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早報:特朗普高調宣布,美軍突擊行動迫使 IS 領袖巴格達迪自殺身亡

2019年10月26日,特朗普在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等高官陪同下,監察美軍特種部隊掃蕩巴格達迪匿藏地點的行動。

2019年10月26日,特朗普在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等高官陪同下,監察美軍特種部隊掃蕩巴格達迪匿藏地點的行動。攝:Shealah Craighead / The White House via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10-27

#伊斯蘭國#特朗普

特朗普高調宣布,美軍突擊行動迫使 IS 領袖巴格達迪自殺身亡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領袖巴格達迪(Abū Bakr al-Baghdadi)日前在敘利亞遭遇美軍圍困,巴格達迪引爆炸彈背心自殺身亡,其三名子女亦在爆炸中喪生。

特朗普早前已在 Twitter 發文,預告將要公布重要消息。當地週日(27日),他在白宮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巴格達迪喪生的消息。

特朗普指出,他早前授權美軍特種部隊,於當地上週六晚(26日)在敘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展開針對巴格達迪的突襲行動。美軍派戰機及武裝直昇機,向相信巴格達迪匿藏地點發動持續約兩小時的空襲,隨後派出特種部隊攻入建築物,並一度與巴格達迪陣營駁火。

最終,巴格達迪陣營有多人死亡,而美軍士兵在行動中未有傷亡,並救出了11名兒童。美軍當場核實死者身份,很快便確認死者當中包括巴格達迪,同時獲得有關 IS 的高度敏感資料。

特朗普聲稱,巴格達迪當時被美軍追趕至地道盡頭,面對軍犬時非常恐慌,「不停抽噎、嚎哭和叫喊」。最終,巴格達迪引爆自殺式炸彈背心,炸死自己及身邊的三名子女。

特朗普形容巴格達迪「像一條狗般喪命」

《紐約時報》描述,特朗普在電視講話中,運用他一貫誇張的措辭、表情及手勢,繪影繪聲地形容巴格達迪「病態」、「墮落」、「像一條狗、像懦夫般喪命」,並形容巴格達迪的追隨者儼如「受驚的小狗」。報道認為,特朗普公布消息時的態度,明顯與歷任總統面對類似情況時的嚴肅和莊重不同。

白宮隨後發布照片,顯示特朗普在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等高官陪同下,監察美軍特種部隊掃蕩巴格達迪匿藏地點的行動。

《紐約時報》指出,這幀照片令人聯想起另一張經典照片——2011年,時任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與眾幕僚擠在指揮室內,觀看特種部隊在巴基斯坦追捕並成功擊殺「阿爾蓋達」(al Qaeda)領袖拉登(Osama bin Laden)的過程。

《紐約時報》認為,特朗普似乎也在嘗試,將迫使巴格達迪自殺的行動,描述成比擊殺拉登的行動更為重要。然而報道指出,儘管巴格達迪是美國及其中東盟友的一個頑強且危害的敵人,但他在美國人心目中所佔位置,顯然不及拉登。

消息或有助提振特朗普的總統選舉選情

特朗普早前突然宣布撤走在敘利亞的美軍,決定備受外界質疑。特朗普的撤軍決定,令一直獲得美方支援的庫爾德族武裝陷入孤立,近日即面對土耳其軍隊的入侵攻擊,只能與敘利亞政府結盟;同時,俄羅斯亦趁機進一步介入,在協調土敘雙方停火上扮演重要角色,大大提升在該區的影響力。另有評論擔心,特朗普決定撤軍,可能令 IS 勢力死灰復燃。

至今次美軍行動迫使巴格達迪自殺身亡,評論指消息可稍為消除外界憂慮,也會被視為特朗普就敘利亞問題上的一項功績,可能有助提振其明年總統選舉選情。

評論憂慮消息觸動激進份子神經,或增恐襲風險

巴格達迪現年48歲,生於伊拉克,早年在一間清真寺擔任阿訇、即學者。據美國國防部記錄,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的2004年2月,美軍曾經拘留巴格達迪,同年底因他並無犯罪前科及關押記錄而無條件釋放。據報,巴格達迪被美軍拘留期間,思想開始變得激進。

至2010年,巴格達迪獲推薦成為「伊拉克伊斯蘭國」(ISI)領袖;他隨後合併伊拉克境內的多個伊斯蘭組織,成立「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ISIS),並藉着敘利亞內戰、將勢力版圖擴展至該國,其中宣稱以敘利亞北部城鎮拉卡(Raqqa)為「首都」。2014年,巴格達迪宣布組織更名為「伊斯蘭國」(IS),以宣示建立哈里發國之心不受地域所限。

近年,在美國的空襲行動、以及支援庫爾德族武裝在地面推進,同時在俄羅斯與敘利亞政府軍展開聯合行動之下,各方持續收復此前落入 IS 手中的城鎮和油田,不斷削弱 IS 的軍事及經濟實力。

至今巴格達迪身亡,但有專家認為 IS 及其他激進伊斯蘭組織的威脅不會因此而消散,甚至認為消息可能誘發巴格達迪的支持者在歐美發動零星但血腥的恐怖襲擊。因此,特朗普今次高調預告消息、以誇張辭令描述巴格達迪身亡過程等,也惹來外界一些批評,憂慮此舉會觸動激進伊斯蘭份子的神經。

