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疫情期間不適合創業?數百萬美國人說不

受疫情影響,美國大批企業倒閉。然而,現在全美各地開辦新公司的申請數量卻正以2007年以來最快的速度增長。

2020年5月22日紐約,2019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紐約蘇豪區的餐館照常營業。

2020年5月22日紐約,2019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紐約蘇豪區的餐館照常營業。攝:Stephanie Keith/Getty Images

華爾街日報記者 Gwynn Guilford / Charity L. Scott

刊登於 2020-10-25

#端 x 華爾街日報

本文原刊於《華爾街日報》,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全部內容僅向付費會員開放,我們強烈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受疫情影響,大批小企業被迫關門。然而對於對麥迪遜·施耐德(Madison Schneider)來說,這卻是開啟新事業的一個好時機。

22歲的施耐德家住堪薩斯州哈維蘭,9月12日,她的萊拉麵包咖啡屋(Lela’s Bakery and Coffeehouse)開張了,小店以她的祖母命名。施耐德表示,自打開張以來,店裡的生意每天都很紅火,「我覺得這就是我該幹的事。」她說。

政府數據顯示,美國人正以十多年來最快的速度創立新的企業。在疫情導致經濟停擺、同時重塑了美國經濟形態後,創業者抓住了人們被壓抑的需求與新的機遇。

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為止,今年創業者開辦公司所需的僱主身份識別碼申請數量已超320萬個,而2019年同期為270萬個。申請者群體包括零工經濟從業者以及其他獨立的合同工,他們可能是在失業後開始了創業。

數據顯示,即使排除這部分申請者,截至9月中旬,想要僱用其他員工的企業主也提交了110萬份新申請,比去年同期增長12% ,是自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場疫情實際上導致創業公司激增,帶我們重返衰退之前的日子。」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研究該數據的經濟學家約翰·哈爾蒂萬格(John Haltiwanger)說。

創業大軍中的很大一部分公司可能會無疾而終。哈爾蒂萬格表示,半數以上創業公司會在五年內倒閉。此外,根據數據技術公司 Womply 的說法,截至9月中旬,小型企業的收入較1月份下降了21% 。「我想,大多數創業者都明白成功的概率並不高。」哈爾蒂萬格說,「關鍵問題是,在當前環境下,他們能否抓住迅速湧現的市場機會?」

新公司創立潮是伴隨著一波企業的倒閉潮到來的,前者正好填補後者留下的巨大市場空白。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經濟學家史蒂文·漢密爾頓(Steven Hamilton)表示,美國在疫情頭三個月倒閉的企業數量比平常一整年都要多。此外,漢密爾頓估計今年將有70萬家公司關門,這是新公司申請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的。

隨著各個城市和州取消對餐飲、零售等行業的各種限制,消費在逐漸回升,疫情頭幾個月暫時停擺的一系列活動也因此回溫。同時,病毒的持續傳播導致消費者的行為轉變比以往低迷時期更為持久。這雖然使得現有很多商業實體失去收入來源,卻也為新興企業開闢了新市場。

另一些提振因素可能來自約為上次經濟衰退期間三倍的個人儲蓄率,以及全國大部分地區居高不下的房價。美聯儲地區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將近90% 的公司依靠企業主的個人信用評分來獲取貸款。報告發現,過去五年中,一半以上人依靠個人積蓄、朋友或家人的資金來支持他們的生意。

開辦新企業的申請從6月開始增加,部分原因可能是繳稅時間的變化。政府將納稅申報截止日期從4月推遲到7月後,通常會在3月出現的新企業申辦潮也隨之延後。隨著各州在5月和6月開始放寬限制,原本在極端不確定時期擱置了計劃的創業者也開始行動起來。

這樣的猛增可能是疫情正在加速「創造性破壞」的一個跡象,這是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在上世紀40年代推廣流行的一個概念,用以描述新興創新企業如何取代舊的、效率低下的企業,從而促進長期繁榮。

儘管新企業剛起步時通常規模較小,但它們仍是創造就業機會的重要動力。霍爾蒂萬格的研究顯示,從歷史上看,初創企業創造了大約五分之一的就業機會。他表示,一半以上的新工作來自增長最快的現有公司,其中大多數是相對年輕的公司。根據人口普查局的數據,2017年,員工人數少於500人的公司所涵蓋的就業人數佔到了私營企業總人數的近一半。

2007至2009年的經濟衰退和隨後的疲軟發展已經證明了這一動力的重要性。經濟衰退正式結束後,新企業創辦的步伐放緩,導致經濟復甦緩慢,失業率異常增高。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智庫高級研究員伊恩·海瑟薇(Ian Hathaway)的最新分析顯示,儘管春季人們普遍擔心風投交易會枯竭,但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上半年的交易活動僅下降了6%。

