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早報:香港國安便衣突襲黎智英名下公司,不等律師到場取走私人文件

2020年10月15日,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在西九龍法院出席聽證會。

2020年10月15日,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在西九龍法院出席聽證會。攝:Tommy Walker/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20-10-16

#國家安全法#2019冠狀病毒疫情#陳同佳#2020美國大選

香港國安便衣突襲黎智英名下公司,不等律師到場取走私人文件

《蘋果日報》指,昨日上午香港警方再次突然搜查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名下私人辦公室,不等律師到場帶走若干文件。黎智英直斥警方行動離譜。

報導指,昨日上午10時許,14名國安處便衣突襲位於九龍觀塘的力高顧問有限公司辦公室,帶走至少六部電腦和兩箱文件,包括已停運多年的公司文件。

因為疫情關係,當時公司職員均在家辦公。管理處通知職員返回辦公室,讓警方進入搜查。身在外地的辦公室負責人馬克·西蒙(Mark Simon)獲悉後,要求警方等待律師到場後再開始搜查,現場職員亦提出同樣要求,警方均沒有理會。

馬克·西蒙指,警方在律師到場前已搜完離開,沒有留下聯繫方式或警員姓名。他表示會通過律師申請禁制令,禁止警方翻閲有關文件。

黎智英事後直斥警方突襲行動離譜,不等律師到場,也沒留下搜查令,就取走他的私人文件。他形容「香港法治已消失」,預料警方的針對行動還會接踵而至。

香港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表示,昨日正是黎智英因涉非法集結罪出庭日,警方行動時間太過巧合,質疑警方是故意為之。

《蘋果日報》又指,警方時隔10小時後回覆,稱國安處人員8月10日拘捕10人涉違反《港區國安法》,警員根據法庭手令搜查觀塘區一間辦公室,撿取相關證物作進一步調查。

香港政府反對美國務院制裁港中官員報告

香港政府昨日發布新聞稿,反對美國國務院因應美國《港區自治法》向國會提交的報告,要求美國停止干預中國內政,譴責報告中指控「毫無根據和不負責任」。

港府稱,不認同報告「抹黑、妖魔化」《港區國安法》,認為該法對貫徹「一國兩制」是「及時和必須」的;該法落實以來,「香港社會恢復平穩」,「市民可再依法享有基本權利和自由」。

港府還指,美國對香港官員實施的「制裁」對香港金融機構不具法律效力。港府亦提出,反對美國將香港貨品產地來源標為中國的規定,要求美國撤回。

美國國務院在上述報告中,點名提及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港區國安委秘書長陳國基等十名制裁對象,逐一解釋制裁理由,包括指出他們參與損害香港自治。國務院同時向國際金融機構發出警告,指出與受制裁人士進行交易,可能會遭到嚴厲制裁。

港警在金鐘拘捕一男子涉違《港區國安法》

香港網民昨日在金鐘太古廣場發起悼念活動,紀念去年「反修例運動」期間於6月15日在此處墜樓身亡的梁凌杰。廣場中庭有人高唱《願榮光歸香港》,高喊反修例口號;廣場外有不少市民帶鮮花前來悼念。

大批警察到現場戒備,另有一批軍警在廣場各層巡邏。警察用揚聲器警告現場人士違反限聚令,在商場內拉起封鎖線,並一度舉紫旗警告在場人士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

晚上約7點,警方拘捕了一名30歲馬姓男子,指控他在商場做出「煽動或教唆他人分裂國家」的行為,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

潘曉穎母促台灣簡化程序讓陳同佳投案

香港人陳同佳2018年2月在台灣殺人案,遇害者潘曉穎母親致信台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懇請台灣當局簡化程序,讓陳同佳到台灣投案。

信中指,陳同佳自去年從香港出獄已過一年,去年10月承諾赴台灣投案,至今仍未動身。「我們懇請台灣當局能簡化程序,與港府放下歧見,盡快讓陳赴台投案,接受法律制裁。」

陳明通回信表示,非常理解潘曉穎母親的傷痛,台方仍然持力求實現司法正義的立場。他呼籲香港政府務實回應台灣提出的司法互助請求,兩地政府協商解決問題。他亦希望潘曉穎父母能促請香港政府行動。

香港政府對此回應表示,港台兩地沒有司法協助,台灣方面不斷向香港提出要求,是不尊重香港司法制度。港府再次強調,陳同佳在香港是自由人,港府無權干預他如何赴台投案。

此前,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闡述台方主張指,此案是香港人殺香港人,嫌犯亦在香港,香港方面應承擔起司法責任,台灣方面會配合提供證據;台方拒絕陳同佳作為殺人嫌犯以自由行方式赴台投案,又指港台兩地均有政府,應循官方渠道解決。

法國單日感染人數超過3萬創新高

法國週四宣布即將對巴黎等九個城市實施宵禁後,當日錄得新增30621人感染2019冠狀病毒,遠超前一天的22591人,為疫情爆發以來最高值。

自從大規模檢測以來,意大利、波蘭和德國週四也錄得單日確診病例數量新高。歐洲多國近日均宣布不同程度加強防疫措施。

世界衞生組織(WHO)警告歐洲各國政府,面對第二波疫情,必須採取新的嚴格防疫管控,以挽救更多生命。

Facebook、Twitter 限制傳播《紐約郵報》關於拜登報導引爭議

Facebook 和 Twitter 週三採取罕見做法,限制《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一篇關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及其子亨特(Hunter Biden)報導的傳播,引發爭議。

《紐約郵報》聲稱,他們從一台送到維修店的電腦中,獲得亨特與拜登收發電郵的截圖,以及亨特的私人信息。

Facebook 隨即限制報導在其平台上的傳播速度,稱等待第三方事實核查機構對相關內容給出意見,並表示這是公司應對類似事件的「標準程序」。

Twitter 隨後也阻止用戶發布相關報導鏈接,最初理由是,相關內容可能違反公司關於盜取資料的規定;後續又表示,這些文章還違反了公司關於未經個人許可發布電子郵件地址、電話號碼等私人信息的政策。

《紐約郵報》還稱,2015年4月的一封電郵顯示,烏克蘭能源公司一名顧問曾感謝亨特邀請他在華盛頓特區與拜登見面。拜登團隊已回應,指拜登日程中從來沒有這次會面,亦指 《紐約郵報》發稿前沒有向拜登團隊就關鍵內容進行核查。

《紐約郵報》則譴責 Facebook 和 Twitter 打壓新聞自由,成為「宣傳機器」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