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晚報:蔡霞接受港台專訪,批習近平治下中共不容異見、將黨員當成黨奴

2019年2月25日,中國企業潮星集團的中共黨員僱員正在參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會」,期間使用應用程式「學習強國」學習。

2019年2月25日,中國企業潮星集團的中共黨員僱員正在參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會」,期間使用應用程式「學習強國」學習。攝:Jason Lee / Reuters

刊登於 2020-08-24

#香港法治#習近平

蔡霞接受港台專訪,批評習近平治下中共不容異見、將黨員當成「黨奴」

中共中央黨校前教授蔡霞接受香港電台專訪,批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不允許黨內有不同意見,也不檢討及糾正錯誤,反而整治異見人士,做法極為惡劣。她透露自己本來已經想退黨,對於上週被開除黨籍感到高興。

香港電台提到中共中央黨校早前發出公告,批評蔡霞發表「有嚴重政治問題和損害國家聲譽的言論,嚴重違反黨紀和國家事業單位人員行為的規範」。蔡霞對港台表示,相信受罰源於她今年發表包括反對中國政府在港訂立《港區國安法》的三次言論,以至要求撤換習近平的錄音講話,以及參與聯署悼念武漢醫生李文亮等。

蔡霞批評中共不能包容及平和對待不同意見,而且近年要求黨員絕對忠誠。她反問假如領導人做錯是否應與中央「保持統一」,並質疑「一個人」的意志正綁架全黨,將九千萬名黨員當成「黨奴」。

蔡霞透露,校方在審查期間曾指她被「外面」利用,指她的言行會造成嚴重惡劣的不良影響。她提到學校有人曾經想息事寧人,希望她否認曾經發表批評習近平的說話,但她拒絕並決定不會逃避責任。

對於被取消退休待遇,蔡霞強調退休待遇與政治觀點完全是兩回事,兩者不能掛鈎,前者是她工作一輩子後的應得權利,校方做法是侵犯人權。蔡霞表明會委託律師跟進並提出申訴,然而校方至今沒有向她發出任何解釋文件,令申訴難以入手。目前旅居美國的她透露,校方曾經指出若她回國就會向她提供文件,但她出於人身安全考慮,暫時不打算返回中國。

蔡霞於今年6月在網上發表言論,批評中共為「政治殭屍」、而習近平是「黑老大」,引起中國黨政體制內部、學術界及輿論的關注。至上週一(17日),中共中央黨校宣佈開除蔡霞的黨籍,以及撤銷她的退休待遇。

許智峯就兩案提出私人檢控,律政司介入要求撤控獲法庭接納

香港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早前就去年「深水埗的士司機涉嫌駕車衝撞人群案」及「西灣河警長開槍案」提出私人檢控,原本已獲法庭批出傳票,但律政司要求介入並提出撤控,至今天法庭接納律政司要求

律政司助理刑事檢控專員蕭啟業今天在法庭陳述介入理據。關於「西灣河警長開槍案」,他指出警方的獨立調查小組早前已經就指控作出調查,並將相關證據交予律政司,當中包括市民及警方口供、行車記錄片段、警方逐格分析等,結論是被告(指開槍警長)是就防止罪行、自衛等而作出合理武力,也沒有證據支持被告是非法或妄顧他人而開槍。

另外,蕭啟業指出許智峯不打算傳召中槍人士及在場另一名被捕人士,認為這會影響被告獲得公平審訊的機會。

至於「的士司機駕車衝撞人群案」,律政司一方指出檢視警方全面調查結果,包括四名市民及被告的口供、被告當時與公司及其他的士司機的對話錄音、深水埗警署閉路電視片段等之後,認為案發時被告被人用武器攻擊,沒法證明被告當時正在控制的士或危險駕駛。

律政司一方認為,兩宗案件同樣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控罪,沒有合理定罪機會,甚至難以達致表面證供成立,因此提出撤控,最終獲得主任裁判官羅德泉接納。

商經局局長邱騰華:美禁「香港製造」標籤押後實施,港府提出改標「中國香港製造」

美國政府早前要求香港貨品進口時不得標示為「香港製造」,而要標示為「中國製造」。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天透露,美方已將相關措施的實行日期押後至11月9日,而港府已經提出將標籤改為「中國香港製造」,正等候美方回覆。

邱騰華批評美方措施「既無必要,亦無理由,也是來意不善」,認為措施旨在打擊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他批評美方的要求是倒行逆施,透露港府已經提出將標籤改為「中國香港製造」,強調港府會據理力爭。

美國海關於本月11日宣佈因應總統行政命令而推出相關措施,原定於下月25日起執行。

邱騰華於本月14日回應美方措施時,批評美方做法是「指白為黑」,引起外界質疑他將「香港製造」貨品標榜為「白」,而將「中國製造」貨品貶抑為「黑」。

中國解放軍在三個海域舉行軍事演習,中國專家指行動旨在震懾「台獨」勢力

中國解放軍同時在渤海、黃海及南海舉行軍事演習,其中渤海軍演涉及為期超過一個月的實彈射擊活動,而南海軍演區域覆蓋東沙群島西南部及西沙群島。中國軍事專家指出解放軍行動旨在震懾「台獨」勢力,另有中國傳媒認為行動目的是回應美軍驅逐艦近日穿越台灣海峽的航行活動。

中國多個地區海事局早前發佈航行警告,關於渤海及南海的多則警告於今天生效,關於黃海的警告則於上週六(22日)生效。其中,唐山海事局發佈關於渤海海域的警告由今天生效至下月30日,提到解放軍將會進行為期超過一個月的實彈射擊演習。

