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逃犯條例

特首電視直播《施政報告》 指房屋是民怨根源 冀助港人置業 續推填海計畫

民調顯示,林鄭月娥支持度為22.3,跌破歷史新低;因抗議聲不斷,原定於立法會內宣讀《施政報告》的計畫中斷,改為電視直播。

2019年10月16日,林鄭月娥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記者會。

2019年10月16日,林鄭月娥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記者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 香港組 實習記者 劉鈺怡

刊登於 2019-10-16

#逃犯條例#香港

10月16日上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按原定計畫進入立法會宣讀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自6月9日爆發的反修例運動持續四個多月,至今仍未平息,立法會議事廳內泛民抗議聲不斷,林鄭月娥兩度離開會議廳,並最終宣布將以電視直播形式宣讀報告,為歷史上首次。

上午11時,林鄭月娥進入立法會會議廳後隨即發言,泛民主派議員高叫「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林鄭下台、追究警暴」等口號,一分鐘後,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宣布會議暫停,林鄭月娥離開會議廳。直至11時22分,林鄭月娥再次進入會議廳宣讀報告,泛民議員繼續叫口號抗議,並運用投影器將「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等口號投影於林鄭月娥身後。梁君彥命令保安收走許智峯議員的發聲器和歐諾軒議員的投影器等,並要求郭家麒等議員離開會議廳,五分鐘後,梁君彥宣布休會,林鄭月娥再次離開會議廳。

2019年10月16日,林鄭於立法會發表施政報告,有議員把示威標語投影在會議廳。
2019年10月16日,林鄭於立法會發表施政報告,有議員把示威標語投影在會議廳。
2019年10月16日,林鄭於立法會發表施政報告,社會民主連線成員在會場外示威。
2019年10月16日,林鄭於立法會發表施政報告,社會民主連線成員在會場外示威。

隨後,林鄭月娥於特首辦內一人面對鏡頭宣讀《施政報告》,報告重點強調解決房屋和土地供應的問題,房屋和公屋是林鄭月娥的高頻詞,本屆《施政報告》提及51次「房屋」、16次「公屋」。具體政策包括提出十大措施助推港人置業買樓、為未等到公屋的市民提供過渡性房屋等,同時利用《土地收回條例》,收回包括新界棕地(編按:廢棄的工業、商業用地)在內的三大類私人土地以發展「百分百公營房屋」(包括公屋、居屋等)。多年以來,香港民間一直力推考慮利用棕地發展房屋,這是港府首次回應,表示將收回棕地。

此外,林鄭月娥亦表示,將繼續推進早前爭議頗大的「明日大嶼」填海計畫,林鄭月娥表示將「繼續努力向公眾解釋項目的目標和技術研究」,同時搭建平台讓專業人士和青年人士加入討論。

推十大房屋政策 力推市民加快置業 放寬首置人士的貸款比例

林鄭月娥今日宣讀《施政報告》時表示,房屋問題是民怨的根源 ——房屋並不是簡單的商品,適切的居所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政府將推出十大措施,改善房屋問題。

十大措施部分針對中產及小康人士,包括放寬首置人士的貸款比例、加快公屋及居屋出售等,協助港人置業買樓,其他針對基層市民,包括民間討論多時的利用工廠大廈重建公屋、研究為未輪候到公屋的市民提供恆常租金津貼、以及未來4年提供一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等。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放寬首置人士的按揭貸款比例。施政報告宣布,按證保險公司將放寬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首次置業人士(即申請時並未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申請最高9成按揭貸款樓價上限將由現時400萬元提升至800萬元,可申請8成按揭樓價上限則會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後者可包括自用樓換樓的按揭。

按證保險公司成立於97年3月,由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目標為協助有即時置業自用需要的人士進行貸款。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為香港政府透過外匯基金全資擁有。

市民在街上觀看施政報告。
市民在街上觀看施政報告。
立法會記者室內,電視正在播放施政報告。
立法會記者室內,電視正在播放施政報告。

上述措施將於今日生效。這一措施公布後,美聯等地產交易公司的股價明顯上漲。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相信樓價逾600萬至1,000萬單位最受惠,首9個月該類物業佔二手註冊量逾3成,預計全年可以將比例提升4至5成,但樓價受到中美貿易戰及社會因素影響,樓價不會因此而飆升;而由於該風險由按證保險公司而不是銀行承擔、並有壓力測試,美聯認為並不會增加樓市風險。

特首林鄭月娥強調在今日下午的記者會表示,放寬首置人士的按揭貸款計畫是為了幫助一些有能力供樓、但沒有能力支付足夠首期的人士,給予他們能夠置業的機會,特別是專業人士。

利用《收回土地條例》

最新《施政報告》表示,為增加香港土地供應,將利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三大類土地,用於發展公營房屋,林鄭月娥表示,未來五年將收回400公頃土地,包括:

