響力。

文件還提出,美國應幫助台灣發展軍事和非對稱作戰策略,以抵禦來自中國大陸的威脅。

奧布萊恩強調這份10頁文件只遮蓋了一小部分。他希望通過提前20年解密,向美國民眾和美國在亞洲的盟友「傳達美國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保持印太地區自由和開放的持續性承諾」。

批評者認為,此舉是特朗普政府移交權力之前再一次刺激北京,給繼任者拜登製造困難,或將迫使拜登付出政治代價。

喬治城大學教授、前奧巴馬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高級主任埃文·梅德羅斯(Evan Medeiros)表示,如果拜登政府明確接受這一變化,他們就要面臨與中國的不穩定、對抗性關係;如果拒絕接受,就要面臨政治難題以及與台灣關係問題。整件事都將關乎「美中台關係的新尺度」。

過去一週內,特朗普政府突然加速改變與台灣關係現狀。上週六,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宣布撤銷關於美國與台灣官員往來的自我限制措施。美國外交官隨後週一分別會見了台灣駐美代表駐荷蘭代表。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還計劃本週三訪問台灣,但因美國國務院取消權力交接時期所有外訪而未能成行。

愛爾蘭總理就「母嬰之家」歷史代表國家道歉

愛爾蘭總理馬田(Micheál Martin)週三發表道歉聲明,就該國歷史上「母嬰之家」的調查結果,代表國家向倖存者道歉,承認這是該國「一代代人犯下的深刻錯誤」。

這些機構成立於19和20世紀,收容不被社會接納的未婚懷孕的婦女和女童。很多女性被迫忍受艱苦的生活環境,甚至遭到虐待和侵犯,大量新生兒夭折。

調查報告針對1922年到1998年間的18家機構。這些機構收容了約5.6萬名未婚母親和5.7萬個兒童,約有9000名嬰兒夭折,即每七個新生兒就有一個夭折。很多活下來的孩子被收養,或送到天主教孤兒院。

愛爾蘭政府表示,報告揭示了該國「令人窒息的殘酷的厭女文化」。

愛爾蘭天主教會領袖埃蒙·馬田(Eamon Martin)大主教也向倖存者和所有受到影響的人表示個人道歉,並承認教會是促成這種愛爾蘭文化的因素之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