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端 × 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香港交易所提出以近370億美元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主動提出以366億美元收購倫敦交易所,該交易將使正面臨嚴重政治壓力的全球兩大主要交易中心聯手。

香港交易所提出以近370億美元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該交易將使正面臨嚴重政治壓力的全球兩大主要交易中心聯手。

香港交易所提出以近370億美元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該交易將使正面臨嚴重政治壓力的全球兩大主要交易中心聯手。攝:林振東/端傳媒

華爾街日報記者 Steven Russolillo / Ben Dummett

刊登於 2019-09-12

#倫敦證交所#香港交易所#端 x 華爾街日報

本文原刊於《華爾街日報》,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全部內容僅向付費會員開放,我們強烈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 Clearing Ltd., 0388.HK, 簡稱﹕香港交易所)主動提出以366億美元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 PLC, 簡稱:倫敦交易所),該交易將使正面臨嚴重政治壓力的全球兩大主要交易中心聯手。

香港經歷了一個暴力抗議不斷升級的夏天,幾乎每個週末的電視直播中都會出現催淚瓦斯和燃燒彈的畫面。與此同時,倫敦正陷入政治僵局,接連幾屆政府都未能找到脱離歐盟的辦法,脱歐最後期限目前定在下月。這兩個城市的銀行家都在試圖弄清楚,形勢是否會惡化到迫使他們搬離的地步。

不過,香港交易所還是選擇在此時進行一項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交易。與倫敦交易所合併將連接東西方發達市場與新興市場,在資本流動和金融數據方面打造一個全球領先者。此次收購還將阻止倫敦交易所以145億美元股票收購金融信息提供商Refinitiv Holdings Ltd.進而從交易所轉型為一家成熟數據企業的雄心。 Refinitiv曾是路透(Reuters)的一部分。

預計未來數年,數據將成為交易所的一個關鍵戰場,許多交易所將重新審視其對企業上市和交易的傳統依賴,並從流經交易所的大量數據中尋找新收入來源。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香港交易所展開的接洽及其週三的公開聲明讓倫敦交易所領導層措手不及。

該知情人士稱,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Charles Li)週一在倫敦與倫敦交易所首席執行長施維默(David Schwimmer)及董事長進行了會面。這位知情人士表示,此次會面是香港交易所提出的,稱其部分高管當天將在倫敦,而倫敦交易所原本以為這是一次沒有具體議程的一般性會面。但該人士稱,李小加在雙方會面之際提出了收購提議,令倫敦交易所高層頗感意外,李小加週一晚些時候還寫信詳細介紹了這一提議。

這位知情人士表示,倫敦交易所董事會將開會決定該公司下一步行動。但這次會議的日期不得而知。

這份收購提議週三被公開。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香港交易所決定公開其收購提議,以便兩家公司的股東都能評估其價值。

李小加在週三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這不是選擇時機,而是選擇做正確的事。

倫敦交易所批評這一提議「是初步的且帶有嚴苛條件」。該公司表示將考慮這一提議,但仍致力於與Refinitiv的交易。

李小加在電話會議上表示,這就像企業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港交所想要公開表達愛意,雖然知道有些遲。

香港交易所若要完成此項交易,可能會面臨重大政治障礙。對中國可能獲取敏感數據的擔憂已導致許多交易被擱置,而金融信息屬於敏感度很高的數據。香港擁有很大自治權,有獨立的法律制度和可自由兑換的貨幣,但最近的政治舉措考驗了這些界線。

坦率直言的香港私人投資者魏大衞(David Webb)說,任何監管機構都需要仔細考量政治形勢及北京方面對香港日益加強控制的影響。他還說,他覺得這是一個野心勃勃、很可能行不通的提議。

魏大衞表示,這跟香港的局勢無關。

香港交易所稱其提議(以現金加股票為對價,價值296億英鎊)較倫敦證券交易所股票週二收盤價溢價22.9%。港交所提出以現金支付這一收購價的四分之一左右,其餘的以股票支付。

金融市場研究和諮詢公司Tabb Group的創始人兼研究主席塔布(Larry Tabb)說:「這是一個大膽的舉動。倫敦證券交易所是少數幾個久負盛名的全球交易所品牌之一。」

倫敦交易所的股價週三最高漲幅達16%,之後回吐了部分漲幅。此前,在宣布收購Refinitiv的交易之後,倫敦交易所的股價已經出現過一波大漲。

倫敦交易所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過去20年的經歷證明該交易所是世界上最難被收購的目標之一。德國競爭對手德意志交易所(Deutsche Boerse AG, DB1.XE)曾兩次試圖收購倫敦交易所,但都以失敗告終,主打科技股交易的美國納斯達克(Nasdaq Inc.)也曾試圖收購該交易所,同樣沒有成功。曾經進行過同樣嘗試但沒有成功的還包括一家瑞典交易所和澳大利亞投資銀行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

紐約Celent的資本市場部研究主管貝利(Brad Bailey)表示:「該交易看起來太出人意料了,尤其是在倫敦交易所已宣布收購Refinitiv的情況下。我感到很意外。」

如果香港交易所對倫敦交易所的競購獲得成功,將打造出一個橫跨歐亞市場的巨頭,足以比肩兩家全球最大的交易所:芝加哥的芝商所(CME Group Inc. Cl A, CME )和亞特蘭大的洲際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Inc., ICE),這兩家交易所都是美國公司。

芝商所的市值超過720億美元,紐約證券交易所母公司洲際交易所的市值約為500億美元。在過去20年裏,憑藉着一系列併購,這兩家美國交易所的規模超過了歐洲和亞洲的對手。

李小加在香港交易所網站發布的一篇博文中表示,上述提議是經過「多月考慮」後提出的,對香港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在中國經濟增長加快的背景下,香港已發展成一個全球金融中心。李小加稱,兩家交易所的聯姻「將加強英國和中國之間的聯繫,特別是經濟和貿易方面」。

李小加在週三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期待進一步對話並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香港交易所在香港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該交易所的蓬勃發展得益於其在中國內地與全球金融體系之間起到的橋梁作用,最初是通過內地企業在香港的上市交易,最近則是借力一些互聯互通機制,這些機制使全球投資者得以投資原本難以進入的深圳和上海市場。

香港交易所去年實現約12億美元的創紀錄利潤,相當於每1美元的收入或投資收益等其他所得中有近59美分轉化為了利潤。

香港是資本進出中國的一個關鍵快速通道。去年,以首次公開募股(IPO)交易衡量,香港交易所是全球第一大交易所,得益於中國幾家估值最高的科技和互聯網公司規模數十億美元的上市交易。

但今年香港市場以美元衡量的IPO交易價值大幅萎縮,交易節奏也放慢,因為貿易爭端、中國經濟放緩以及當地的混亂局勢打擊了市場人氣。

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截至週三收盤,企業通過香港IPO融資總計95億美元,相當於上年同期融資額的40%左右。 7月份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 BUD)叫停了其亞洲子公司接近10億美元的IPO,理由是市況不佳。

8月份香港交易所日均證券成交同比下降8.4%。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