一、可能具發展潛力,但未納入新發展區或其他發展項目,大部分屬私人擁有的新界棕地,估計約450公頃,包括位於屏山及藍地一帶棕地;

二、各區法定分區計劃大綱圖上已規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但因為各種原因(例如業權分散或基建限制)仍未有發展計劃,而評估後認為適合作公營房屋發展的私人土地;

三、收回位於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寮屋區的私人土地,以加快發展這些合共七公頃的市區用地。

《收回土地條例》在2018年港府推行的「土地大辯論」中曾引起辯論,當時民間對於利用該條例收地的呼聲甚高,但林鄭月娥表示,隨意運用《收回土地條例》可能引致司法覆核,處理官司須一段漫長時間,最終土地無法有效釋放。今年8月香港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接受端傳媒專訪時表示,「按照那條例及以往政府經常收地的經驗,如果收來作公共公眾用途,包括建公屋,官司是沒有得打,條例寫得好清楚。」

此外,《施政報告》亦指出會繼續推行政府去年推出的「土地共享先導計畫」。該計畫旨在運用香港地產商囤積的過千公頃農地,但被批評為「官商勾結」,該計畫原定於今年年終公布,隨後政府宣布暫延,林鄭月娥今日宣布,發展局稍後將公布計畫細節。

2019年10月16日,林鄭於立法會發表施政報告。
2019年10月16日,林鄭於立法會發表施政報告。

長期關注土地議題的本土研究社成員楊夏至接受端傳媒訪問時指出,楊夏至批評,施政報告的土地政策對大地主和小地主有差別對待,政府對小地主就直接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對大地主則採用「土地共享計劃」,由土地擁有人將部分土地向政府申請發展,不但令政府將發展主動權交給地產商,令政府無法掌握每年公營房屋的數量,亦使公共房屋與市場掛勾,地產商可以因市場狀況再決定申請。

楊夏至表示,比起政府直接收回土地,「土地共享計劃」將使大地產商獲益更多;因為直接收回土地地產商只會賺取買賣土地的差額,地產商要發展物業要重新出資投地,但「土地共享計劃」之下政府提供最昂貴的基建(如路和渠)協助地產商發展,令其獲利增加。他認為,該政策雖然可以釋出地產商的土地,但無助解決囤地問題,反而鼓勵地主囤地,因為地主囤地沒有懲罰,政府反而對其更加優待,而解決囤地問題的囤地稅則沒有推出。

就政府繼續推行「明日大嶼」計劃,楊夏至認為發展棕地、會所地(如高爾夫球場)、市區閒置用地和軍事用地就超過1000多公頃,無須花費龐大資源去填海,但政府仍然推行爭議性大的「明日大嶼」計畫,顯示政府漠視民意。

楊夏至強調,現時香港房屋問題是高樓價的問題,這不是純粹增加供應就可以解決,他批評政府並無政策壓抑樓價,針對壟斷和炒賣的問題。

林鄭月娥政治能量低 能否推動政策存疑

香港反修例運動從單一議題觸發龐大的政治危機,爭議更延伸至國際層面。在林鄭月娥公布第三份施政報告之前數小時,香港時間凌晨4時20分左右,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等三項法案,以允許美國國務卿更密切評估香港自治情況,就香港是否仍符合特殊待遇,每一年向國會提出認證,並有權對侵害香港人權自治狀況的人士作出制裁。

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數據,香港市民對於林鄭月娥的支持度為22.3,是其上任以來的新低,亦遠打破前三任特首任內的最低評分。其中梁董建華任內錄得每月最低分數為36.2分(上任第73個月,2003年七一遊行後)、曾蔭權最低39.3分(任內最後一個月)、梁振英最低37分(上任第54個月,任內最後半年)。此外,《明報》亦委託香港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進行民意調查,顯示73.3%的受訪者認為林鄭月娥應該引咎辭職,而認為不應該的則有17.4%。

林鄭月娥上任以來,市民對她的支持度怎樣變化?
林鄭月娥上任以來,市民對她的支持度怎樣變化?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的措施,林鄭月娥是否能夠推行,令人存疑;而該報告亦未提及反修例運動中市民的核心訴求,包括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整場運動和警權問題,以及落實雙普選等。在今日下午3時的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及《施政報告》的措施是否是政府回應反修例運動的答案,林鄭月娥表示不是,指出該報告只是一個開始。

民建聯罕有地批評施政報告,主席李慧琼表示,社會現時紛亂,但施政報告未能符合市民及民建聯的期望,形容施政因循守舊,無力突破困局,批評當局欠缺具體回應以處理目前混亂情況。

李慧琼說,政府在土地供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雖然市民未必感受到有希望,但認同不可能只透過一份施政報告就能處理。

民建聯議員柯創盛批評施政報告在房屋方面「唔湯唔水」,質疑當局提出加快出售39個租置屋邨未售出單位的措施,達不到居民需求;議員梁志祥就質疑政府在褔利方面的建議措施有如「仙女散花」,可謂交白卷。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