「危機剛到來時,每個人都屏住了呼吸。之後,尤其是在知識密集型行業,人們發現生活依然在繼續。」海瑟薇說,「我們經歷了萎縮和大規模裁員,但 GDP 只下降了9% ,而不是50% ,事情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嚴重。」

以下是對八位相關人士的深入觀察訪談,在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低迷時期,他們賭上自己的未來,開始了新生意。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意味著嘗試新身份,創造新生活。

麵包店店主

施耐德的冒險之舉實屬迫不得已。她今年5月大學畢業,原本打算到教堂做個領拜主領,然而不能提供當面服務的禁令破壞了她的計劃。鎮上一家很受歡迎的咖啡店關門後,她決定聯繫前任老闆,詢問盤店事宜。「這遠遠超出了我的預算範圍。」她說。

然而,租個商鋪則便宜得多,每月只需350美元。於是,她決定追逐自己開麵包店的夢想。施奈德拿出大約8000美元的積蓄做啟動資金,並在8月談妥了並不昂貴的租約。父母借錢給她買了一台濃縮咖啡機。萊拉麵包咖啡屋(Lela’s Bakery and Coffeehouse)本月開業之前,當地居民還幫她粉刷了金屬頂棚的瓦片,鋪上了舊地毯。

「一切都發生得很快,真的很瘋狂。」施奈德說。她計劃招聘一些員工,這樣她好有空搞些餅乾、鬆餅和肉桂卷以外的商品,再舉辦些特別活動。

應用程式開發員

伊萊安娜·瓦爾迪茲(Ileana Valdez)把自己設計的報名表發在某個Facebook群組時,原本只是當作一個大學相關的玩笑,沒想到卻收到了成千上萬困在家中學生的回應,她從中發現了機會。瓦爾迪茲和兄弟豪爾赫(Jorge)在達拉斯的家中瘋狂搗鼓了一個周末,把這個玩笑做成了一個面向大學生的實用約會網站。「我們沒有用它賺錢或者變成創業項目的計劃,但是由於需求量很大,我們必須提供好的產品。」她說。

他們的開發成果名為OKZoomer,是一個沒有個人資料圖片的約會平台,目前已擁有兩萬名用戶。新用戶用自己的大學電子郵件地址註冊,再做一個性格測試,OKZoomer的算法會用測試結果將用戶與同一所學校的其他學生進行匹配。

21歲的瓦爾迪茲表示,這家剛起步的公司已經僱用了六名員工來開發OKZoomer移動應用程式,也在回覆一些對此感興趣的風投發來的諮詢。瓦爾迪茲正在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攻讀計算機學科學位,今年是最後一年。

「OKZoomer 一開始只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大概是說『錯過了最後一次戀愛機會?我們用約會算法幫助你。』」她說,「結果就爆紅了。」

健身平台創始人

3月,為了遵守居家隔離令,為丹尼爾·佩頓(Danielle Payton)帶來核心客戶群的健身工作室不得不關閉,而她的公關宣傳業務也隨之萎縮。接下來的幾周,她注意到有健身教練在 Instagram Live 發布免費課程。「他們在放棄自己的生計,」她說,「免費是不可持續的。我們的理髮不是免費的,房租也不是免費的……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6月中旬,居住在佛羅裡達州邁阿密的佩頓與聯合創始人雷切爾·西格爾(Rachel Siegel)一起推出了在線健身課程平台 Kuudose。「健身應該是所有人都負擔得起,接觸得到的,但大家都要吃飯的。」她說,Kuudose 的教練每月能根據自己為平台帶來的會員抽取佣金。

客戶能在 Kuudose 上獲得約200個短期健身項目,指導影片由專業健身教練在家中錄製,收費為每月9.99美元或一年99美元。佩頓表示,公司目前已經與550名客戶簽約。「我們把這看作一項長期工作,」她說,「我們將這場疫情看作成功的跳板。」

口罩製造商

疫情爆發時,詹妮茲·馬薩卡揚(Janizze Masacayan)是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雷一家療養院的主任,她身陷這場全國性醫療保健危機的同時,還面臨著家中的孩子看護問題。她和丈夫都無法照看三歲的兒子,因為政府下令居家隔離,兒子無法上學,只能呆在家中。「(我的上司)問我,『你真想要辭職嗎?因為我們這裏需要你。』」她說,「我還是辭職了。」

為了彌補收入方面的損失,馬薩卡揚決定嘗試制作可以反覆使用的口罩。「小時候祖母教過我怎麼使用縫紉機,所以我想,‘為什麼不為家人做口罩呢?」她說。

最後,她決定在 Etsy 上開一家店,把口罩出售給別人。現在,馬薩卡揚擁有一個名為 Jellybean Boutique 的獨立網站,併為當地一家酒店提供訂製口罩。