據報英國首相約翰遜將批准華為參與部份 5G 網絡建設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引述政府高層及保安部門消息,指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將批准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參與英國 5G 網絡建設的非核心部份。

報道引述消息指,約翰遜日內將召開有關華為的會議,並可能最快於本週作出決定,批准華為參與部份 5G 網絡建設項目。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強調華為威脅國家安全,今年5月將華為列入黑名單、以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供應零件,同時持續游說歐洲國家放棄採用華為設備。此前,特朗普曾警告英國,稱假如英國批准華為參與 5G 網絡建設,將削弱美英特殊關係。

智利聖地亞哥百萬人遊行過後,總統皮涅拉宣布將改組內閣

智利全國各地示威衝突持續逾一週,總統皮涅拉(Sebastián Piñera)宣布計劃改組內閣,期望平息民憤

智利示威及警民衝突持續一週後,大批民眾於當地上週五(25日)在首都聖地亞哥舉行和平遊行,主辦單位指規模為1990年結束軍政府統治以來最大。聖地亞哥首都大區首長 Karla Rubilar 在 Twitter 發文,指至少有一百萬人參與遊行、即超過全國5%人口;她形容,示威者夢想打造嶄新的智利。

為回應和平遊行,皮涅拉宣布計劃改組內閣,但並未公布改組細節;同時,他宣布撤銷在多個城市已實施一週的宵禁令。皮涅拉隨後在 Twitter 發文,指智利所有人都已改變,民眾參與愉快而和平的遊行、藉此訴求一個公義、團結的智利,開啟了通往未來的道路。

路透社引述消息指,皮涅拉將更換至少九名部長,包括內政部長、國防部長。然而,反對派已號召民眾繼續抗爭,直至政府撤銷緊急狀態令,以及落實更徹底的改革。

智利地鐵自上週一(14日)加價4%,引發民眾對國家經濟、貧富懸殊等問題的不滿,最終演變成各地示威。智利政府隨後在聖地亞哥等城市實施緊急狀態令及宵禁令,以限制集會遊行自由,並調派軍隊接管治安,觸發示威者升級抗爭武力。儘管皮涅拉上週已宣布暫緩地鐵加價,但民眾訴求已經擴大至社會公義、合理生活成本等。

據報自由記者 May James 於旺角採訪期間被捕,當時帶有證件、身穿記者背心

香港網民昨日(27日)在尖沙咀發起追究警暴集會,隨後四散於九龍各區示威。據香港英文網媒《Hong Kong Free Press》(HKFP)證實,向 HKFP 供相的自由記者 May James 於旺角採訪期間被捕,她當時帶有記者證、亦穿着記者背心

HKFP 創辦人 Tom Grundy 於 Twitter 發文稱,May James 為香港記者協會(記協)及香港外國記者會(FCC)會員,今夏已為 HKFP 提供逾2400張照片。Tom Grundy 表示已聯絡警察公共關係科,要求警方解釋事件及釋放記者。

有關昨日尖沙咀、旺角一帶示威及衝突情況,詳見端傳媒紀錄報道

黃之鋒回應選舉主任審查,首次表明「港獨」不可以是「自決」的選項

報名參選區議會海怡西選區的「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第三度遭遇選舉主任就其政治立場的「審查」查詢,回應時首次表明「港獨」不可以是「自決」的選項

黃之鋒報名參選至今逾三週,即使提名期已經結束,但仍未獲選舉主任確認參選資格。南區選舉主任馬周佩芬此前曾兩度問及「港獨」與「自決」的關係,黃之鋒當時僅回應指「自決」選項均要有民意基礎。

至上週,馬周佩芬因病休假,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蔡亮接替其職務,並再度向黃之鋒作出查詢。黃之鋒作出回應,指「在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主權的前提下,『港獨』不可成為可接納的選項」。這是黃之鋒首次明確地作出這樣的表態。

港府將於週四(31日)就區議會候選人名單刊憲,選舉主任必須於此限期前,決定黃之鋒的提名是否有效。

二十國集團旅遊部長會議發表聯合宣言,同意減低「觀光公害」

二十國集團(G20)於上週六(26日)在日本北海道召開旅遊部長會議,會上過聯合宣言。宣言提到旅遊業發展帶來遊客激增現象,造成居民與遊客糾紛、自然受到破壞等「觀光公害」,同意致力推動能同時惠及遊遊業與當地社會的旅遊管理

今次是 G20 首次以正式部長會議形式召開旅遊部長會議,除 G20 成員國外,還有11個國家及國際機構派代表出席,包括越南、荷蘭等。

共同社報道提到,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統計外來遊客為到訪國家帶來的收入,1990年全年金額為2710億美元,至2017年則達到1.34萬億美元。旅遊業發展,令機場、鐵路等基礎建設,以至創造就業等普遍受惠;但另一方面,遊客激增也帶來「觀光公害」,其中荷蘭阿姆斯特丹、意大利威尼斯等地人滿為患,日本鐮倉、富士山、京都等地則面臨交通擠塞、堆滿垃圾等問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