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早報:美國民主黨領袖呼籲罷免或彈劾特朗普,特朗普表態將平穩移交權力

2021年1月7日,美國眾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在國會舉行記者會。

2021年1月7日,美國眾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在國會舉行記者會。攝:Caroline Brehman/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21-01-08

#新聞簡報#國家安全法#2020美國大選

特朗普表態會實現權力平穩過渡

美國總統特朗普支持者6日衝擊國會引發一系列政治影響,民主黨人呼籲援引《憲法》第25修正案罷免特朗普,或通過彈劾法案令其下台,部分共和黨人支持;白宮多名官員相繼辭職,包括內閣成員、交通部長趙小蘭(Elaine Chao);國會警察局局長桑德(Steven Sund)等高層因被指責應對衝擊事件不力而辭職;英德等國家領導人對特朗普發出譴責。

特朗普週四傍晚發布了一段在白宮錄製的簡短講話,稱會確保「新政府」在1月20日平穩過渡。

特朗普譴責了週三衝擊國會的暴力事件,強調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但他未提及衝擊者是其支持者,以及這些人衝擊國會前曾受到他本人的鼓勵。

特朗普還聲稱他週三「立即部署國民警衛隊」以「驅逐入侵者」。不過據《紐約時報》援引知情人士指,當天下令調集國民警衛隊的是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

民主黨領袖呼籲罷免或彈劾特朗普

美國《憲法》第25修正案於1967年通過。其第四條款規定,副總統及內閣成員,以至根據法律設立的其他機構、例如國會多數成員,可以向國會提交書面聲明,提出總統無法履行職權、由副總統署任總統。該條款自生效以來從未被援引過。

民主黨參議院領袖舒默(Charles Schumer)和眾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先後發出呼籲,要求彭斯援引第25修正案罷免特朗普。

佩洛西週四在國會記者會上表示,特朗普煽動了一場針對美國的「武裝暴動」,她呼籲彭斯和內閣罷免特朗普。如果彭斯不採取行動,國會或將對特朗普發起第二次彈劾。

部分共和黨人支持罷免特朗普

來自伊利諾伊州的共和黨籍眾議員亞當·金辛格(Adam Kinzinger)週四也公開呼籲彭斯和內閣援引第25條修正案,以確保「我們有一個理智的領袖」。

他表示,特朗普已經不僅是背棄總統職責、違背效忠憲法的誓言,而是已經失去對現實世界本身的認知。

另一名來自俄亥俄州的共和黨眾議員斯蒂弗斯(Steve Stivers)也對媒體稱,如果內閣決定罷免特朗普,他會投票支持。

馬里蘭州共和黨籍州長拉里·霍根(Larry Hogan)也表示,特朗普下台會對美國更好。

拜登:美國史上最黑暗一日之一

當選總統拜登週四再次發表演講,形容週三是美國「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之一」。

拜登表示,特朗普與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極端分子過去幾年持續危害美國民主體制,包括攻擊媒體和司法系統,衝擊國會事件達到「頂點」。

趙小蘭等多名白宮官員辭職

交通部長趙小蘭週四宣布辭職,成為衝擊國會事件後首位辭職的內閣成員。

趙小蘭是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的妻子,已在特朗普政府任職四年。

她在公開信中表示,6日衝擊國會事件給美國造成創傷,事件本可以避免發生,但特朗普的支持者卻在其講話後衝進國會大樓。身為內閣成員,她自認無法擺脱干係,並提出辭職,於1月11日生效。

衝擊國會事件之後24小時內宣布辭職的還有:特朗普政府前幕僚長、現美國駐北愛爾蘭特使麥克·馬爾瓦尼(Mick Mulvaney);第一夫人發言人格里森姆(Stephanie Grisham);副國家安全顧問波廷傑(Matthew Pottinger);白宮社交秘書尼凱塔(Anna Cristina 「Rickie」 Niceta)等。

國會警察局高層辭職

美國多家媒體週四下午引述消息指,國會警察局長桑德將於下週離職。

當天稍早時候,佩洛西公開批評國會警察局高層應對不力,並要求桑德辭職。她還表示,眾議院警衞官保羅·歐文(Paul Irving)已提交辭呈。舒默也呼籲參議院警衞官辭職。

