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端 × 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英國政府可能阻止香港交易所收購倫敦證交所

據知情人士透露,英國政府可能會拒絕批准香港交易所以366億美元收購倫敦證交所的計劃,因為倫敦證交所是英國金融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香港交易所提出以近370億美元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該交易將使正面臨嚴重政治壓力的全球兩大主要交易中心聯手。

香港交易所提出以近370億美元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該交易將使正面臨嚴重政治壓力的全球兩大主要交易中心聯手。攝:Chris J Ratcliffe/Getty Images

華爾街日報記者 Simon Clark / Anna Isaac / Alexander Osipovich

刊登於 2019-09-12

#倫敦證交所#香港交易所#端 x 華爾街日報

本文原刊於《華爾街日報》,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全部內容僅向付費會員開放,我們強烈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據知情人士透露,英國政府可能會拒絕批准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 Clearing Ltd., 0388.HK, 簡稱:香港交易所)以366億美元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 PLC, LSE.LN, 簡稱:倫敦證交所)的計劃,因為倫敦證交所是英國金融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據一位知情人士說,充當英國財政部非正式顧問的英國央行官員認為,倫敦證交所的清算部門LCH構成了關鍵的市場管道。這些官員表示,由於會引發對金融穩定和安全的擔憂,這將使任何結盟都不太可能成功通過政府的審查。

英國財政部一位發言人表示,倫敦證交所是英國金融體系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預計政府和監管機構將密切關注相關細節。該發言人表示無法就商業問題進一步置評。

如果收購提議獲得支持,美國監管機構也將對交易能否繼續進行有發言權。

香港交易所週三主動發出收購提議,試圖阻止倫敦證交所以145億美元收購金融信息提供商Refinitiv Holdings Ltd.。倫敦證交所表示,仍致力於完成與Refinitiv的交易。

倫敦證交所擁有數百名美國僱員,業務運營也要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簡稱SEC)、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簡稱CFTC)和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ancial Industry Regulatory Authority, 簡稱Finra)的監管。

負責審查政治敏感型收購交易的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簡稱Cfius)可能也有發言權。

華盛頓律師事務所Wiley Rein LLP的政策顧問戴利(Nova Daly)表示:「Cfius有管轄權。」 戴利曾擔任美國財政部副助理部長,負責Cfius審批程序。 Cfius發言人不予置評。

收購交易所往往面臨政治和監管障礙。德國的德意志交易所(Deutsche Boerse AG, DB1.XE)、納斯達克(Nasdaq Inc.)以及瑞典的OM Group之前收購倫敦證交所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香港交易所也可能面臨重大障礙,特別是在由美中貿易戰主導的地緣政治動盪時期。

紐約Celent的資本市場研究主管貝利(Brad Bailey)表示:「一般來說,一旦涉及跨境,就會有很多人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誰管理公司,董事會結構如何,當然還有公司背後的國家層面的問題。如果達成協議,人們對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會有非常複雜的情緒。」

倫敦證交所發言人表示,該交易所在紐約市、南卡羅來納州米爾堡市、紐約州布法羅和西雅圖等「主要交易中心」都有美國僱員。這位發言人表示,其LCH SA部門是由CFTC和SEC負責監管,其LCH Ltd.部門是由CFTC負責監管,其MTS Markets部門是由SEC和Finra負責監管。

一位主攻Cfius案件的華盛頓高級律師表示,美國政府對這筆交易可能導致的數據安全和資本流動的影響存在重大關切。

過去10年,交易所行業內失敗的跨境交易比比皆是。其中許多交易都是被監管機構阻止,原因要麼是擔心一項寶貴的國家資產將被外國人收購,要麼是擔心收購將使合併後公司獲得在關鍵金融市場的壟斷定價權。

2017年,歐盟阻止了德意志交易所與倫敦證交所的結盟計劃,創建一家泛歐王牌交易所的努力由此終結。歐盟監管機構以反壟斷為由否決了這筆交易,但英國脱歐也擾亂了這筆交易,因在該交易達成幾個月後,英國便投票決定退出歐盟。

2012年,歐盟否決了德意志交易所和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NYSE Euronext)價值181億美元的合併,理由也是反壟斷。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當時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母公司。

2011年,倫敦證交所同意與加拿大TMX Group合併,打造一家跨大西洋的交易所集團。 TMX旗下擁有加拿大重要的多倫多證交所。但該交易未能成行,因幾家加拿大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組成的財團Maple Group Acquisition Corp參與競購,並最終掌控TMX。

同樣在2011年,澳大利亞政府否決了新加坡交易所(Singapore Exchange Ltd., S68.SG)對澳大利亞主要股票交易所運營商ASX的收購提議。堪培拉方面稱,這筆89億美元的交易對於澳大利亞這個資源豐富的太平洋國家意義不大,而且可能使澳大利亞失去對其清算及結算系統的控制。

就連同一國家內的併購也可能面臨反壟斷審查方面的巨大障礙。 2011年,美國司法部阻止了納斯達克對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收購,稱這會導致美國股票交易所業務太過集中。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