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

從「共機擾台」到「偽出國」:台灣的天空,誰說了算?

看似無邊無際的天空,依然藏著人類世界的政治角力痕跡。而台灣周邊的空域,更是各方強權的兵家必爭之地。

2020年9月23日台灣桃園國際機場,長榮航空公司的飛機在起飛。

2020年9月23日台灣桃園國際機場,長榮航空公司的飛機在起飛。攝:I-Hwa Cheng/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李易安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0-10-29

#台海#軍機繞台#海峽中線#解放軍

今年雙十節前後,台灣附近的空域分別發生了幾起事件,乍看毫無關聯,卻在日趨緊張的東亞局勢之中,共同反映出了一些玄機。

首先,長榮航空再度推出了「類出國」航班,除了延續疫情期間民眾「好想出國」的商機之外,也搭配雙十國慶話題,推出「雙十同遊・夢幻起飛」專機,機上提供了鼎泰豐的套餐,以及帶有雙十圖樣的糖霜餅。

很有意思的是,從飛航紀錄供應商 FlightRadar 的資料來看,這班編號為 BR-5888 的航班在起飛之後,先是向東飛行、在日本最西端的與那國島上空盤旋一週,接著才返回台灣,繼續經過蘭陽平原、澎湖、墾丁等地上空。事實上,這並非長榮雙十航班獨有的路線:舉凡華航、虎航、星宇航空早前發賣過的幾次「類出國航班」,航行路線也都與此大同小異,或者環島、或者繞往琉球群島西側。

和「類出國航班」帶點荒謬的喧鬧歡樂相比,台灣軍方在同個時期傳出的新聞,就顯得詭譎嚴肅許多。 10 月 15 日,一架由台灣國防部承包、飛往東沙島的包機,在即將進入香港飛航情報區時,遭香港航管人員輾轉告知「航道前方存在危險」,因而被香港航管中心拒絕進入,最後被迫折返。

消息曝光之後,台灣輿論出現了疑惑的聲音:原來台灣航機前往台灣實質管轄的東沙島,居然必須經過香港同意才能降落嗎?台灣前往南海軍事據點的運補航線,竟然掌握在香港航管單位的手中嗎?再細看報導內容,讀者也不難發現一個關鍵詞:香港飛航情報區。什麼是飛航情報區(flight information region,以下簡稱 FIR)?

如果我們把台灣軍方的東沙包機,和民航業者的「類出國包機」並置看待,「飛航情報區」到底在其中扮演了哪些角色?近來因為「共軍軍機擾台」,而經常出現在新聞中的「防空識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以下簡稱 ADIZ ),和 FIR 又有哪些不同呢?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