佩洛西讚揚並感謝不少國會警察在應對衝擊事件中的表現,但認為國會警察領導層工作失敗,應為此承擔責任。

她還表示,行政部門也需要檢討,包括聯邦調查局(FBI)情報、國防部啟動國民警衞隊的速度等。

華盛頓檢方將調查衝擊國會「所有參與者」

華盛頓特區代理聯邦檢察官謝爾文(Michael Sherwin)7日表示,將對6日衝擊國會的「所有參與者」展開調查,以確定他們是否違法。

他強調,調查對象不僅包括進入國會大樓的人,也包括在其他方面「提供協助、給予便利的輔助性角色」。

被問及調查對象是否包括特朗普,謝爾文表示,「我們正在調查所有參與者,任何發揮作用的人,如果有證據顯示構成犯罪,都將被起訴」。

約翰遜、默克爾譴責特朗普

英國首相約翰遜公開表態,批評特朗普質疑美國大選結果、鼓勵其支持者衝擊國會的行為「大錯特錯」。約翰遜對此予以「毫無保留地譴責」。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在一場會議上表示,特朗普支持者衝擊美國國會的畫面令她感到「憤怒和悲傷」,特朗普必須為他不承認敗選、激化質疑選舉,及導致的後果承擔責任。

默克爾表示,民主的基本原則是沒有贏家和輸家;雙方都要以體面和負責任的態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樣民主本身才會成為贏家。

特朗普Facebook、Instagram帳號被禁至少兩週

Facebook CEO朱克伯克(Mark Zuckerberg)週四宣布,對總統特朗普的Facebook和Instagram帳號封禁至少兩週,直至總統權力和平過渡。距離拜登1月20日宣誓就任總統尚餘13天。

朱克伯克表示,特朗普縱容而非譴責其支持者衝擊國會,令美國和世界各地人民感到不安,也更加清楚表明他持續阻礙、破壞政府權力和平過渡。

朱克伯克還指,平台週三刪除了特朗普多條內容,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言論可能導致或意圖製造更多暴力行為。

朱克伯克又解釋,Facebook過去幾年也曾對特朗普違反平台政策的言論進行刪除或標註,同時也認為公眾有權看到包括爭議性的政治言論。但如今情況發生「本質變化」,特朗普在利用Facebook平台煽動針對民選政府的「暴動」,繼續容許其使用帳號會帶來過大風險。

拜登提名加蘭出任新政府司法部長

拜登團隊7日宣布,提名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首席法官梅里克·加蘭(Merrick Garland)出任新政府的司法部長兼總檢察長。

加蘭現年68歲,曾擔任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小威廉·布倫南(William Brennan, Jr)的助手,還曾任司法部聯邦檢察官,是調查俄克拉何馬城爆炸案的代表人物。

1995年,時任總統克林頓提名加蘭出任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法官,遭到共和黨把持的參議院阻撓,提名直到1997年才獲通過。

2003年,加蘭成為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首席法官。

2016年3月16日,時任總統奧巴馬提名加蘭接替已故大法官斯卡利亞(Antonin Scalia),又遭到麥康奈爾把持的參議院阻撓。此席位空缺將近一年,直到特朗普上台後任命保守派大法官戈薩奇(Neil Gorsuch)填補。

香港「初選大搜捕」53人陸續獲保釋

香港警方6日針對「35+民主派初選」展開大搜捕,以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下「顛覆國家政權罪」拘捕53名前立法會議員及民主人士,羈押約40小時後,被捕者昨晚陸續獲准保釋,離開警署。

Now新聞台指,警方以國安法官手令要求他們交出旅遊證件,並交保釋金,暫未提出檢控。

被捕者之一、法律學者戴耀廷獲昨晚接近午夜離開警署。他對守候在外的記者表示,「香港進入一個寒冬,風吹得又猛又冷,但相信很多香港人都會用自己得方法逆風而行」。

荃灣區議員岑敖暉保釋後也表示,政府將反對派參選等同於「顛覆國家政權」,這種說法十分荒謬。

英國、美國、歐盟等官員也對香港大抓捕事件提出批評。香港政府則發表聲明,不接受外國官員指稱今次大抓捕反映出香港已不容許多元政治,稱相關言論「以偏概全和失實」,並強調港府將「果斷無畏維護國家安全」。

有消息指廣播處長下令香港電台不得採訪上述53人,香港電台工會又解釋稱,處長表示是「善意提醒」員工按採編機制「謹慎處理」,「不是硬命令」。

另據香港01引述消息指,警方會在同案中再拘捕目前收押於荔枝角收押所的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快必)和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兩人不在53人名單內。

《蘋果日報》也指,黃之鋒昨日在荔枝角收押所被鎖上手銬、腰鏈帶上囚車,首次被控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