馬薩卡揚表示,她想擴大產品規模,讓業務更具可持續性,這樣她就不必外出工作了。「能呆在家裡照顧兒子真是太好了,」她說,「我非常滿意。」

自行車修理師

3月初,伊恩·奧斯特裡奇(Ian Oestreich)意識到,受新冠疫情影響,他這份健身教練的工作幹不了幾天了。於是他開始利用起自己修理自行車的手藝。幾周後,他所在的威斯康星州麥迪遜的健身房解僱了他,他的努力總算得到了一些回報,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開辦了一家移動自行車修理鋪。

奧斯特裡奇拿出1000美元左右的積蓄投資工具和設備,4月份,他開起了「後院自行車」(Backyard Bicycles) 修車鋪,在威斯康辛州麥迪遜附近的朋友院子裡搭帳篷居住,在社交媒體上播報自己的動向。

「以前,這種模式只適用於周末,」這位26歲的年輕人說,「現在用 Zoom 電話就能聯繫到人,每天都像是周末。」

很快,他開始每天工作10小時,每天修理多達18輛自行車。6月,解僱他的健身房叫他回去工作,他拒絕了,因為靠「後院自行車」掙的錢比當健身教練多。

「說實話,這感覺有點不可思議,」他說,「就像我造了一個火箭,然後點燃了它,現在我只是緊緊拽住它的尾巴,等待它在這一季結束時熄滅。」

廚師

尼克·布萊恩(Nic Bryon)是佛羅裡達州坦帕市的一名副廚師長,餐廳關門後他失業了。失業的第一周,他與兄弟格雷格(Greg)一起,開始開發名為 Pasta Packs 的本地套餐送餐服務。

這個概念本身很簡單:兄弟倆提供新鮮的意大利麵食,包裝上附有詳細的說明,告訴顧客如何重新加熱,做出一頓餐館級別的餐食。「你只需要會燒開一壺水就行。」尼克說。

尼克負責開發食譜,身兼攝影師和設計師的格雷格負責品牌概念,為成品菜餚拍照。Pasta Packs 最初在 Instagram 上推出,第一批客戶是他們的朋友。之後,兄弟倆建了一個網站,並開始拓展客戶群體。

尼克每天早上6點起床,根據當天的訂單去雜貨店購買材料。 然後,他用上午剩下的時間做意大利面、醬汁和其他佐料,最後把所有東西打包。尼克和格雷格表示,他們目前正在嘗試向坦帕以外的地區送貨。

書商

利 · 阿爾特舒勒(Leigh Altshuler)一直很喜歡書店。她之前曾為一家書店工作,在曼哈頓著名的獨立書店斯特蘭德書店(Strand Bookstore)擔任了幾年的公關總監。

但直到今年3月失業後,她才開始考慮在紐約開一家自己的二手書店。她說:「我一直在思考所有讓我有動力去上班的事情,那些我熱愛的事。」

29歲的阿特舒勒用自己的積蓄開店,男友、鄰居和朋友也為她提供了許多其他幫助,比如捐書,幫她替班。她計劃在10月底開張。

「如果有人問我小時候想做什麼,我可能會說我想開一家書店,但是在紐約,好像沒有什麼時候像是創業的好時機。」她說。

有人質疑現在是否是她開零售店的好時機。「我倒不如做些瘋狂的事情,追隨我的夢想。」她說,「如果現在不行,什麼時候能行呢?」

理療師

2015年獲得碩士學位後,喬伊·蒙哥馬利(Joyre Montgomery)就想自己開診療所,但直到疫情期間她才採取了行動。

她曾在田納西州查塔努加擔任駐校理療師,但隨著學校關閉,政府強制隔離,她的工作變得不確定起來。暫停執業讓她有時間去思考如何成為一名企業主。面對新的心理方面的挑戰和向線上診療的方式轉變,現在似乎是她開始新實踐的好時機。

蒙哥馬利在4月和5月制定了一項計劃,到6月,她已經達達成為一名有執照臨床社會工作者的要求。促使她在7月開業的關鍵因素是,保險公司願意承保的遠程醫療就診項目變多了。蒙哥馬利表示,保險公司很快就同意了接受這些保險,所用時間也比平時所需時間短得多。

7月13日,她接待了自己的第一位客戶,如今她的診療所已有將近60位客戶,這對於蒙哥馬利來說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增長。「我非常驚訝,」她說,「現在差不多到了我得拒接新客戶的地步了。」

英文原文:Is It Insane to Start a Business During Coronavirus? Millions of Americans Don’t Think So.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