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晚報:美國國會受理《香港人權民主法案》,中國外交部、港澳辦及官媒反擊

2019年9月8日在香港,有遊行人士舉行標語,呼籲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民主法案》。

2019年9月8日在香港,有遊行人士舉行標語,呼籲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民主法案》。攝:Aidan Marzo / 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19-09-26

#逃犯條例#香港

美國國會受理《香港人權民主法案》,中國外交部、港澳辦、新華社強烈反擊

美國參眾兩院外交委員會於當地週三(25日)分別通過受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法案排期交付眾議院全體會議審議。在中國,外交部、港澳辦及新華社今天分別作出反擊。

耿爽:法案顛倒黑白,為香港暴力份子張目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今天的例行記者會上,形容《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罔顧事實、顛倒黑白,公然為香港「激進勢力及暴力份子」張目,粗暴地干涉中國內政,強調中方感到強烈憤慨。

耿爽批評,美國參眾兩院外交委員會無視香港「激進勢力及暴力份子」的惡劣行徑、無視香港社會各界的民意訴求、無視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而執意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充份暴露了美國國會一些人搞亂香港、牽制中國發展的險惡用心」。

耿爽提到,香港有逾8萬名美籍居民、逾1300間美國企業及大量投資,香港繁榮穩定符合包括美國在內的各方利益,而《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助長香港「激進勢力及暴力份子」的囂張氣焰、進一步搞亂香港,結果不僅損害中方利益、也會損害美方利益。

耿爽稱香港為「中國的香港」、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國政府、勢力、組織及個人干預。他重申,任何人都不應低估中方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以及貫徹「一國兩制」,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堅定意志和決心;他揚言,美方任何損害中方利益的舉動,都將遭遇中方的有力回擊。

港澳辦:「反中亂港份子」乞求外部勢力干涉,背叛中國、出賣香港

港澳辦亦發表聲明,評批美國國會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踐踏國際法及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並就此予以強烈譴責。

港澳辦批評美國國會及一些政客以人權與民主為幌子,通過所謂的「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旨在為「反中亂港勢力和少數暴徒」打氣撐腰、為香港亂局火上加油,舉動嚴重傷害中美關係,對美國自身也沒有好處。

港澳辦亦將矛頭指向「香港一小撮反中亂港份子」,批評他們四處乞求外部勢力干涉、背叛中國、出賣香港利益;聲明揚言,他們的「叛國禍港」行徑必將遭到「廣大愛國愛港人士」的唾棄,並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新華社:美方頂着人權、民主的光環而策動「顏色革命」

中國官媒新華社於今天凌晨發表評論文章,譴責美方「頂着人權、民主的光環,掩蓋其通過製造香港亂局,以策動『顏色革命』來遏制中國」。

評論形容美方加緊通過受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為「假人權之名、行霸權之實的政治動作」,充份顯露美國一些政治勢力及政客插手香港事務、干涉中國內政的粗暴醜態,以及妄圖將香港當作遏制中國的棋子的險惡居心。

評論稱香港事務為「中國內政」,任何外國勢力無權干涉。評論稱,「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自香港主權移交中國以來得到切實貫徹落實,而香港居民的各項權利和自由依法得到充份保障,並形容「這是任何不帶偏見的人所公認的客觀事實」。

評論譴責美方以國內法案來搞霸道的「長臂管轄」,甚至還要炮製「制裁大棒」。評論認為,美國對他國實施制裁,純粹為了維護其霸權地位、實現自身政治經濟利益。

法國前總統希拉克逝世,終年86歲

據《紐約時報》、《衛報》等外國傳媒報道,法國前總統希拉克(Jacques Chirac)逝世,終年86歲

希拉克於1932年生於巴黎,年輕時曾是法國共產黨的支持者,至1960年代初轉投時任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的共和民主聯盟。1977年至1995年,希拉克出任巴黎市長這個重設職位;期間,他亦在1970年代及80年代兩度出任法國總理。

1981年及1988年,希拉克兩次參選總統但均落敗。1995年5月,希拉克作為右翼保衛共和聯盟的總統候選人,終於擊敗左翼社會黨的對手,結束社會黨長達14年的管治。2002年,希拉克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以大比數擊敗極右翼候選人勒龐(Jean-Marie Le Pen),成功連任。

在任總統期間,希拉克曾於2003年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於2005年推動歐盟憲法公投被否決,同年爆發巴黎騷亂。

2011年12月,希拉克因涉嫌在擔任巴黎市長期間挪用公款、損害公信力而被定罪,被判監禁兩年、緩刑兩年,成為首次被定罪的法國前國家元首,為其政治生涯蒙上污點。

美參眾兩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受理《台北法案》

除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美國參眾兩院外交委員會於當地週三(25日)亦通過受理《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簡稱:台北法案,TAIPEI Act)。

《台北法案》由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Cory Gardner)、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共同主席魯比奧(Marco Rubio)等跨黨派參議員提出,旨在協助台灣鞏固邦交。另外,賈德納提出修正案,要求華府行政部門在對台雙邊貿易協商中,以簽訂經濟上互惠、能保護美國勞工、有利美國出口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為目標。

賈德納在外交委員會會議上發言,提到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及基里巴斯近日先後與台灣斷交、改與中國建交,顯示中方的持續霸凌對台灣民主造成重大威脅,美方必須及時站出來,否則會造成「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局面。

