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專訪盧思騁:從「蟻象之爭」開始的中國環保NGO二十年

數十年來,中國日漸嚴峻的環境議題背後,一直有一群專攻環保的公益機構,帶著一代又一代的NGO從業者,如若「大衛迎戰歌利亞」般,遊戰在公眾意識、企業利益和政府關係之中。

盧思騁,一直活躍在中國大陸環保領域,先後擔任過國際環境機構綠色和平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於中國辦公室的管理者。

盧思騁,一直活躍在中國大陸環保領域,先後擔任過國際環境機構綠色和平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於中國辦公室的管理者。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張子竹 發自北京

刊登於 2020-10-04

#環境保護#空氣污染#一帶一路

2020年夏天見到盧思騁時,他正要告別生活了近20年的北京,回到香港休整。過去20年,這位香港人一直活躍在中國大陸環保領域,先後擔任過國際環境機構綠色和平(以下簡稱綠和)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辦公室的管理者,也做過自然之友執行理事長、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和SEE基金會的秘書長。2004年成立的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是中國首家以企業家為主體的會員制環境公益機構;自然之友則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全國性民間環保組織,由梁思成之子梁從誡在1994年創立。

作為NGO從業者,盧思騁在國際和本土機構都有所建樹,這樣的經歷並不多見。1973年,盧思騁出身在香港一個草根家庭。1991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主修政府與公共行政,不僅愛Bob Dylan,Joan Baez,也醉心美國六十年代歷史和中國現代革命史。彼時,中國大陸剛經歷了1989年的社會動盪,他在民間社會和環境保護這條路上,看到希望。

千禧年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抬頭。1999年,盧思騁加入綠和,兩年後在大陸創建分部。在當時的中國,這間以激進敢言聞名的西方環境NGO,被媒體迴避、官員推搪。有NGO前輩甚至說,綠和不符合中國國情,言下勸他不要來華。

諸多不可能下,綠和卻接連在電子垃圾、非法砍伐、轉基因作物等多個議題上開展調查,並藉助媒體的力量,公開質疑大型企業環境違規。「國際NGO中,綠和也算在中國重新開創了想像,就是重新定義什麼是可能的。」盧思騁說。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