至於東海,各地海事局雖然未有發佈航行警告,惟官媒中央電視台的國防軍事頻道、解放軍報及解放軍東部戰區同時發佈片段,顯示海軍航空兵近日在東海海域的演習情況。東部戰區表示相關飛行訓練晝夜進行,旨在提升部隊的全天候作戰能力。

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指出,解放軍在三大海域的軍事演習,實際上是同一場軍演中在不同方向舉行的演練,目的是在「台獨」觸及底線時將演練轉化為實戰行動。

另有中國傳媒形容,解放軍近日的軍事活動是「在四大海區同步演訓」,行動與美軍馬斯廷號驅逐艦(USS Mustin)早前穿越台灣海峽有關。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的總編輯胡錫進昨日(23日)在微博發文,提倡在現時敏感局勢下,解放軍、美軍及台軍都恪守「不打第一槍」的原則,讓戰爭不會因為偶然因素而爆發。他警告「台灣民進黨當局」,指如果台灣與美國發展正式官方關係,就必須迎接來自中國的軍事打擊。

德媒指納瓦爾尼暫無生命危險,但一至兩個月內無法回復正常生活

德國《圖片報》(Bild)引述消息報導,懷疑中毒昏迷的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暫時沒有生命危險。

納瓦爾尼早前在非政府組織協調下被送到柏林慈善醫院(Charité-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接受治療。《圖片報》引述該個非政府組織透露,相信納瓦爾尼是被人落毒,他暫時沒有生命危險,但情況仍然令人憂慮,估計他至少一至兩個月內無法回復正常生活及工作。

柏林慈善醫院表示將為納瓦爾尼進行全面的診斷檢查,評估結果後才公佈他的情況。納瓦爾尼的妻子於當地週日(23日)到醫院探望丈夫,期間未有接受傳媒訪問。

納瓦爾尼於當地上週四(20日)由西伯利亞托木斯克(Tomsk)飛返莫斯科,但飛行途中感到不適;飛機最終急降於鄂木斯克(Omsk),納瓦爾尼被送入當地醫院的深切治療部留醫,至當地上週六(22日)獲安排轉送德國。納瓦爾尼的助手指出,納瓦爾尼當日只曾於早上在咖啡室喝過一杯茶,質疑是克里姆林宮指派特工於茶中落毒。

另外,《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引述俄羅斯執法部門消息人士透露,納瓦爾尼出事前受警方、聯邦安全局(FSB)人員及閉路電視系統的嚴密監控,執法部門未有發現可能導致納瓦爾尼發病的任何可疑接觸。

托木斯克警方連日來追蹤納瓦爾尼曾經到過的地方並抽取空氣等樣本,目前正等待化驗結果。當地警方初步認為,假如納瓦爾尼確實是中毒,相信是在機場或飛機上被人落毒。

早前接收納瓦爾尼的鄂木斯克醫院表示,不相信納瓦爾尼被人下毒,認為他可能是血糖過低而導致新陳代謝紊亂。

英國《衛報》報導指出,《莫斯科共青團員報》披露相關消息旨在撇清當局落毒的嫌疑,澄清納瓦爾尼並非在托木斯克中毒,而且為此不惜公開納瓦爾尼所受監控的嚴密程度。

安倍晉三到醫院覆診,日本電視台消息指他患上慢性疾病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早到東京慶應大學醫院覆診,期間聽取驗身報告及接受追加檢查。日本電視台(Nippon TV)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安倍近期患上慢性疾病。

今天是安倍連續在任日本首相的第2799天,打破其外叔公佐藤榮作(1964年至1972年在任)的紀錄,成為史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

然而,安倍上週突然到慶應大學醫院就診,引發輿論持續關注他的健康狀況。按照慣例,安倍每半年入院接受身體檢查一次,而他上週入院檢查之前,已在今年6月接受過例行檢查。

事隔一週,安倍今早再到慶應大學醫院覆診,逗留近四個小時後離開。安倍對在場記者表示,今次入院是為了聽取上週身體檢查所得報告,另外還接受了追加檢查。日本內閣官方長官菅義偉今天主持例行記者會期間,強調安倍今早入院只為接受追加檢查,他每日都與安倍見面,不覺得安倍的身體狀況有任何異樣。

然而,日本電視台引述政府及執政自民黨的消息人士透露,安倍患上慢性疾病,今早前往醫院是為接受治療。

秘魯首都的士高涉違令舉辦派對,警方巡查期間發生人踩人慘劇

秘魯首都利馬一間的士高涉嫌在違反防疫規定之下舉辦大型派對,遭遇警方巡查期間發生人踩人慘劇,至少13人死亡

事件發生於當地上週六晚(22日),警方因應線報而突擊巡查的士高,當時約有120人聚集於的士高內,人群爭相從唯一出口逃走,最終釀成人踩人慘劇。據傳媒報導,絕大部份死傷者均為廿多歲的年青人,另有三名警員在行動中受傷。

早前有傳媒引述死傷者家屬控訴,警員在的士高內發射催淚彈,觸發群眾恐慌並釀成慘劇。秘魯內政部否認,強調警員在行動中從未開槍,也未曾使用催淚氣體。

警方當日拘捕至少23人,當局隨後為他們做「2019 冠狀病毒」檢測,目前已有15人對檢測呈陽性反應。秘魯總統比斯卡拉(Martín Vizcarra)強調違令舉辦大型派對不能接受,促請司法部門嚴懲的士高的經營者。

秘魯政府於今年3月下令全國夜店、酒吧、的士高等場所關閉防疫。秘魯至今錄得逾58萬宗確診病例,逾2.7萬人死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