賈德納強調,美方應運用一切手段以支持台灣在國際舞台的地位,而獲跨黨派支持的《台北法案》一旦獲得通過,將要求華府加強支援台灣,同時向國際社會發出強烈訊息——假如支持中國採取行動損害台灣利益,將要面臨後果。

馬紹爾群島總統重申對台邦交,籲警惕中國擴大影響力

馬紹爾群島總統海妮(Hilda Heine)於當地週三(25日)發表聲明,重申維護對台邦交的堅定立場,同時批評中國企圖在太平洋島國地區擴大影響力,呼籲民主國家嚴正關切。

馬紹爾群島國會於當地週三以全票通過友台決議,總統海妮隨後致電台灣總統蔡英文,說明相關決議及後續發展、重申馬紹爾群島維護對台邦交的堅定立場。

海妮又發表聲明,讚揚台灣在過去廿年來對馬紹爾群島的支持,指出台灣在推動自由、民主和人權上的承諾從未動搖,對台灣政府及民眾表達深切感謝。海妮同時向全球民主國家發出呼籲,認為應對中國在太平洋島國地區擴大影響力的企圖提高警惕。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指出,馬紹爾群島政府及國會的友好舉措,充份彰顯兩國邦誼穩固,同時說明兩國在多項領域上的合作,獲得馬紹爾群島政府、國會及民眾的肯定。

耿爽:中方與太平洋島國合作基於平等互利

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昨日(2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稱,中國與太平洋島國之間的合作均基於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相關合作為太平洋島國帶來了實際利益,受到當地政治及民眾的歡迎;他認為,「凡是瞭解情況、不帶偏見的人」都能看清這一點。

耿爽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勢不可擋」,中方相信會有愈來愈多國家加入支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行列。

首場「對話會」前,林鄭月娥投稿《紐約時報》談香港「未來」

美國《紐約時報》於當地週三(25日)刊登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署名文章。林鄭月娥指出,香港社會目前有很深的傷口、需要時間痊癒,她期望通過對話與市民重建互信,令社會恢復平靜。她重申,月初撤回《逃犯條例》修例草案,旨在創造社區對話必要的氛圍;但她亦再度表明,港府絕不同意撤銷對被捕示威者的指控,理由是這種做法違反法治及《基本法》。

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數月,特首林鄭月娥今天在灣仔舉行首場「社區對話會」。對話會前夕,《紐約時報》刊登了林鄭月娥所撰寫的文章,題為〈Yes, Hong Kong Does Have a Future〉。她指出,近日愈來愈多人質疑香港是否還有未來,這也是她和示威者共同關注的、即將在「對話會」討論的議題。

重申撤銷起訴示威者有違法治

林鄭月娥形容過去數月的社會動盪過程痛苦、不時發生令人沮喪的暴力,是一種另類的「變革過程」。她批評有示威者使用暴力,強調自己拒絕以暴力去達致任何政治、經濟或社會結果,並指示威者的激進行動無法帶領香港走出目前困局。

林鄭月娥指出,今年6月至今有多場遊行示威,警方批准了逾八成的遊行集會申請,惟近日出現令人憂慮的示威模式,例如大型遊行最終演變成暴力衝突、破壞及縱火。她表示,警方必須在市民的示威權利、以及對公眾秩序造成的暴力破壞之間作出慎重考量。

林鄭月娥強調,必須停止「暴力示威和肆無忌憚的破壞」,而獨立司法制度下的法治也是不能妥協的基石,港府絕不同意撤銷對被捕者指控這項民間訴求,因為這有違法治及《基本法》。

未提民間其餘訴求,而推銷大灣區、機場三跑、啟德體育園等

林鄭月娥在餘下段落未再提及「反送中」運動的民間五大訴求,而集中談論「未來」。她強調,任何有關香港未來的討論,必須考慮到持續實行「一國兩制」;她又推銷大灣區,強調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作為國際城市,必須好好把握在大灣區發展的機遇。

林鄭月娥指出,今年夏天的示威對香港經濟造成了短期影響,特別是對旅遊業、酒店業、零售業、飲食業等,加上中美貿易戰持續,香港經濟仍將受到影響:「經濟衰退有可能在明年發生,即使機會不大。」

然而,她指出港府擁有龐大的儲備,有需要時會推出刺激經濟措施,未來數年將會建造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基建,包括機場第三跑道、啟德體育園等。

美日簽署初步貿易協議,評論認為日方作出大幅讓步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趁着聯合國大會空檔舉行會談,並簽署了初步貿易協議

根據初步協議,日本將分階段下調自美國進口牛肉的關稅至9%,同時分階段下調自美國進口低價豬肉的關稅至每公斤50日圓、高價豬肉則至零。至於自美國進口大米,關稅將維持不變,且不設零關稅配額。

然而就外界視為談判癥結的日本生產汽車關稅問題,日方最終未能爭取美方取消關稅,而只獲承諾關稅維持在2.5%。據報道,美日兩國最快會於明年4月就此問題再作磋商。

儘管評論普遍認為日方對美國作出了大幅讓步,安倍依然形容協議是雙贏。特朗普則表示,日本對美國農產品開放價值70億美元的龐大市場,協議是美國農民的重要勝利。

由於美方就今次談判啟動了《貿易促進授權法》,協議草案將毋須交由國會表決,而只待政府簽署;因此,在日本國會通過協議草案後,措施可望趕及今年內生效。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指,美方希望儘快補償中美貿易戰對美國農民所帶來的損失,而這份美日協議是特朗普在貿易領域上的首個實質成果。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